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小说创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在中国革命的思想文化建设上的建树是多方面的。他是杰出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他和伟大的鲁迅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我国新文学的奠基者。在文学创作方面,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最大,但小说创作的成就也不可忽视。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宝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试就郭沫若小说创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但并不乏小说意识。文章用现代小说观念解构郭沫若的现实题材小说,认真分析其叙事特征,认为郭沫若不仅开创了浪漫抒情小说的新文体,而且叙述角度、叙述语调、表达句式都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女神》像一声春雷,掀开了中国诗歌划时代的一页。他强调诗是激情、灵感和心灵感受的直接抒写,而不是“做”出来的。郭沫若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学家,除诗歌创作外,还有剧作、小说、散文等。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强烈的个性色彩,丰沛的生命体验使其小说不仅有着深刻的内涵,还富于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在艺术风格上善于运用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精神分析等现代主义技巧。以现代性价值为主轴去管窥其文学创作,可以梳理出郭沫若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学习和接受过程,从而关注他对生存、价值、命运的深省和思考,并进一步明确郭沫若小说在新文学史上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悖论的文化巨人。这种矛盾和悖论表现在他的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创作上,同时也表现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活动及为人处世上。必须把郭沫若的矛盾和悖论放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新小说的发展起了某种示范的作用,在五·四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他小说创作的主情特征作一初步的探讨。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味。这是为人们所肯定的,而且有人直称他的小说为主情小说。郭沫若曾说过:“他的清新的笔调,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新文学的又一面旗帜。他在诗歌,小说、戏剧历史研究,甲骨文研究等领域,有过多方面的突出贡献,然而当代的郭沫若,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他的“歌德观”也出现了多次反复和变异,本文试图对他与歌德的关系史作较为全面的社会学的考察,以期重新走进他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反思一代文学大师所走过的历史道路。  相似文献   

9.
感伤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特殊形态,它自然也是文学中的一种情感要素。郭沫若的小说无不体现着感伤的情绪,不管是对人生行路难的感慨,还是男女之爱的呓语,甚至是天伦之乐的诉说,都夹杂着伤感的旋律。感伤,是郭沫若小说的基调,也是理解郭沫若小说的钥匙和门径。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小说主题的剖析,展示郭沫若在穷愁与幻美之间流注的感伤情绪.进而揭示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歌和戏剧,一向为学术界所重视。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出现了研究热潮。但是,他在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则很少有人问津。笔者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从一九二三年二月间成仿吾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发表《<残春>的批评》,揭开了郭沫若小说研究的第一页起,至一九八三年二月止,全国研究这个课题的论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人们对郭沫若所处的历史地位,大都从诗歌和历史剧两个方面予以评述,说他是新诗的奠基人、历史剧的开创者,而很少评述他在小说和散文两个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他在散文方面的创作情况,几乎见不到什么评述文字。显然,这是郭沫若研究工作中的缺漏,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不够全面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同志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豪。他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到粉碎“四人帮”整个现代历史,占有了诗词、戏剧、小说、散文、曲艺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形式,在中外起了并将继续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最能代表他的文学成就的,是诗和历史剧。由于历史剧能够通过舞台和银幕接触更广泛的群众,因而影响更为深远。历史剧在郭沫若同志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创造社中,有一个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深思的现象:成仿吾把鲁迅小说几乎说得一无是处,基本持否定态度、郭沫若从他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出发,对鲁迅小说也不赞赏,然而奇怪的是,我们从郭沫若的文章里看到的郁达夫,竟然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呐喊”我是没有读完的。在初出版时(民国12年),我曾请泰东书局买过一本……但终因和自己的趣味有点反驳了的原故,所以读了三分之一之后终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郭沫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解释郭沫若的“球形天才”之谜。郭沫若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意识与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感伤意识极不协调,研究者历来对于这一明显的反差存而不论。如果说郭沫若的新诗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天才美”,那么,其小说创作表现出来的也便是其独特的“天才情结”。从“天才情结”的角度去解读郭沫若的身边小说,是索解郭沫若“球形天才”之谜的一个宝贵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 甲·研究郭沫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郭沫若的存在浩瀚若海洋。仅以一九六六年以前出版的《郭沫若文集》十七卷作面面观,就有了诗歌二卷,戏剧二卷,小说散文三卷,自传四卷,文艺论集二卷,学术论文四卷。真是才华横溢,汪洋恣肆,要在这水上泛舟,谈何容易。而郭沫若前期思想及创作的研究尤令人却步;其原因盖在于资料短阙,众说纷纭。加以郭沫若的泛神论与浪漫主义五光十色,要作科学的论定,更非“望梅止渴”所能做到的。然则研究郭沫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仅因为他与鲁迅并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正象李白、杜甫之于唐代文学一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且还在于他的成就之辉煌,是我国有史以来所罕见的,他的名字早已列入世界文化名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为数不多的几篇表现男女性爱,关注生命现象的生命小说,将自身作为生命“标本”予以剖析,现身说法,展示生命本真面目,透视生命奥秘,从中不仅表现了这位“五四”先行的坦荡胸怀,开放心态及科学求真精神,而且还显示了郭沫若对男女性爱与人类明的关注与思考。此外,由于郭沫若最先在中国小说中从自然人性角度探讨男女性爱和生命现象,从而使其生命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还具有开风气的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认真研究和正确认识郭沫若的小说,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乃至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史。郭沫若的第一篇小说是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呈现,自我抒情小说是时代青年苦闷情感及抗争状态的呈现,寄托小说是作“借古鉴今”“借古讽今”价值取向的呈现,写实主义小说是作社会责任意识与主观战斗精神的呈现,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统治是贯穿小说创作的主线,强烈的主观色彩及新奇的想象构成了小说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写作小说前后达三十年,写出作品四十篇.在郭沫若一生的著作中,小说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但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创作,同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并立于世,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显示了新文学运动的实绩,为后人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的小说《牧羊哀话》以尹子英和闵佩仪的爱情做为叙事的主线,在爱情悲剧背后隐藏着作者丧失家园的悲痛之情。失去家园的弱国子民,要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美满的爱情,是不可能的。因此郭沫若在这篇小说里除了表达了丧失家园之疼外,就是抒写人生的苦闷。国外的艰难生活,事业的不顺利都给郭沫若带来了精神负担,而这些人生苦闷都化作作者在小说里的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20.
现代著名作家郭沫若曾旅居日本长达二十年,与日本关系密切。他的小说基本上以男女爱恋作为创作的主旋律,塑造了个性迥异的诸多女性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其代表作《落叶》中描绘的菊子姑娘这一散发着无穷魅力的、为爱可以牺牲一切的圣洁的女性形象,并与郭沫若本人的经历结合起来探讨其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