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国古代哲学有个著名的命题———言意之辨。中国哲人们为了解决言意问题,做了另外一种尝试,提出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象”的范畴,从而确立了“立象以尽意”的传统,形成了一种崇尚借助于具体的形象符号,启发人们把握抽象意义的传统思维方式———取象思维方式。中国美学的传统重在“家”,古人通过感性形象把握意义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兴思维”是中国古代取象思维在古代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思维科学的角度分析,中医临床辨证中包含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模糊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恩维方式.但是,西医临床中也包含了这些思维方式,而中医临床无疑有其特色所在.因此,要真正把握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的特色,还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进行探讨.可以认为,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方式的特色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维和象数思维上.  相似文献   

3.
和谐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之后,和谐价值观所包蕴的和谐思维凸现了整体、辩证、对话、融通、公正和人文等诸多特征,它们为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打开了新颖的却又是历史的视窗。素质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用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采构建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与行为路径。  相似文献   

4.
和谐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在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之后,和谐价值观所包蕴的和谐思维凸现了整体、辩证、对话、融通、公正和人文等诸多特征,它们为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打开了新颖的却又是历史的视窗。素质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必须用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构建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与行为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传统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环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线性道德思维、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中国的直觉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道德思维三个方面。中西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天人、群己、义利、德力”这四对范畴上。要使中国的传统德育发扬光大.就必须使其思维方式培养出道德创新能力,使其价值观形成整合。  相似文献   

6.
道家是中国本土化思想的代表,对整个民族意识的塑造、民族习惯的形成、民族行为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视域下,社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紧张、人与自然关系微妙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共融的生存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回放中获得启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正确的对待、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效的克服文化守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醇化道德、传承文明、协调关系、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深入研究道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的影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引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结合,使人们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从“等值”概念的产生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等值在西方产生这一现象着眼,由小窥大,追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折射中西哲学、美学、文化传统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哲学上讲,西方哲学注重本体终极在场的追问,而中国哲学没有;从美学上讲,西方美学重视语言对美的本质的清晰表达,而中国美学强调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强调神会与心悟;从文化传统上讲,西方文化重视科学,而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人文体悟;从思维方式上看,西方思维重分析、精确,而中国思维重整体把握和模糊认识。这一切说明,翻译等值的概念在西方而不在中国提出是种种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交际过程中,因思维方式、价值观不同而导致的语意交流障碍和偏差。因此,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日本文化应从思维方式、价值观,特别是从它们的直接来源——哲学思想方面去把握。以哲学思想为指导的语言文化研究和哲学思想与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是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外战略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以增进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各种政策、策略和原则。国内外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文化因素在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文化价值观可以引导国家利益的建构和追求方向,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国在对外战略中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在这方面,中国战略文化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泛道德主义取向、和合思维、“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以及诚信博爱是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核心。这些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回应和化解当代世界的各种冲突与矛盾,而且有助于形成全球共同体意识、实现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进行性教育,是受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实影响和由儒家文化所形成的集体潜意识影响的.儒家的文化传统从价值观、规范、习俗等方面直影响性教育,而集体潜意识则从不自觉的角度影响性教育的进行.由儒家文化形成的集体潜意识,主要通过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语言、人格来起作用.上性教育课的教师面临着一场文化震荡.教师要进行文化进化和心理调适,才能上好性教育课.  相似文献   

11.
在习得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基于此,英语习得应致力于形成中国模式,并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用英语交际,兼顾汉语思维;二是讲究规范,不盲目追求地道;三是追求熟练,同时固守民族文化。为习得英关式英语,而抛弃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影响汉语的纯洁性,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习得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汉语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基于此,英语习得应致力于形成中国模式,并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用英语交际,兼顾汉语思维;二是讲究规范,不盲目追求地道;三是追求熟练,同时固守民族文化。为习得英关式英语,而抛弃中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影响汉语的纯洁性,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伦理价值观与社会现代化的矛盾和冲突,传统伦理价值观对中国现代化过程所发挥的影响和功能作用,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一方面,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对传统伦理价值观冲击很大;另一方面,传统伦理价值观作为一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文化传统,又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选择和进程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与中国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轨迹,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向。 一、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伦理道德基础的国家,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并且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漫长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严密而具体的、世代相传的论理道德规范体系,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教育是一个宏大而持续的重大社会历史工程。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一工程的实施有着深远影响。传统是一个以价值性传统、形式性传统和实质性传统共同构成的功能结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统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理性把握,是运用传统资源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从结构视角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和清理:坚持全面性、系统性、辩证性理念,把握价值性传统的历史进程和当代意义;以实质性传统的揭示和传承为中心,强化对传统的发掘和研究;强化实质性传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和践行中的利用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的文章解读理解,是一种互补结构,可以相互借鉴和参照。中西方文章解读方法上的不同,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思维方式则是文化传统的核心。因为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精髓。一、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一)直觉感悟和逻辑抽象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不重分析,长于直觉而短于逻辑的思考。素朴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既反映了我们祖先客观把握世界的慧眼独具,也表现了我们民族在科学实证精神和数量分析方面存在的明显缺陷。中国的学问历来主张文史哲贯通,这一特点来自审…  相似文献   

16.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四个阶段。儒学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创造教育的基础上,从传统价值观和潜文化角度分析创造教育的文化制约因素。详细论述了"重群体轻个体"和"泛道德主义"传统的价值观以及从众、迷信权威的传统思维方式对创造力培养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不主张从局部、从细节上把握事物”。又如1989年张立文在《中州学刊》第2期上撰文,(《论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称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浑沌思维”,“它没有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门别类地从混沌中分离出来,而予以确定性的形象。”然而,本人以为这种观点是可以被证伪的。这里仅想提供科学技术的例子,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既是学生的身体发育期,同时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因此,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实践的变动性与主体思维方式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扬弃和改造,不仅深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实践的本质,同时更赋予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以中国特色的新的内涵,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