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君枝  赵宇飞 《情报科学》2018,36(11):72-77
【目的/意义】明确及优化名称规范档人物职业描述特征,从而丰富人物关系的属性内容,一定程度上为解 决同名人物无法识别问题提供参考途径,同时促进实现名称规范档人物数据语义化研究的发展。【方法/过程】详细 分析了Wikidata人物条目所蕴含的多种属性内容,并利用向量空间算法,将指向同一人物实体的Wikidata条目与名 称规范记录实现匹配和数据元素聚合。【结果/结论】在生成人物实体数据聚合的基础上,构建了D2R三元组映射模 型,以重新创建集规范数据和网络资源于一体的人物信息页面,为名称规范记录的深度开放关联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江海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通为中心,属于江苏地域文化中一个重要分支区域。采用 语义网与关联数据技术,进一步发掘与利用蕴含在“江海文化”各类资源中的知识。【方法/过程】以“江海文化”特定 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张謇研究特色数据库”为基础,运用本体工程与关联数据技术展开多维语义聚合实证研究,包 括基于BIBFRAME 2.0的“张謇”知识本体设计、从RDB到RDF的数据转换、RDF的数据存储、运用SPARQL语言 实现数据的查询与存取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实现对“江海文化”相关资源的语义描述、深度关联、多维度 聚合和有效利用,推动 “江海文化”研究的深化,以及提高相关馆藏机构的知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针对豆瓣读书书目信息中作者名称信息较少和不规范的现象,将其与中文名称规范联合数据 库中个人名称数据进行聚合,丰富名称变异形式,实现异构、异地数据的相互关联。【方法/过程】首先介绍了受控词 表与分众分类词表,分析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然后构建数据集,并且基于LCS、Jaro-Winkler Diatance及编辑距离算 法进行实验,确认豆瓣读书数据和中文名称规范联合数据库数据异构对齐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构造资源描述框架模 式(RDFS)词表,对各实体属性进行规范化,将其发布为关联数据,实现本地站点的数据关联化。【结果/结论】基于关 联数据实现了豆瓣读书作者名称数据与其对应的作品数据,以及中文名称规范库个人名称数据的聚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成为档案的重要存在形式,网络环境中的电子档案的信任保障机制构建则成为电子档案价值实现的基础,区块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解决可追溯问题的技术体系,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对区块链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介绍,对区块链的应用研究发展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对这一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描述,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运行的共识认证机制。【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为电子档案信任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架构和思想方法,在不改变电子档案运行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档案信任保障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社会感知是借助海量时空数据研究人类时空间行为特征,进而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分 布、联系及过程的理论与方法。用户画像旨在通过挖掘用户属性特征和行为模式,以揭示群体、领域乃至社会现象 的内在规律。用户画像是实现社会感知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紧密围绕社会感知数据涉及的情感认知、行为习 惯和社交网络关系三个维度梳理与之映射的用户画像内容维度,更深层次地,对其三个维度中与用户画像息息相 关的应用情境进行分类描述,以期总结其应用价值。【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当前用户画像的数据源拓展到多源异 构时空数据;研究内容集中在情感及场所语义、空间交互以及社交网络挖掘等方面;时空语义推理等研究是该领域 的拓展;应用情境可以在跨地域空间信息服务、城市人地交互关系挖掘、政府高效治理、领域事件时空关联趋势预 测等主题领域加以展开。【创新/局限】社会感知数据的利用可以在多任务场景下实现态势感知和知识推理。通过 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和集成多种用户画像维度,能够实现多场景的精准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俊峰 《情报科学》2018,36(10):20-24
【目的/意义】以实现先验型应急知识的多粒度描述与复用为目标,提出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先验型应急知 识描述方法。【方法/过程】先抽取先验应急知识的对象和属性,建立形式背景,并通过此背景中的偏序关系诱导出 先验型应急知识概念格,进而通过概念格的自然层次结构实现对知识的多粒度描述。【结果/结论】以 2013年至 2016 年我国发生的矿难类突发事件为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助于应急主体按问题性质进行不同维 度的知识获取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由丽萍  白旭云 《情报科学》2017,35(10):13-17
【目的/意义】为解决服务质量评价难以量化、数据来源可信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在线评论情感分析 和多属性法相结合的酒店服务质量测量模型。【方法/过程】以在线评论的情感语义分析作为服务质量测量的数据 来源,以TOPSIS多属性法作为测量方法。【结果/结论】通过实验分析,证明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其研究 结果既作为情感分析研究走向应用的一次探索,也为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区块链技术与农业科学数据管理在应用场景方面有很多共同的特点,非常适合在三个应用比 较广泛的场景中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农业科学数据价值的增值。【方法/过程】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对现有研究 成果进行文献梳理,构建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模型、农业科学数据溯源模型和农业科学数据隐私计算模型三个场 景模型。【结果/结论】该模型能够提高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可信性、安全性、高效性,为科研组织和科研工作者提供 农业科学数据服务,为农业科学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创新/局限】将区块链技术和农业科学 数据管理相结合,推动了农业科学数据管理的场景优化。  相似文献   

9.
陈金菊 《情报科学》2021,39(1):148-156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新闻具有连续性特征,现存的语义模型无法很好地表示这一特征,通过构建突发事 件新闻语义模型可以实现对这些连续性信息的深层次语义描述和利用。【方法/过程】本文根据由表及里的建模思 维,构建了一个突发事件新闻深层次语义描述本体模型。该模型分为元数据和内容语义两部分,内容语义部分以 事件为起点、以连续性情景和动作为核心。在对突发事件新闻案例进行语义描述的基础上,实现了语义检索、语义 推理、语义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应用。【结果/结论】通过语义标注和应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创新/局限】本 文提出的突发事件新闻本体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突发事件新闻连续性信息的语义标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闫雪 《情报科学》2021,39(1):163-168
【目的/意义】数据环境下,建立数据馆员岗位并提供数据服务是图书馆适应新形势、提升新能力的必然要 求。明确数据馆员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能力可以为相关岗位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对国 外数据馆员研究文献进行调研,采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分析数据馆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能力及特点。 【结果/结论】总结出国外数据馆员的三类职责及其对应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明确数据馆员能力的特 点,为数据馆员岗位设置与业务布局提供参考。【创新/局限】提出了数据馆员的能力体系及特点,研究方法局限于 文献研究,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在大数据分析过程中,异常值探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分析方法。大数据分析中的异常值探测 是从海量、不完整的、有噪声的、随机的海量数据中发现与其它数据显著不同的或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 程。对异常值探测方法及其应用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首先针对当前大数据 分析相关研究中常用的异常值探测方法进行分类梳理,并通过原理图来解释各种异常值探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 理,然后结合相关算法给出大数据分析时异常值探测方法的实际应用,最后将各种异常值探测方法的特征进行对 比分析。【结果/结论】各种异常值探测算法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其特点有选择地应用。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对算法自身的研究和对应用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解决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信息解读的“语义鸿沟”、耗时低效、非标准化等问题,对实现少 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中生活场景类信息高效、快速、便捷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 文字数据化、图像描述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与筛选、数据处理与挖掘、数据输出与反馈等技术流 程完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保护、共享和再创作。【结果/结论】图像描述技术和文字数据化相结合组成 的信息处理工作模型实现了信息处理的高效、快速、便捷,可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进行有效 的储存、检索、共享。【创新/局限】提出的图像描述技术和文字数据化相结合组成的信息处理工作模型实现了少数 民族传统文化信息处理的高效、快速、便捷。  相似文献   

13.
石泽顺  肖明 《情报科学》2019,37(2):89-94
【目的/意义】对CSSCI“引文分析”领域的引文题录数据进行关联数据发布实验,利用可视化软件 RelFinder和Graphviz进行多角度的引文路径识别和可视化研究,以期利用关联数据技术来揭示不同学术文献之间 的引用关系和潜在规律。【方法/过程】首先,在CSSCI中以“引文分析”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得到557篇被引文献构 成引文数据集,同时抽取所对应的1105篇施引文献构成施引文献数据集,共生成1598条引用关系。接着,构建轻量 级任务型引文本体对文献的题录数据和引用关系进行规范化描述,并利用开源软件OpenLink Virtuoso将引文数据 发布为引文关联数据。最后,使用RDF可视化软件RelFinder进行学术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发现和关键引文路径 识别研究,利用Graphviz进行引文网络的绘制和可视化呈现。【结果/结论】关联数据技术能较好地描述和揭示学术 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RelFinder和Graphviz在引文路径识别和引文网络可视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数据论文及关联数据集出版的元数据标准化工作,为数据期刊建设、科学数据出版机构开展相关创新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科学数据高质量发布共享。【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内容对比和归纳法分析国内外数据论文出版现状,结合科学数据出版工作实践,提炼数据论文及关联科学数据集出版要素,明确元数据规范对象、关联关系和特点。【结果】提出符合我国管理要求的数据论文及关联科学数据集出版元数据标准规范,形成元数据标准架构,明确元素定义和属性描述,并给出应用示例。【结论】研究成果支撑了国家标准《数据论文出版元数据》研制,对推进我国科学数据产权保护、促进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和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慧娟  孙鸿飞  孙彤  田畅 《情报科学》2019,37(5):173-177
【目的/意义】大数据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研究领域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关注国际大数据领 域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历程,分析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其知识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 法/过程】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方法,针对SCI和SSCI数据库中大数据领域从2012年至2016 年共五年的期刊论文,分别从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知识(主题)聚类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 果/结论】国际大数据领域共存在九个类群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及技术改进, 大数据思维及技术创新是国际大数据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叶叶  李贺  沈旺  曹阳  涂敏 《情报科学》2022,39(2):65-73
【目的/意义】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在线评论成为影响消费者、销售者和生产者决策的重要数据。大数据 时代,在线评论呈现出多源异构、爆发式增长的特点,难以为用户的购买决策和商家竞争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方 法/过程】本文利用多源异构的在线评论数据构建知识图谱,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构建知识图谱的框架, 模式层构建围绕在线评论的信源、内容以及形式构建,最终形成知识图谱的概念框架,并运用word2vec从多源异构 文本中获取实体、关系和属性,并进行数据融合与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结论】实验部分以手机商品在线评论为例, 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相关研究及挖掘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揭示了多源异构在线评论数据的特 点,为大数据环境下在线评论信息组织、展示和挖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创新/局限】运用知识图谱对在线评论 进行描述,有效解决信息过载、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等问题。本文采用半自动化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未来考虑引入 无监督的方法提高构建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科学数据为疫情分析、管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撑,为实现新冠肺炎科学数据的价值最大化,有必要构建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框架。【方法/过程】文章以Re3data.org中的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为例,在对科学数据集元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后,构建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框架,利用Protégé软件实现科学数据集本体构建,并借助图数据库Neo4j对所构建的知识图谱进行存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对Re3data.org中的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元数据进行关联融合,将元数据转化为多元化的数据存储及展示形式。【创新/局限】实现了新冠肺炎科学数据集知识图谱的构建,并且在图谱之中进行实体及其关系的查询检索和推理,细粒度地创建了科学数据集本体中各个部分属性、实体之间的关联,未来还应侧重跨平台科学数据集元数据的关联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利用用户画像以及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智慧图书馆中的图书推荐。【方法/过程】从构建智慧 图书馆用户画像的自然属性、兴趣属性、社交属性三个数据维度出发,借助相似度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维度读者 和图书的相似度,实现基于相似读者和相似图书的虚拟图书推荐,阐述了借助智慧图书馆的先进技术实现基于位 置的实体图书推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将用户画像用于智慧图书馆图书推荐可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能 力,针对读者实现精准推荐。【创新/局限】基于用户画像的图书推荐从多个维度进行组合推荐,实现了智慧图书馆 虚拟图书和实体图书的个性化推荐,提高了推荐质量,为提升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局限 在于选取的读者以及图书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冯秋燕  朱学芳 《情报科学》2020,38(2):142-150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融合情况,设计一套研究方法可以量化信息技术间的融合 程度,分析了融合内容,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的视角,引入技术融合的概念,对信息 技术空间、属性空间、属性融合度进行了定义,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五种信息技 术为例,从四个属性空间维度检测技术融合情况并进行了一致性分析。【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说明了本 文数据选择和研究方法的有效性。这五种信息技术有不同程度的技术融合现象,主要受关注度、研究内容、应用领 域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程齐凯  李信  陆伟 《情报科学》2019,37(7):41-47
【目的/意义】构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学术文献词汇功能标准化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描述分析,以期为学术检 索、文献推荐和科学计量等应用研究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方法/过程】在学术文本词汇功能框架的基础 上,针对“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这两种领域无关词汇功能,生成学术文献词汇功能自动标引规则模板,开发相应 的词汇功能标注平台,对88 865篇计算机领域文献进行自动标引,并对得到的数据集进行整体分析、热点和趋势分 析以及研究方法特点分析。【结果/结论】得到一个包含23 221个不重复研究问题的Topic数据集、18427个不重复研 究方法的Method数据集和30 145个“问题-方法”对的Topic-Method数据集;人工检验准确率高于95%。此外,文 章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研究方法的 “功能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