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的反映。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活跃、"三观"趋于成熟的网民群体,很容易受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以,网络舆情中的负面信息很容易引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而且在网络舆情影响下,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新的特征。对此,有必要从网络舆情的视角分析其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网络应急管理机制,防止或减少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当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应该在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提升新闻应对能力、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策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舆情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舆情基本理论、舆情汇集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群体性突发事件舆情和高校舆情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目前我国舆情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舆情研究的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的舆情研究可以从高校舆情、群体性事件舆情和网络舆情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高校网络环境特别是舆情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助推突发事件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性后果。而高校本身又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应对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探索构建突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突发网络舆情预警象限、应对预案措施和信息库资源积累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基于新媒介技术的特殊类型的社会事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发生也愈发频繁.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与实体性群体性事件虚实交织,影响难料;感召力强,一呼百应以及易生谣言,舆论难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难度.因此,重视并尊重网络民意的作用及时收集、掌握网络舆情信息,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快速反应与应对机制,促进网络与传统媒体及多元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引导舆情发展方向,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建立透明、权威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应急管理考量着高校乃至政府机关危机管理的水平。置身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其突发群体性事件也必然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信息传播的聚合效应,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网络也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更及时地获取校园舆情动态,在突发事件萌芽期进行预警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8.
伴随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渐走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广泛知识面、先进思想活动的新一代主力军,当突发事件到来时,如何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是当前高校最应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应从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内在因素着手,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特征,以意识形态教育为核心,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为抓手,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必要性,提高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程度,建立规范的网络舆情管理的监督预警机制,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应急处理机制,推动网络舆情引导的“V团体”队伍建设,积极建立网络舆情处理的反馈引导机制,切实做好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在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网络舆情管理和监控机制的研究,属于"综合性应急管理"范畴,符合经济全球化时代下高校的风险规避思考和举措。本文从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失控;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的构建意义;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构建思考这三个维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是我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一般分为萌发期、爆发期、扩散和处理期、后续期四个阶段。针对各个阶段的传播特征和管理现状,高职院校应该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4R机制”,即缩减机制、预备机制、反应机制、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与日俱增,影响巨大,挑战空前。政府应从增强防范意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努力,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互动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本文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将其分为生成、爆发、扩大和消亡四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导致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日渐增多,从政府根源分析,可归结为政府决策失误、干部作风粗暴、司法不公等.从社会根源分析,社会阶层分化,一部分人手中资源匮乏,利益表达渠道堵塞.而轻罪不罚,依法维权成本过高,社会管治能力低下的现实进一步诱发了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根据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动员机制分析发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认识到这种规律与动因,对于有效防治有重要作用.应当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释放机制、形成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机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铮 《河南教育》2023,(11):32-33
如何管理好、引导好校园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以更好地开展“网络育人”是值得深思的课题。当前,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可以从构建舆情预警机制、创新信息收集机制、重构舆情后的形象修复机制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等规律的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变动机制。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所必须的功能和所需要用到的情感倾向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国内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长,并与网络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近些年国内学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但却缺乏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的应有重视,相关研究十分薄弱.本文从群体性事件中的促生因素和发酵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力图能清晰地认知和理解当前网络时代中群体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增强突发事件研判、预警与快速响应能力,对加强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网络舆情演化机制与特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然后选取重要程度与分类性能均比较优异的末级指标作为特征属性,构造 C4.5 决策树风险预警模型;最后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数据带入风险预警模型,得到预警风险等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风险预警,预警准确率高达94.7%。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互联网已逐步发展成为人类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桥梁,而该过程所表达的政治观点即为网络舆情,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对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的安全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急需建立起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以应对此类不安全因素。为此,本文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可视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有别于传统的突发事件舆情,具有传播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等特点,因此,治理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意义重大。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正因如此,应当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再对其作出适当的限制,提出了明确治理原则、制定《网络法》、重视结合技术手段和提倡民间自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兰兰  林奇凯  胡铭 《考试周刊》2010,(27):135-135
本文结合2008年以来网民集中关注的突发事件,对网络舆情折射的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各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