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其通过教育而获得。而什么是幸福,如何评价幸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对幸福的追求,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提高思想认识的情况下,通过具体事例的对比分析和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深刻体验,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他们对幸福的追求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其幸福指数也是整个社会幸福程度的主要表现之一,但是目前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尚未形成理论化和专业化,也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将眼光放在他们身上,培养他们正确的幸福感,提高他们的理解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幸福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培育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于媒介负面效果的"免疫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媒介化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今后的媒介素养教育要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媒介需求,养成媒介接触的良好习惯;向大学生传授关于媒介的基本知识;培育并提高大学生对媒介及其信息的甄别、剖析和驾驭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构建并提升运用媒介"为我所用"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爱是教育的核心。面对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各种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积极深入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爱的教育理论,开展爱的教育,使大学生特殊群体真正感受到被"爱",有效并快速地解决大学生特殊群体的问题,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使他们不再"特殊",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多元价值冲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作为跨世纪一代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确立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主导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甚至影响了当前高校的发展与稳定。令人担忧的是:一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抱着重负的同时,心理上也产生自卑、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物质精神上的"双贫困"群体。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为此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树立文化自信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利于增强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加民族向心力、增添民族幸福感。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引导他们有效地寻找幸福,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幸福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贺志朴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57-58,97
在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强化公德意识,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并锻炼工作能力,明确人生意义.艺术教育能够通过"宣泄"与"净化"平复过分强烈的情绪,以"意象"形式传达丰富的人生和社会知识,从而消解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陌生感、疏离感,使他们获得宽容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艺术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完善和整体素质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国梦"文化溯源入手,分析了"中国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结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提出以"中国梦"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一种引领人们走向全新信息化时代的新兴媒介,不仅在社交网络中占领领先地位,更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以"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掀起了中国社会信息传播的微博热。而在校大学生无疑成为了微博的主体用户,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分享信息,发表言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本文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微博主要群体,尝试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试图研究微博舆情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试图找出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微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人生观的剖析,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的本质。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发展至今,队伍不断壮大。当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的同时,其选任背景也导致了他们的特殊性,如何调动这个特殊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这支生力军的培养与激励,已经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来探讨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管理,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苏北高校大学生创业队伍在不断壮大,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特点已经成为制约他们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苏北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依附的主客观特点进行探究,并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通过引导创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加强高校对学生创业的指导课程建设、丰富高校学生创业的实践内容来不断完善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实现了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实验训练的主体。科技创新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根据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我校在实践和探索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安全教育建设中所取得的一系列经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理念,推动和发挥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是"好"生活的主旋律.对热爱生活者来说,幸福就是一种机缘,是对他们执著生活态度、卓越品性的一种奖赏.为了幸福的教育原理就是将学生导入幸福之"道",进而让他们自由地走出自己的幸福之"路".教育必须诉诸于对学生需要、理想的引导,关怀、体悟能力的培育,关涉幸福之品性的砥砺以及鼓舞学生去创造生活等行动来努力成就学生的幸福生活.幸福之教是可为性与不可为性、直接之教与间接之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李德祥 《职大学报》2007,(3):127-12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诚实守信的人才,诚实守信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前提,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注重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网瘾"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如果不去干预大学生"网瘾"问题,对于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通过对"网瘾"的界定、"网瘾"的危害、"网瘾"的成因以及体育运动对"网瘾"大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认为,通过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锻炼,可以减轻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可以把具有"网瘾"倾向的大学生拉回现实生活当中。可见,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抑制大学生的"网瘾"。  相似文献   

18.
价值的接受和认同,需要理性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情感的支持,建立在健康心态基础上的、积极的情感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有效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使之在情感上被大学生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的开放使我们步入了一个多元文化时代,这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产生强烈的冲击,其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渐趋多元化、离散化,使大学生无所适从。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如何加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正确引导他们重构科学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一个极具意义且相当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幸福体育对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战略导向意义。充分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哲学维度,以幸福范畴为逻辑起点,研究和考量了幸福体育。研究认为:1)幸福是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这种满足过程的体验、感受、评价;2)"幸福体育",不仅是为满足人的本质需求而创造的体育运动正价值,也是人们追求的自信快乐生活方式,幸福体育具有普世性与普遍性、公共性与公开性、休闲性与愉悦性、独立性与多位性特点;3)考量了"幸福体育从何而来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我们每个人理应通过自己实际行动创造自身所需要的幸福体育,同时,各级政府也要为广大民众提供实现幸福体育价值的平台和服务。从实证研究角度验证人的参与体育幸福感、幸福指数等问题,使"幸福体育"研究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体育社会价值取向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