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7,(3):43-48
世界近现代的思想文化,中心是西方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有两个主题: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的目的是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神的权力。理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把人从世俗权力的压迫和自身的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知识对抗蒙昧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近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浅析人文主义与中国当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义称“人本主义”,起始于14-16世纪的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它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与道德束缚。我国自古就存在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古罗马与中国先秦的古典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善为导向,追求人性的完整、高雅、和谐与全面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教育,高举人文主义,主张人权反对神权,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崇尚理性反对蒙昧,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追求现实人生幸福。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是中国人文教育思想发展的崭新开端,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在中国得到传播,启发了民众的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4.
西方人文主义的社会教育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它以反对神控制人为特色;在启蒙运动时期,以反对人控制人,追求平等自由,从人权的角度关注个体为特征;在现代社会,西方人文主义的社会教育表现出反对拜物和拜金,呼唤人性的复归,尊重个体的存在和发展等特点.西方人文主义的社会教育嬗变说明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主题是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里,认为"人文"与"天文"相对应;而在西方思想领域则认为"人文"与"科学"相对应,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观具有首要意义。自然科学注重的是"物",而人文科学注重的是"人",二者互补,但不能取代。人文主义倾心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主要通过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呈现出来。而自然科学成果可用于善,也可用于恶,因此,科学技术只有与人文主义有机结合才  相似文献   

6.
范德尚 《红领巾》2004,(3):33-37
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视角去解读西方人权观的基本要素,可以解释西方近代人权观念为什么是以抽象意义的人为基础,为什么将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设定为自然权利,为什么坚持个人中心主义和国家工具主义观念的问题.通过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个人权利价值取向的萌芽、自由观念的孕育、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以及近代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认为西方人权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西方对人的自身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是西方有关人的各种价值理念等长期历史积淀和传承的过程.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时期提出的各种人权主张及其作出的相关制度设计是西方文化所蕴涵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体现,标志着西方近代人权观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谈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任务和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以反对神控制人为特色;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则以反对人控制人为主题,追求平等自由,从人权的角度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人文主义教育则反对拜物和拜金,呼唤人性的复归,尊重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嬗变的过程,以深化人们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科学家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科学家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和工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有相当影响.一般而言,民国时期的科学家,对于西方文化均有较高的认同感.他们认为,西方文化的本质是科学和民主,因而推崇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尤其是其科学性的特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一般反对以等级秩序为特征的价值观,尤其强调儒家文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但他们并不简单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前人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精神,进行了认真的挖掘和褒扬.民国时期科学家中少数人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过于偏爱,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的谬论…  相似文献   

10.
国学何辜?说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也很难说完全与事实相符。保守,未必就是价值贬义,那些主张国学的人,也未必就抗拒民主科学;这正如声称民主科学未必就真的科学民主一样。五四时期的梅光迪、胡先、吴宓等都是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开放大学的课堂文化价值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令人向往的大众传播媒介构建了社会育人课堂,为大学、教师和学习者建构并树立一种全新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权价值观、学术自由价值观、人格平等价值观、教学民主价值观、科学真理价值观、理性启蒙价值观、博爱人性价值观、社会奉献价值观和文化包容价值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活动空间,从而为人类教育开辟了先进的教育理想主义人文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大丰富和激烈碰撞的一个关键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了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争社会主义三种教育思潮.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因其自身局限和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并未得以实现.但民族主义教育思潮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采取虚心学习的态度,关注人在革命时期的发展问题,这对中国当代国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虽然他的一生处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中国近代,但是他的思想却有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及现代性价值。集中体现在他“黜伪而崇真”、“屈私以为公”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及变革救亡的政治思想;“以自由为主,以民主为用’’的自由思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批科举兴学校的教育立国思想及其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应用理念中。严复的思想及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大批知识分子的影响,开创了我国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先声。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致力于对西方文化的介绍与引进,在西方文化中,他不仅关注西方文明的源头——"两希"文明,翻译与评介古希腊的文学,而且推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以此作为自己思想的基石,构筑了自己的"人的文学"的思想大厦."五四"时期的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理论,对整个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科学融合西方文化,是后发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要实现向公民社会和法治国家顺利转型,应继承和弘扬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自律能力和人生智慧,汲取西方先进文化要素,培养社会民主法治秩序和公平正义信仰,建构融合中西文化的共享价值观体系,促进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权利时代"的权利话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权利概念所表达的价值观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物,但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主张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追求“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社会理想。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努力传播自由、平等、人权等新观念、新道德,为中国的权利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倘若缺乏对权利概念的科学态度,没有人权和公民权意识的普及和强化,那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哲学虽然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民族性。但其内在的人文主义、强烈的伦理色彩、对人的全面关怀及中庸等思想,在以“理性”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文化产生严重危机之时,却有着后现代意义下的活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源自西方人文主义,提倡一种具有公平、民主、自由的权利状态。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对人类及尊重人的理性化思维十分关键,该理念决定了人类人性价值和自身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择业观,将其融入人文关怀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由"Humanism"一词的基本语义出发,文章分析了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内在关联及其区分,为人本主义思想划分自身的边界。人本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神本思想,以人权抗争神权,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想。文章通过厘清从古希腊到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生成过程,解析人的本性、价值、权利等问题,为当代人的生活世界确立其本原。基于当代思想资源,从存在、心理和符号维度来分析人本主义思想,使人成为生活世界的主角,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我们日常生活世界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自由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可以追根寻源。然而,在一段时期,一股自由主义观念打着西方的标签涌入我国,认为自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事实上,我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由价值理念充分研究,比西方国家要早得多,看法更全面深刻。通过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由价值理念的认知根源,阐明儒家、道家、佛家等自由价值理念,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自由价值理念的丰富内涵。要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必须辩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收集其中蕴含的自由观念的养分,发展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探索分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通过人的心灵净化与实践努力完成。传统自由价值理念必须融合时代发展步伐,促进人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