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真正接触<体育教学>是我第一天到职教中心上班时,进入办公室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堆放在桌上的一叠报刊杂志,我便信手翻阅起来,翻着翻着,一本<体育教学>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体育教学>?上高中时就发现体育老师的办公桌上少不了你,没想到时隔几年还能看到你,难道你真有那么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我是吉木萨尔一中有史以来第—个女体育教师,作为一名在中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过的我,压力很大,总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正当我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教研组长把新订的《体育教学》拿给我说:“多看看吧,她会对你有好处的。”凭着刚毕业时的满腔热情,凭着一股子钻劲,我一字不漏地阅读了全部文章,从此我对《体育教学》爱不释手。我庆幸,学校为我们体育组订了《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路走好     
1996年5月的一个雨天,我放学路过报刊亭,发现5月号的《新体育》到了,虽然家中也订了这份杂志,但想着“先睹为快”,我便翻开了书。突然,一个熟悉的标题闯入眼帘:《梦随风过》。 一阵巨大的狂喜攫住了我的心,我兴奋得几乎叫起来。真的吗?自己那篇稿子真的在最喜欢的《新体育》上发表了?揉揉眼睛,翻到23页读了起来。“没错,确实是我的文章。”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已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狂喜过后我迅速平静下来,自己也奇怪怎么恢复得这样快。把这事告诉了几位好友,他们也都替我高兴,并且捧场似的一人买了一本《新体育》。当然我也没亏待他们,稿费到手后请他们消费了一顿冰激淋。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爱     
三年前,我担任初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国庆节后的一天下午,1班男同学们在我的组织下正兴致勃勃地玩踢纸球游戏,突然,一个身影进入我的眼帘,让我惊慌失措起来。“快让李同学下来,快!快!”我急急地喊道。一个男孩来到我面前,瘦瘦的、白白的,有点病态。“谁让你去踢球的?  相似文献   

5.
你说我说     
《新体育》2006,(5):10-10
一种新方向,一种生活态度三月的桂林细雨纷飞,极易使人产生“伤春”的感觉。但是见到《新体育》的时候,我的心情似乎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在学校旁的书刊亭我如约买到了心爱的《新体育》,这种习惯有很多年了,阅读并收藏《新体育》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态度。回想第一次见到《新体育》,还是在小学二年级,当时母亲在高校图书馆工作,我便经常有了进库“寻宝”的机会。在众多的体育杂志中,我却最钟情于内容全面、笔法细腻的《新体育》。2001年,《新体育》招聘中国青少年体育记者团成员,我以一篇《从大赛休整年看世界女排发展格局》幸运地入选…  相似文献   

6.
一、旅途侃钓事 1993年11月下旬,在由京赴蓉的列车上,当我翻阅一本《中国钓鱼》时,周围的乘客中突然有两三位凑拢来向我发问:“老同志你喜欢钓鱼吧?”我说:“你们怎么知道呢?”他们说:“你手中拿着的不是‘证件’吗?”说罢彼此会心地大笑起来。于是便无拘无束、亲切热情地侃起钓经来了。 从中国垂钓事业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新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书架上,分门别类贴着标码,一溜排开的是我装订整齐、精心珍藏的《体育教学》杂志。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个最大的嗜好:每天定时读书和写读书笔记。不瞒您说,我除办公桌和包里有“读书随笔”外,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床前随感”,其中,《体育教学》是我的“每日必餐”。举个例子说吧,外出开会、学习,我最先收入包中的肯定是《体育教学》杂志。  相似文献   

8.
《新体育》2000,(4)
春天迈着轻盈的步子走来,江淮南岸春寒陡峭的早春二月时节,《新体育》为我送来了第一缕春风。 与《新体育》如约相会在邮局大厅。一见面,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突然一个熟悉名字跳入我的视线,我金榜题名了!快乐立刻盈满我的心胸。想起早先给朋友的许诺,便把剩下的两本《新体育》也收入囊中了。 我将走出大厅,听见身后一个询问《新体育》的声音。我犹豫了一会儿,最终把一本送给了那个同样喜爱《新体育》的小男孩。他稚气的脸上立刻浮现出惊喜而满足的笑容。我庆幸没有让一个喜爱《新体育》的朋友失望而归。是谁说过:把  相似文献   

9.
李昌镐的棋     
《围棋天地》2006,(12):86-86
十五年前的一天,很晚了,坐出租车回家.看到有一个喝醉的人,在路边,一手拿着《围棋天地》一手拿着酒瓶在唱歌。出于对围棋的热爱和对酒的嗜好,我下车走了过去,一边问:“你有什么痛苦的事情吗?我可以帮你吗?”走得近了,看到他的眼睛,我忽然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说不明白是什么感觉,很紧张,又很兴奋。  相似文献   

10.
黄胜江  许波 《体育师友》2010,33(1):63-63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离不开体育器材,就如同人们吃饭离不开碗筷,几乎天天在用。而用过之后及时的整理与摆放,给体育教师无形中增加了一些负担,带来了耐心的考验。走进体育器材室,映人眼帘的通常是横七竖八散落一地的体育器材,俨然如同一个“百宝箱”。久而久之,不仅使体育器材容易丢失、加速损耗,更容易导致体育教师工作上形成懒散拖拉的坏习惯。俗话说“教师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如何能够让体育室窗明几净,物品摆放井井有条,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是对新时期体育教师提出的一项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朋友     
1982年仲夏的一天,邻居杨伯伯喜迁新居,将一捆报纸送给我家引火。当时上初中二年级的我放假在家,闲来无事,打开随手翻阅。忽然一本杂志展现在我眼前,那耀眼的封面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噢,原来是一本《新体育》,只记得封面是一名男排队员鱼跃救球的动作,整个封面非常精彩!我一见便爱不释手,原来还有这样好的杂志!看完后我就把这本《新体育》珍藏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我手捧《中国学校体育》时,总是如饥似渴地先读“一线话题”,然后在体育教学中试用或改进操作,以便更好地提高我的体育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线话题”栏目短小、新颖、实用、简单、易懂,是名符其实的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大舞台。我刚刚接触“一线话题”时,只是看看、读读,感觉说得有道理。后来我读“一线话题”时产生了“学术共鸣”,总觉得关于某些话题,被录用文章所写的内容与我的想法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我平时就是  相似文献   

14.
闲逸通幽     
【不妨一笑】【精彩语丝】主持⊙贤惠怕看丈夫:“我刚刚拿回来的那两本书哪里去了?”妻子:“什么书?”丈夫:“《长寿之道》和《健身科学》。”妻子:“我给藏起来了。”丈夫:“为什么?”妻子:“我怕你妈看到了。”吃药人“您的丈夫需要绝对安静,这是安眠药。”“谢谢大夫,我会按时给他服药的。”“不!夫人,这药是给您开的。”一对诗人某君在外地做生意,蚀了本。这时正值数九寒冬,便给妻子写信:“这信捎给我妻,十冬腊月无衣,有衣带来几件,无衣你东我西。”他的妻子在家更是穷困,日夜盼望丈夫早早回来,夫妻团圆。接到丈夫…  相似文献   

15.
李小伟 《体育教学》2011,31(5):14-17
今年4月23日是《体育教学》诞生3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里首先祝贺《体育教学》杂志生日快乐!俗话说,三十而立,30年对一个人是而立之年,而对于一本杂志来说,30年将迎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大好发展时机。我相信,随着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一线体育教师急需要一种短平快的教学设计方法,在设计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回顾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综合教学设计优秀作品的共性,我认为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思想、分析教学背景、定夺教学关键、构建教学流程、反思教学设计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切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一、制定体现教学思路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指导思想的存在由来已久,从我们最初接触体育教学设计范例开始,指导思想一项便首先映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史》创刊已有10年了,在这10年间,我在《体育文史》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有的朋友对我说:《体育文史》是一块膏腴之地,使你获得了丰收。的确,这10年中间我从《体育文史》上获得了丰收,但这不仅是指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重要的是从《体育文史》汲取的营养和学问的精进。 由于我在《体育文史》前身《体育史料》上发表过两篇文章,因此当《体育文史》创刊时,编辑部便向我约稿。我遂把多年研究的成果《孔子体育思想研究》寄给了编辑部。因为自认为是精心之作,所以文章寄出后便  相似文献   

18.
张娟娟 《新体育》2009,(8):46-47
《新体育》的老师打电话说要采访我,我立刻想到,并脱口而出:“是不是关于奥运一周年的话题呀?”对方很惊讶,你怎么会想到呢?  相似文献   

19.
黄慎 《体育教学》2003,(5):16-16
一、困惑新大纲与《课程标准》两者的陆续出台,是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近乎一致的理解和欢迎。然而,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无奈。而上级部门给教师的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等。所以一线的体育老师,对于《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  相似文献   

20.
最近接到湖北山区一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来信,疾呼:“请给农村体育教师留个‘豆腐块’!”我想说:《中国学校体育》有很多作者是农村体育教师,文章反映农村体育教学的现实,请留意,有关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文章,《中国学校体育》安排在了各个栏目中,期期与您见面。多年来,《中国学校体育》一直坚持为读者办刊的宗旨,编辑录用稿件的原则亦是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服务。“一线话题”栏目组真诚欢迎大家用各种方式来稿参与。为此,我们特地选编了下面的文章,希望对想参与而不知如何参与的老师能有所启发。农村的教师们应该相信:《中国学校体育》与您无距离!“一线话题”愿做我们全国一线体育教师最忠实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