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列举四例说明,对于空间轨迹的有关问题是如何进行转化的.例1 P为四面体S—ABC的侧面SBC内一点.(1)若动点P到底面ABC的距离与点P到点S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  相似文献   

2.
李素波 《数学教学》2014,(11):30-32
引例:若动点P到点F(1,0)的距离比到直线l:x=-2的距离小1,求点P的轨迹.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问题.它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点P到点F的距离与到直线n:x=-1的距离相等,故点P的轨迹是以点F(1,0)为焦点,直线n:x=-1为准线的抛物线,易求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y~2=4x.下面,笔者对该问题作如下几点引申,以供大家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例例1(龙岩市一级达标校联盟2013年高三联考数学卷理科第8题)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②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③若动点P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P到定直线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④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  相似文献   

4.
一、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在2004年的高考试题中有一类热点问题———以空间图形为背景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情景新颖脱俗,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命题”、“多考一点怎样想,少考一点怎样算”的命题原则.图1例1  (2004·北京)如图 1,在正方体中 ABCD A1B1C1D1, P 是侧面 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 的距离相等,则动点 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A.直线  B.圆  C. 双曲线  D.抛物线解析  显然,点 P 直线C1D1 的距离就是点P到点C1 的距离,由此,易知点 P到C1 的距离等于P到BC 的距离,由抛…  相似文献   

5.
立体几何中的动点轨迹问题是高考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新亮点,其实质是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知识交汇。解决动点轨迹问题,关键是将点面距离、线面距离转化为二维空间的平面轨迹问题。一轨迹是点的问题例1(2006年浙江模拟卷)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l(?)α,且P∈l,平面α、平面β间的距离为8,则在β内到点P  相似文献   

6.
题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到点F(1,0)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的差等于1.(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2)过点F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设l1与轨迹C相交于点A、B,l2与轨迹C相交于点D、E,求AD→·E→B的最小值.此题两问分别是以人教社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改编的,第(2)问是圆锥曲线的一个性质,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运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轨迹方程例1如图1,在正方体ABCD-A_1B_1C_1D_1中,P是侧面BB_1C_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_1D_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直线B.抛物线C.双曲线D.圆解析:由直线C_1D_1⊥平面BB_1C_1C,知C_1D_1⊥PC_1,分析出|PC_1|就是点P到直线C_1D_1的距离,故点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它到点C_1的距离,符合抛物线定义,所以点  相似文献   

8.
1.轨迹为直线例1若三棱锥A-BCD的侧面内一动点P到底面BCD的距离与到棱AB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与△ABC组成图形可能是()解如图1,作PO⊥平面BCD于点O,PH⊥AB于H,则PH=PO.在平面BCD中,作OG⊥  相似文献   

9.
<正>1轨迹为点例1已知平面α∥β,直线l?α,点P∈l,平面α,β之间的距离为8,则在β内到P点的距离为10且到直线l的距离为9的点的轨迹是().A.一个圆B.两条直线C.两个点D.四个点解析设Q为β内一动点,点P在β内的射影为O,过O,l的平面与β的交线为l′,所以PQ=10,所以  相似文献   

10.
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1的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那么,当这个比值是一个不等于1的常数时,动点P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呢?下面不妨把课本上的两个例题放在一起作一探究,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例1 如图1,在正方体AC1中,P是侧面BCC1B1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彤的距离是它到直线GD1的距离的一半,则动点P的轨迹是( ) (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  相似文献   

12.
双曲线常用定义有两种:第一定义(新教材P104):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第二定义:平面内一动点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e&;gt;1)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抛物线是这样定义的:“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为了使抛物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法相一致(用距离的“和”或“差”来定义),我们可以将抛物线的定义改述如下: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差等于零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把改述后的抛物线定义,再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比较,我们自然会想到下面的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P≤a≤P,P是定点F到定直线1的距离,下同)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呢?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下面两个命题.命题 1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0≤a≤P)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证明 建立如图(一)所示的直角座标系.设定点F和动点M的座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1.动点P到点M(1,0)及点N(3,0)的距离之差为2,则点P的轨迹是(). A.双曲线B.双曲线的一支C.两条射线D.一条射线  相似文献   

15.
由已知条件求动点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解析几何的重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四种. 一、普通法例1 求与两定点O(O1,0)、A(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 设动点为P,由题意|PO|/|PA|=1/2,则依照点P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可列出等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题目 点P与点F( 2 ,0 )的距离和与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 1∶ 2 ,求点P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解法 1:设P(x ,y)是轨迹上的任意一点 ,它到直线x =8的距离为d ,则|PF|d =12 ,即(x -2 ) 2 y2|x -8|=12 .两边平方、整理得x2 2y2 8x =5 6,也就是(x 4 ) 272 y23 6=1.这就是所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它表示一个中心在 ( -4 ,0 ) ,焦点为F′( -10 ,0 ) ,F( 2 ,0 ) ,长轴长是 12 2的椭圆 ,如图所示 .解法 2 :根据椭圆的第二定义知所求动点P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其焦点在x轴上 .因为焦点F( 2 ,0 ) ,准线x =8,所以c=2 ,a2c=8,解得a2 …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就急于下手,以致题日的条件和要求都没有明确,这样必然导致解题出错.例如,浙江省2004年高中会考卷第33题:平面内一个动点 P 到两定点 A(-5~(1/2),0)、B(5~(1/2),0)的距离之和为6,设动点 P 的轨迹为E.(1)求轨迹 E 的方程;(2)在轨迹 E 上是否存在点 P(x,y)到点 Q(m,0)(0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必修)P100第14题,即点M与点F(4,O)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5=0的距离小1,求点M的轨迹方程.该题有以下两种解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版高中数学选修1-1课本第45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点P(x,y)到定点F(c,0)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L:x=a^2/c的距离的比是常数c/a(a〉c〉0),求点P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立体几何背景下的动点轨迹问题就是以立体几何图形为载体,考查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这类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多,立意新颖,综合性强,所以很难找准解题的切入点.本文将通过范例探讨一下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1利用圆锥曲线定义进行简单化处理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C1D1与平面ABCD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图1解析如图1,因为C1D1⊥BB1C1C,所以PC1⊥C1D1,故可得PC1就是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又侧面BB1C1C⊥底面ABCD,作PE⊥BC,则PE即为P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