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胭绳肌是大腿后侧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的总称。在武术套路,散打及一些跑跳项目中,胭绳肌的损伤为数不少,多发生于压腿,套路中的连续动作,特别是360&;#176;,720&;#176;转接体劈又及散打中的踢腿及跑跳,一旦发生,常影响运动员的摆腿,劈叉,压腿跑、跳以至于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腘绳肌损伤是田径运动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何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本文探讨离心训练对腘绳肌损伤的预防作用,结果:离心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腘绳肌损伤的发生,建议教练员熟练运用FMS对运动员损伤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预防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延长运动员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3.
<正> 腘绳肌系指大腿后部的半腱半膜股二头肌,其急性损伤多见于跑、跳运动员。其拉伤后一般轻者10天才能恢复训练,而严重拉伤者反复停训可延续一年以上,治疗不易彻底,常常造成肌肉索条状或瘢痕,影响运动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我们采用斜刺法加体外反搏治疗腘绳肌严重拉伤1例,仅用7天患者就完全恢复训练,15天后可参加正式比赛并提高运动成绩。此法明显优于单纯性针刺或体外反搏治疗运动性腘绳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运用CYBEX-Norm型等速肌力测试与康复系统,以上海市优秀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腘绳肌拉伤后的等速参数变化,分析伤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受伤运动员伤侧腘绳肌峰力矩角度明显增大,表明拉伤腘绳肌达到最大力量的时间明显延长,最大收缩长度发生了改变.建议:在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等速测试的峰力矩角指标作为腘绳肌拉伤后恢复效果的监控指标,并结合适当比例的离心训练,将有助于减少运动中腘绳肌的拉伤.  相似文献   

5.
目前腘绳肌伤病至少占足球伤病的20%,有时甚至会导致运动员结束运动生涯。著名球星迈克尔·欧文就长期受这种伤病困扰。然而挪威的一项研究表明,凭借合理的训练最多可以使腘绳肌受伤的风险降低80%。该项研究始于一年多前,在奥斯陆运动伤病中心工作的安德森和奥德纳松是项目负责人。挪威的14家俱乐部和冰岛的16家俱乐部同意根据奥斯陆中心提供的一项特殊计划调整训练,预防腘绳肌伤病。项目负责人表示:“该项研究是要弄清能否通过正确的、以增强腘绳肌力量和灵活性为基础的训练计划减少受伤的几率,降低受伤程度。”奥德纳松解释说:“如果运动…  相似文献   

6.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三峡大学高水平武术运动员6名男生为实验研究对象,以专项力量训练理论和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多年从事武术专业教学与训练的实际,首次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理论引入到武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的核心稳定力量水平,提高其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完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经过历时16周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员核心区域核心稳定力量水平的提高,其武术专项力量、专项基本功、完成高难跳跃动作的落地稳定性乃至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少儿业余武术训练(以下简称:少儿训练)和专业武术训练是有很大不同的。这里我们只探讨业余训练方面的课题。业余武术训练针对广大爱好武术的少年儿童,为他们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在推广普厦武术运动的过程中,发现和选拔那些具有一定天赋,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突出的少儿运动员,加以一段时期的训练指导,作为向武术专业运动队和大中专院校输送和推荐的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坡道骑行对发展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不同坡道结合齿轮比率的变化方式进行训练,提高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股四头肌与绳肌肌力的功能。用Cybex-600型等速测力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3个月的坡道骑行训练对受试者股四头肌和绳肌肌力在4种不同速度的测试中,PT和TW值均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随速度的增高呈上升趋,300°/s时提高最显著。坡道骑行是一种自然型负荷训练,能使运动员在专项训练的自然情况下有效提高专项力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本功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众所皆知。它不仅是一切拳种或器械的首要基础,而且通过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学到武术的一些基本动作、基本技术与基本技法,从而能更快地学习和掌握武术动作,并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功底。所以,无论是武术教学和训练。都必须将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放在首位。且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温博 《体育世界》2009,(8):48-49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深受广起人民的喜爱。普及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学校武术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运动中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智能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身体训练,它将是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素质训练,这些素质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对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实践,浅谈一下在少年生理、心理等雳面座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参加2004年"枝江大曲杯"全国武术男子套路锦标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发病率列前4位的依次为关节韧带损伤、肌肉劳损、肌肉拉伤、骨膜炎,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疲劳未恢复、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局部负担量过大等。  相似文献   

12.
武术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中的各种技术奥妙,还有待人们深入挖掘,武术的“劲力”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挖掘的内容。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武术的“劲力”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分类。指出武术的“劲力”就是在武术技术攻防要求下的人体肌肉力量的运用技巧。文章从文化层面、发劲方式、劲力特点、发劲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较好的将所有劲力包容到相应分类中去,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访谈法和临床检查法对国家青少年武术队12人(男6女6)进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膝、踝、肩等大关节,腰部和大腿股二头肌肌群等部位。损伤类型以关节损伤和肌肉拉伤的比重较大,主要为慢性损伤。损伤原因主要与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医务监督、训练安排、运动负荷及身体状况有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术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是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体育项目,经调查发现,武术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武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伤种的分析,以期为武术运动员的膝关节损伤提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体育系武术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运动是运动损伤多发项目之一.本文就当前体育系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例数及相关原因进行跟踪调查分析,通过对省内外武术专家的书面调查和访问,及对体育武术专业学生进行4轮跟踪实验,提供了一套预防的措施,此方法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运动损伤是套路运动训练中需要克服的重要一环,一直困扰着武术套路的发展。随着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的不断发展,竞争愈来愈激烈,训练水平不断提高,运动损伤也逐渐引起了重视。文章运用访谈法,对十运会女子套路运动员的损伤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损伤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学练武术的学生进行下肢损伤调查,结果表明:下肢损伤发生率较高,并且以大小腿拉伤、踝关节扭伤和膝关节损伤等较为多见。准备活动不充分、用力过猛、技术不正确、场地不当等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学练武术过程中增强防伤意识,进行科学习练,加强医务监督等,均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武术运动中下肢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高校武术专项学生常见运动损伤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损伤对于高校武术专项教学与训练是较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学者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和对高校体育专业师生进行调查,了解高校武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并结合高校的教学特点加以总结,为高校武术专项课的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预防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