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在七个多月的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区防控要求,本着"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党对抗"疫"工作全面领导为主线,以常态治理优势转化成应急治理效能为重点,以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为核心,以统筹协调的指挥体系为关键,探索非常态下的教育治理方式,实现返校学生"零感染"目标,确保正常开学、全面开学、安全开学。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东城区委教育工委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的局面,东城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责任、第一前提、第一标准、第一要求,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迈向新的阶段。《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社会契约”的视角。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旨在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扩大化、治理客体的动态化、治理规制的协同化、治理目标的原则化、治理效果的多维化等特点。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合法性”危机、混乱世界秩序中的客体泛化风险、教育大数据的孤岛阻碍及智能鸿沟、教育治理效果异体问责的实践壁垒、基于教育公共利益的价值认同困境。迈向“社会契约”全球教育治理的变革将探寻“教育法治”的复合型治理规则体系、转向基于教育证据共识的治理范式,推动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机制、在管评分离的基础上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公众需求”逻辑下的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治理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门话题。在高等职业教育新常态下,研究高职院校治理问题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现代高职教育制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从高等教育新常态表征出发,分析高等教育新常态对高职院校治理的影响,并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治理创新的探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治理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秉林  南晓鹏 《教育研究》2021,42(5):108-1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后疫情时代党和政府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形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教育治理方式、教育国际化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普及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如何适应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应对常态与应急状态下教育治理模式的转变,如何创新教育国际化模式以应对"逆全球化"的挑战,成为后疫情时代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反思的紧要问题,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在政府主导和多主体参与下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多重因素制约,当前治理体系仍不完善。从治理体系角度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应从消除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浅表层次、建立主体共治长效机制的基本层次和形成现代幼儿教育理性氛围的深度层次三个层面建构,从而建立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这是推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治理走向深入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岚 《职教论坛》2023,(12):103-111
全球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职业教育治理需要探索转“危”为“机”的新路径。“鲁班工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在后疫情背景下,以全球“鲁班工坊”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新角色,揭示已建和备建“鲁班工坊”的现实挑战,并从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建立并提升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塑全球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创新“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以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向社会输出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有一个系统性认识。以政策作为传输介质,运用成长链的基本思想对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进行链化建构;从多元共治、政策制度化、政策创新、政策供需匹配的视角分析治理过程中的政策演化机制、治理绩效的评价以及反馈路径;最终形成一个“政策执行—绩效反馈”的治理循环链条。保障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持续现代化需要持续优化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的成长链循环。从顶层设计的党政引领、层级协同的政策决策机制和底层执行中内部治理常态与非常态工作相结合三个层面着手进行教育治理体系改进,有助于成长链循环的长效优化。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给社会治理带来个体心理健康、信息权威性及教育公平性等方面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联盟(GNLC)积极推动城市教育资源整合,借助终身教育体系应对疫情引发的教育挑战和危机,体现了终身教育对社会治理重要的促进作用。分析国际学习型城市疫情期间社会治理的策略发现,家庭教育成为市民面对挑战的“第一课堂”,社区和网络构成危机应对的“重要支点”,图书馆、博物馆等非正规学习机构成为教育项目的“供给平台”,疫情中有针对性的公民信息素养培训为“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可能。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应成为社会治理和危机应对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中的跨部门合作机制,构建顺畅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智慧型学习社会,关注终身教育的技术实现;深化教育公平理念,构建包容性的社会发展策略;将终身教育不断融入社会治理,促进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海民 《中学教育》2022,(4):106-112
教育治理是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公共事务,进而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效能的一种管理范式。在中国语境下,教育治理的概念框架既是制度型构的结果,也带有社会建构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善治”,创造“好教育”。推进教育治理改革,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政府简政放权,赋予学校和社会更大权力,建构教育变革的新生态。《教育治理的逻辑》和《教育治理的战略》两部著作对上述问题作了有益探索和分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别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后疫情时代”,小学生的在线学习既不像疫情期间那样别无选择,也不像疫情之前那样可有可无,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互补并存的学习方式将加速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有人称其为“一场伟大的教育试验”。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主动迎接这场新挑战,主动探索小学生在线学习的新规律。这场伟大的试验必将对未来学校教育变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辉 《甘肃教育》2020,(4):12-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是对教育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次集中检阅。教育系统在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需要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根据疫情期间各地各校实际,思考更适合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将处于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表现出城镇化发展速度从“高速”到“中高速”的转变,城镇规划从“简单增量”到“优化存量”的转变,城镇建设从“生存空间”到“复合空间”的转变.由此城乡规划专业也要主动积极对接和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对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和规划人才培养的影响,在课程体系、教育目标、学科体系中实现教育、教学的及时转型,使城乡规划教育更好地为新常态下各项城乡规划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应急治理连接着危机与民生,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重大疫情的暴发,为构建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提供了现实契机。界定了应急治理机制的内涵及新时代特征,从城市社区在重大疫情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功能定位,并从完善制度设计以深化法治保障、融合技术治理以优化社区服务、推进三社联动以充实网格平台、加强组织建设以凝聚社会合力四方面提出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学生、教师、院校以及系统产生了中长期影响。为有效减少疫情损失和 维持高等教育可持续性,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适应本国的应急举措:一是职能驱动下的院校自治,包括保障人 才培养、引领科学研究和兼顾社会服务;二是政策驱动下的政府规制,包括动态的行政命令、可靠的财政供 给和连续的教学支持。但现有治理经验未能就全球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给予适配的指导。因此,亟须从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反思现有治理经验,结合中国在疫情期间的具体实践,为防疫下的全球高等教育治 理提供一个来自中国的理念与路径,即构建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提出保护受教育权、建立伙伴关系和 激发情感共鸣等理念,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为构建防疫下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敏  纪大海 《四川教育》2020,(13):16-18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议题,将推进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重要战略之一。同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如何基于国家治理的背景来理解教育治理现代化?教育管理者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本刊记者就“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几个问题采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纪大海。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连海洋大学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制定了疫情常态化防控政策,从制定完备的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组建专门的疫情防控队伍、探索切实有效的线上授课内容和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制定了疫情常态化防控策略,促进了学院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规范化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二者辩证统一于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益,必须要以风险治理为导向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急管理机制体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市域治理现代化;依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科学创新市域治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媒介逻辑与政治逻辑高度交织的政治媒介化,使得“以传播为中心”的媒介逻辑正上升为建构社会现实的存在,孕育着新的治理体系。媒介化治理不同于媒介治理、信息治理、舆论治理和技术治理,而是蕴含了独特的价值和实践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再造和范式变迁。媒介化治理的价值内涵表现为媒介理念与治理观念共通的媒介化、治理工具与治理场景互嵌的媒介化、治理结构与治理效能共融的媒介化,从而在价值转向上体现出治理主体与治理客体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媒介化治理强调“治”与“理”融合,植根于中国治理情境,通过发掘以“非对称治理结构”为前提、网络问政参政的“新群众路线”为价值取向、智能化技术运用为手段的媒介化治理本土资源,构建我国新型现代化治理体系,丰富治理理论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生活"常态,让全国人民"禁足"。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阻击战,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尊重法治、依法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防疫抗疫实践构成了学生特定时空下的生活,在校学  相似文献   

20.
刘进  林松月  高媛 《教育研究》2021,42(10):112-121
为研判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影响,分析后疫情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更好地服务"十四五"国际化战略制定,对全球范围内21位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著名学者进行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包含四大新常态,即传统高等教育强国式微,后发国家入局国际化竞争成为新常态;保守势力抬头,区域国际化、在地国际化等模式创新成为新常态;国际化泡沫破裂,数字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成为新常态;"西方化"、"美国化"、"英语化"松动,多极化发展成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成为引导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中心理念,中国应积极推动构建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秩序体系、话语体系和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