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制定新闻法,我建议规定一切稿件、信件都由作者文责自负。作者写的稿、信,如感到事实或提法没把握,可征求领导及当事人意见,但这种意见只供参考,不负责任,也不盖章。是否征求意见也由作者自主。领导或其它人对报道有不同意见,同样可写信反映,也是文责自负。与此同步,对新闻失实等问题制定比较详细的惩  相似文献   

2.
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于责任意识文坛流行着“文责自负”的说法,即谁写的文章谁负责。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错的,特别对于学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是不争的原则。但在新闻工作中,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新闻工作是一种群体活动,并不仅仅是记者或作者个人的行为。记者要根据编辑部的方针意图采访写作,记者和作者的稿件要经过编辑、总编辑的层层编审方能发表,有的稿件还要经有关领导部门的审核,而新闻事实的来源也十分复杂。所以“文责自负”仅是调整报刊社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内部关系。作者的文章一旦发表,对社会、对被涉及人都产生了一种外部法律关系。各国新闻立法均具体明确了这些不同的法律关系,明确了不同主体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责自负要不要盖章,许多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在此,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我认为《新闻知识》第一期上王清平、彭安怀和第四期上李小友同志的意见值得重视。有的同志认为文责自负也要盖章,否则就会造成更多的失实稿件。实际上,对于多数稿件来说,审稿盖章者并不了解稿件的真实与否。因为,每篇真实的稿件都要通过新闻作者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来获得。因此,可以说,目前新闻单位的稿件送审制度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走过场而已。将稿件必须送审盖章作为防止报道失实的手段似乎作用不大。这一点也可从反面得到证实:当前报刊上披露的报道失实的稿件,并非因未盖公章而  相似文献   

4.
“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1],学术期刊编辑在对稿件进行一系列评审、选择后,就将稿件处理意见反馈给作者。在此,笔者将稿件经评审后,对稿件值得肯定与称赞的优点称为赏识性意见。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在反馈给作者稿件评价处理意见中,容易忽视为作者提供赏识性意见。稿件是作者的劳动成果的反映。稿件价值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仅受到评审尺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审者的非智力因素以及刊物个性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位作者自己创作的稿件,即使是不符合录用标准,也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纪事     
解放军报规定稿件只写一个作者姓名解放军报规定,新闻稿件发表时,只准署一个作者的姓名。编委会认为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新闻工作者破除署名问题上的“大锅饭”,鼓励大家独立作战“放单飞”,尽快成名成才,二是促使编采人员深入基层,亲身实践,避免弄虚作假,提倡文责自负;三是减少“陪客”,有利于纠  相似文献   

6.
做新闻工作二十多年了,可如今对业务上的一些事情却越来越不明白。试举几例:头条问题不知何时开始,报头下的那一块位置显得格外的金贵,不只作者关注,不少部队的领导也十分关注。按说,头条登什么,应由编辑部根据宣传需要、根据稿件质量来确定;作者可对自己的稿件提出处理的建议,也可对报纸头条进行评议。可如今却不是这样。一些同志稿子写得不怎么样,要头条的劲头却很足。或三天两头催,或多种途径“压”,有的甚至把自己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干扰编辑部的正常工作。有些报人也没出息,因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把一些不够头条的稿子放…  相似文献   

7.
请各抒己见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发表了李践《文责自负何必盖章?》的来信后,读者反映不一。有的同意李践的意见,有的不同意。现在,新闻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对于我国新闻界一直实行的稿件发表前的审查盖章制度,要不要也改一改?现在,通讯员李践公开提出了这个问题,新闻学术界也有主张改行“追惩制”的,即不搞事前审查,实行文责自负,如果发生失实、诬陷等问题,依法给作者以应得的惩罚。对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本期发表了王清平、彭安怀、陈晓萍三位的意见。三个人,两种看法。孰是孰非,希望读者各抒己见,踊跃参加讨论。本刊编者  相似文献   

8.
医学期刊文责自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朝云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06,18(6):451-453
从文责自负的含义、我国法律对文责自负的规定、现阶段医学期刊常见文稿责任问题及出现问题后对期刊的影响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期刊文责自负问题.认为依靠专家、索要原始数据、检索作者相关文章、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加强编辑责任心,是解决好"文责自负"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要写好退修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编委、编辑或审稿人审阅稿件后,由编辑给作者写信,对该稿件提出应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并将原稿退给作者,请他参考信中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封信就叫作退修信。 有的编辑抱怨说,许多经过退修后的修改稿不能达到要求,作者对退修信中提出的问题没有给予确切的解释,对欠缺的内容也没有加以充实和补充,甚至有时退修的稿件竟没有回音。对这种情况,编辑是十分恼火的,因为稿件的流失使有关人员花费的心血都付之东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相当一部分责任在编辑,原因是退修信没有写好。  相似文献   

10.
要写好退修信曹竹平在编委、编辑或审稿人审阅稿件后,由编辑给作者写信,对该稿件提出应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意见,并将原稿退给作者,请他参考信中意见进行修改和补充。这封信就叫作退修信。有的编辑抱怨说,许多经过退修后的修改稿不能达到要求,作者对退修信中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用笔名发表文学作品是司空见惯的,但现在不少作者发表消息竟也以笔名代之。如果说是写批评性的稿件作者怕遭报复而署笔名的话,倒还情由可原;但在报刊上发表不少其它性质的新闻稿也往往是署笔名,这就令人费解了。新闻稿,尤其是消息、通讯等,要求署作者的真实姓名,这是因为新闻稿反映的是客观事实;署真名,也是迫使作者必须尊重事实的条件之一,这里面有一个“文责自负”的问题。如果署笔名或假名的话,那就会削弱作者的责任感,出现漫不经心地采访,草草率率地成文,甚至信口开河的现象。反正读者也弄不清真正的作者是谁。还有些作者干脆用上“本报记者”、“本报通讯员”或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要靠法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良明 《编辑学报》2003,15(1):17-18
解决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要靠法制。不论是作者,还是编辑出版部门,都应按我国著作权法办事。作者一稿两投不仅违背我国著作权法,而且有悖于我国的传统道德。出版者不及时处理稿件,履行法定义务,在著作权法规定的期限内给作者回执,也是违法的。出版者与作者在著作权法面前是平等的:作者在投稿时,应向出版者庄严承诺,保证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审稿期内,不得向其他出版者投稿;出版者在收到稿件后,也要保证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审稿期内完成一、二、三审,及时提出审稿意见和处理意见,通知作者。这样,作者与出版者之间,才能逐步建立互信的良性循环关系,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的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投稿琐谈     
投稿者总希望自己的稿件被采用,越快越好。为此,有些写稿人三番五次打电话或亲自到编辑部催问稿子的处理情况,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编辑对自己稿件的特别“关注”。其实,他们的想法错了、做法也欠妥当。一般来说,编辑是只认稿件不认人的。因为他要对自己所编的版面或专栏负责,对读者负责。如果他看不中你的稿件,你跑编辑部的次数再多也无用。作为编辑,最怕别人拿着稿件要他当面处理或征求“意见”。当面处理,对那些高水平的文章倒没什么,而对一些低质量的稿件,他们也是不愿当面泼冷水的。至于提意见,临时仓促浏览一遍,哪能提出切实的意见?因此  相似文献   

14.
本刊提示     
<正>1.凡投递本刊的稿件,若在三个月内未被本刊采用,可将稿件另行处理。2.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作者稿件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3.本刊稿件从发表之日起,版权属本刊编辑部所有。4.来稿切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5.
侵权新闻应当由谁承担法律责任?这在“新闻官司”的审理中是一个重要问题。在1985年刚刚开始酝酿制订新闻法的时候,人们似乎把这个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主张“文责自负”。谁写的文章谁负责,好象也颇言之成理。但是一到实践中,问题就来了。在有些“新闻官司”中,原告人提出的不仅要告作者,而且要告发表新闻作品的报刊社。理由也很充分:新闻固然是作者写的,但要是报刊社不把它发表出来,它能在社会上传播吗?能造成损害后果吗?作者写作是一种行为,报刊社发表也是一种行为,行为人应当分别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受理法院把这个问题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如下批复:“稿件如侵害  相似文献   

16.
科普文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一类是传授应用技术的文章。前者主要是为读者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开阔人们的眼界,启迪人们的思想;后者主要是为读者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可以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造和丰富社会财富。科普文章既不同于一般书稿,也有别于科研论文,因此在编辑加工上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如加工一般书稿时,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一般都提倡对稿件不做大删大改。书里的材料和观点只能由作者自己负责,这叫“文责自负”。可  相似文献   

17.
稿件退修中编辑行为失范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失范现象透视冯民对于科技期刊来说,作者提供的初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根据编辑提供的退修意见对稿件修改完善。高质量的退修意见是指编辑在仔细阅读文稿的基础上,准确分析综合审稿的专家的评价材料,明确稿件处理意见,对稿件在学术内容、语言和规范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并进行归纳,向作者提出全面的退修意见,如是否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怎样才能发表(修改、压缩、补充、再审),从而形成严谨的稿件退修书面材料。可见,退修工作是保证文稿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期刊编辑人员,一定要提高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政治风波,给新闻界的同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人们对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在进行深沉的思考。对“文责自负”这种提法,新闻界也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所谓“文责自负”,是指作者对所著文章内容的正确性及产生的社会效果应负的责任。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总编要求记者把所报道的事实找有关方面核对一下,记者常常以“文责自负”为由推三阻四。对重大题材和批评报道,送有关领导部门审阅,这本来是应遵循的宣传纪律,可有的记者往  相似文献   

19.
1989年,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在费城会议上达成以下两项一致意见。 对来稿的保密 审稿期间要绝对为作者保密。稿件送审中,作者以自已的科学劳动及创造成果对编辑表示信任,而成果是作者声誉和事业的依仗。作者的权利可能因为某观点在文章发表前泄漏,或因审稿中透露保密的详细材料而受侵犯。审稿人也有保密的权利,并受编辑的尊重。若有不诚实或作伪现象,就会有泄密问题。 编辑不能泄露稿件内容,色括稿件收到时间、内容、以及审稿过程中的情况、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或稿件的结局。这些内容只能作者本人和审稿人才知道。  相似文献   

20.
《河北科技图苑》2011,(3):F0004-F0004
近年来,一稿两投或多投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急于刊发自己稿件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想过:一稿两投或多投了,就需要有两家或多家出版者为此付出稿件审阅、编辑加工等重复劳动,从而给出版单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一稿两投或多投的做法,既有法律问题,也有道德问题,它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表现。一个作品只能有一个版权保护,而不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版权保护。作者应当对自己的稿件有个客观估计,投往比较合适的刊物,只有在收到编辑部不录用的通知或在投出稿件后超出该刊限定的时间没有消息时,才可以再投给其他刊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