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论著──评赵朕的《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陆文采新时期以来,台湾文学的研究,日益被研究者重视。在诸多的学术论著中,赵朕的《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以下简称《小说比较论》),是一部对台湾现当代小说全面...  相似文献   

2.
符徐晶 《文教资料》2013,(31):112-114
张承志的《心灵史》是一部融合文学、宗教、历史为一体的小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写作形式上来看,它都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作为一部在90年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品,在形式上渗透了不少的西方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文章风格、地理环境、叙事理论、写作方式这样几个角度来探讨《心灵史》的西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创立了科学的小说理论。他提出的小说文体论、小说创作论、小说阅读论,其理论建树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他运用对比研究和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批评,体现了理论思维的系统性。金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高超的审美能力和创立体系的意识,而且《水浒》文本也提供了创立体系的内在联系。他的小说理论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而且也远远超出了西方当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一、中西方小说的发展中西方最初的小说,与历史紧密相连,作为史料的补充记载事件。中国先秦散文中的寓言故事,汉代史书中的人物传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志人小说,西方古巴比伦的《吉加美士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都属于这类小说。这类小说已具有小说讲求虚构的特点,但仍不是文人的创作,是直接从民间搜集、记录下来的,所以这类小说情节比较简单,文笔比较粗糙。中国的小说到唐代才脱离历史记录而成为文学创作。唐代的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人的思想也更加开阔,这时传奇应运而生,李朝威的《柳毅传》、白居易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论史》评介吴学先一部系统介绍、阐发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和历史演变的大书───《西方文论史》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文学理论界,特别是西方文论研究领域的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文艺理论界空前活跃,对西方...  相似文献   

6.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7.
刘建军先生的著作《西方长篇小说结构模式研究》(2017),将西方长篇小说艺术演进过程概括为"流浪汉小说式"、"巴尔扎克小说式"和"意识流小说式"三大基本结构模式,并从演进论、构成论和机制论三个方面,对三种结构模式分别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为长篇叙事作品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小说理论和有效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汉译西方论作为中国论与西方论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被遮蔽在笼统的“西方论”概念中.长期被忽视而未能得到系统清理。经过近百年发展,提出“汉译西方论”概念并加以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个概念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将会唤起对汉译西方论自身价值和独立品格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思考。将有可能引发我国艺理论总体格局的某种变动,成为推动我国艺理论体系创新和发展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论邱华栋小说的都市意识平慧源邱华栋是90年代文坛比较活跃的一位小说家,也是被评论界定位为“新都市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手上的星光》、《闯入者》、《环境戏剧人》、《哭泣游戏》、《公关人》、《直销人》、《持证人》、《时装人》等都以当下都市生活作...  相似文献   

10.
余华作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其本身的文学作品对我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余华的作品从创作之初到后来蓬勃发展、宣传开来,确实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跨越,这主要是因为其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相对较大。本文就将针对余华创作的整体风格与创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理出其创作历程的具体脉络。同时分析余华小说与外国文学在创作层面存在的差别,探究外国文学对余华小说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凸显余华小说创作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以及现实风格,为相关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借鉴与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斯威夫特的成名小说《洼地》(1983)一直是当代英国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其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为能更好地解读这位文坛新秀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探究《洼地》的不确定性——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入手,进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山西师大中文系审美文化研究室主任孙铭有教授主编的《文艺理论研究丛书》,近日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丛书计有八部学术专著:《马列文论新探》(孙铭有)、《中国古代文论概要》(秦德行硕士、王安庭副教授、全国著名学者徐中玉教授写序)、《中国古代诗话风格论》(张一平博士、副教授)、《西方小说形态论纲》(亢西民副教授)、《西方现代戏剧艺术论》(杨文华副教授)、《20世纪中国美学四家论稿》(张天曦博士、副教授)、《汉语美学》(王有亮硕士、讲师)、《电影语言现代化再认识》(裴亚莉博士)…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小说文本意义的实现取决于虚构事物自身的完整性,而不像古典时代的,小说意义倾向外在于文本之外的现实。小说的文本意义系统,是各个意义成分复杂搭配的结果,这意味着一部小说的虚构性意义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在文本系统内,各种意义符号和成分密集在一个结构上,不能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成分,否则就毁坏了文本意义。同样的意义成分可以在不同的小说中发挥不同的意义构成作用。在文本的组织作用下,一部叙事作品多种多样的意义结合层次和可能,抵销了意义本身构成的复杂性。一种现存的意义从来不存在于虚构文本中,虚构小说作为一种符号,我们不能从中得出任何严格、固定、实在的含义,通常意义符号出现于其中的小说虚构情境,帮助我们决定意义符号之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小说本文的原初意义与衍生意义由于具有共同的形式特征、享有共同的文本而获得统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一批文学新锐如刘震云等把他们的视点放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琐事的关注上,他们所写的小说,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先锋派的新潮小说有着不同的面貌,我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这些新写实小说在创作方法上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意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他们的作品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为新时期以来一度沉闷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发表后被多家刊物转载,评论界公认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下面就《单位》、《一地鸡毛》谈谈刘震云小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与西方流浪汉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流浪汉小说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西游记》几乎具有流浪汉小说的全部特点,它与流浪汉小说在小说叙事的技法上“惊人地相似”,并且两者差不多出现于同一时代。可是,尽管中国出现了《西游记》,流浪汉小说这种形式却没能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形成“气候”,这令人遗憾的事实自然有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学中的书信体小说自出现之始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和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亦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新爱洛伊丝》是卢梭的对话式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的独白式书信体小说。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比较两部作品在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方面的异同,分析其叙述特点,可以加深我们对书信体小说文体的认识,并丰富和完善叙事学的研究品类。  相似文献   

17.
小说《骨》是伍慧明的第一部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文化隐喻特征,反映了华裔美国文学对西方话语霸权的隐性渗透。论文以身份构建理论为研究依据,以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为研究对象,围绕身份认同、华裔父辈的历史脉络和新一代华裔的自我和谐人格的构建进行论述,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对两代人身份追寻之路进行梳理和解读,以加深对华裔美国作家身份主体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小说作为文学家族里的后生,随着其兴起与繁荣发展,它的耀眼光环使得其它文学形式相对失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接受基础。对小说艺术的理论研究,古今中外不乏大家,不乏力作。余昌谷所著《小说艺术形态》即是其中的一部。作者以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东道主泰国华文作协为此编辑出版了《泰华微型小说集(1996)》,我以为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个泰华文坛第一部微型小说合集的问世,既展现了泰华作家们在微型小说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也说明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品种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蓬勃的发展。90年代初期才刚刚起步的泰华微型小说创作,固然在世界华文文坛上属于落后的一翼,固然比新、马华文文坛也晚了一步,但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和骄人的成绩。由司马攻主编的《泰华微型小说(1996)》,以其…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历次对外应战中相继失败,于是割地赔款、耗财受辱,国家危机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反对洋务派只知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而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以及哲学和文学.在翻译文学方面,虽然以前已经出现了《意拾喻言》、《昕夕闲谈》和《百年一觉》等翻译小说,可是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不大.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在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翻译文学开始兴起.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非常重视小说的功利性,一方面他翻译了《佳人奇遇》等外国小说,另一方面他写了《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理论文章,提倡翻译外国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