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幼儿教育课程意识普遍处于睡眠或迷失状态,表现为课程目标及课程价值在多元化中消解,课程内容在生活化中丧失教育性,课程实施在预设与生成的分离中陷入混乱无序,课程评价在多元中无根地漂移。教师课程意识有睡眠、迷失、觉醒三种状态,应提供条件:加强幼儿课程的理论研究与督导,严格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加强职后培训,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培养教师反思批判能力,促进幼儿教师课程意识从睡眠和迷失状态中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教师在教师教育和专业成长中更多是处于被动状态,专业发展自主意识逐渐淡化乃至迷失。分析起来,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迷失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工作压力大,在忙碌中迷失;二是培训定位偏,在盲目中迷失;三是矛盾心理多,在抗争中迷失。  相似文献   

3.
置身于日益深人的教育改革中的学校,被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浓烈而鲜明的经营竞争的色彩,学校从单一的管理走向经营与管理,已经是必然的选择.为了学校的发展,校长也应懂经营,要有经营的意识和理念,并在管理过程中渗透经营的思想,实施经营的手段,从而提升学校地位,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4.
莫斌 《考试周刊》2007,(47):4-5
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可结果是:语文教学至今也走不出文化迷失、思想迷失、情感迷失、活力迷失等"四失"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本文试析了"四失"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何种方法消除"四失"现象,最终让语文教学走向健康蓬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体现个性发展,注重人文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正处于走向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忽视人文教育给大学生个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弊端。必须意识到人文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大学生德行的培养,解放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敏 《现代语文》2006,(7):74-75
新一轮的课改已有一段时间,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随着课改进程的发展,理念要求逐渐要落实,具体教学的操作实践上,也就是,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变得日益重要。换句话说,创建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成为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地方高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课程意识的现状,采用自编的地方高校教师课程意识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州市两所地方性高校近60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地方高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课程意识还未达到觉醒状态,是缺失的。其中目标意识和资源意识则处于由睡眠状态向迷失状态过渡的阶段;过程意识处于由迷失状态向觉醒状态过渡的阶段;而评价意识则处于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8.
“读图”改变了我们固有的新闻审美价值取向,而报纸媒介上方兴未艾的“卡漫热”,又使新的新闻价值体系有了新的变化,它不仅强化了报纸的编辑意识,而且使受众的审美感受由“实感”走向“虚拟”。同时,卡漫热的出现也说明了知识产权意识在社会上已得到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9.
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五四”乡土文学流派,是新文学第一个成形的现实主义流派。该流派身上不仅集中体现着“五四”新文化的启蒙精神,洋溢着走向现代的人性之光,而且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借鉴并消融外来文化,形成了坚实的格调和浓郁的民俗化及地域风情特色,再加上作品中渗透的悲剧意识和忏悔意识,构造了独特的民族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坚持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康主体意识。由于将来走上社会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技能,中职学生尤其需要培养健康的主体意识。而中职学校"后进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主体迷失"现象。本文对中职学校"后进生"的"主体迷失"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是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2.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肮髒”与“腌臜”音义演变历史的考察 ,试图说明 :1 表示“不净”义的“肮”与其古代表示“高亢刚直貌”的“肮”当非一词 ;2 表示“不净”义的“肮似当为“腌”的音转与形变。同时本文也指出某些辞书在联绵词立项、释词方面的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5.
伽达默尔奠定了"倾听哲学"的基础,但他同时也面对着在诠释过程中,作为生命本体体验的时间始终不在场的困境。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成中英建立本体诠释学的尝试,使我们看到了立足于汉字的文字中心论诠释传统,建立一种真正自由开放的"观的哲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的“随笔”和“文化散文”热,阐明呈现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由,着重论述了“随笔”和“文化散文”的文体特征,指出它们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文体个性,但从文体源流和类型字上看,其仍旧归属于散文。文化品格是中国散文不可或缺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教育在“度”的方面有一个“过渡”、“失度”的问题,在“量”的方面有一个“过量”、“超量”的问题,在“衡”的方面有一个“均衡”、“失衡”、“权衡”的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论"史德"     
本文论述了史德概念的由来,史德在史学活动中的地位,中国史学重视史德的传统及局限性,认为批判地继承重视史德的优良传统,加强学风建设,是新世纪史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提倡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在探索、选择、合作、体验等学习活动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