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项目纵线训练体制的几点思考车保仁,傅砚农,于军(烟台师院)近些年来,项目纵线训练体制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方面,业已显示出它的作用和优势。我们认为:省市竞技体育纵线训练体制的建立,与我国其他领域的体制改革,与体育系统其他方面的改...  相似文献   

2.
竞走赛前穿梭式高原训练中周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分类法和归纳法 ,对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和世居平原竞走运动员的赛前穿梭式高原训练中周期模式的时空结构和运动负荷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 ,以理想的海拔高度反复训练为主 ,中间先穿插高海拔 ,原穿插中海拔的穿梭式高原训练中周期模式 ,训练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我国几代的速滑人为实现速度滑冰项目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理想,努力拼搏、艰辛工作,距离目标的实现只差一步之遥。对过去的速滑项目训练理念、模式进行反思,深刻认识速滑项目的规律是速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认为男子短距离项目作为我国速度滑冰突破口,具有区域优势、技术优势、多元化的优势和后备人才优势;提出加强对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的信息搜集工作,更新训练理念,丰富训练模式,加强技术创新的研究,建立新的科训一体化体制等提高我国速度滑冰男子短距离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表现为项目间的差异性、地区间的不平衡性、一三线人才匮乏性和人才培养效益不高几个特点。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正处于单轨制模式到多轨制模式的转变过程中。目前后备人才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资金、普及和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另外,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投入结构,积极开发竞技体育产业,重视竞技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建设等,也都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在从事高中体育特长生多年的训练工作中,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尝了失败的痛苦。回顾自己的带队历程,深切体会到,要想提高训练成效,在训练时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以高考为目标切实做好训练队的管理工作1.建立良好的训练管理模式建立良好的管理训练模式才能训练出一支优秀的训练有素的运动队。训练管理工作复杂多样,如果全部由教练员亲自来做,那根本是忙不过来的,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不太理想。体育考生训练就像一张网一样,教练员要学会"抓网项",即"纲",撒开去的网如果抓住纲就可以控制好,可以收回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校课余训练正在不断发展,但是,参加课余训练的人数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项目布局与衔接不够理想,师资状况、经费的投入、场地设施等条件以及奖励和竞赛制度的不完善等均是影响我国课余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因素。为了提高质量,要做到:①开拓视野、更新观念。②改变体委系统单一渠道培养人才的做法,体委系统与教委系统发挥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体育人材。③多种模式并举,以高水平试点学校为龙头、以传统项目学校为核心,联合社会力量促进带动广大普通学校参加课余训练的积极性。④改革现行奖励、竞赛制度。⑤尽快建立课余训练教练员培训、进修制度。⑥开展课余训练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对河南省省、市级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现状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数量少,分布出现断层;学校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落后,省、市主管部门管理机制不健全;训练经费短缺,以学校拨款为主,筹资渠道狭窄,训练场地有待改善;教练员职称结构较合理,但缺乏高学历人才,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教练员素质有待提高;训练队每周训练次数和时间较充裕,但参加比赛次数少、级别低;训练科学化程度低,选材科学性不强,竞技后备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8.
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及对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优秀运动队7个项目84名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发现专业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关.集体项目运动员的慢性(陈旧性)损伤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比例高.损伤产生的原因以身体疲劳为第一位,个人项目以运动技术不规范为主,集体项目则以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规范为主.同时还发现,运动损伤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影响,怕运动成绩下降,怕教练员和队友的埋怨,怕亲人担心,不敢做高难度动作,厌烦训练.建议,重视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新的技术动作应放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训练课的后半部分应减小运动负荷,可进行耐力性训练.个人项目应注意专项技术训练,加强技术巩固,及时尽早建立动力定型.集体项目还应注意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当运动员出现运动性损伤时,应积极治疗,轻伤做到边练边治,练治结合,中等损伤以治为主,达到痊愈后再训练.同时注意运动员心理干预,减小运动损伤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在治疗伤病期间可采用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巩固运动技术,尽早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400m跑是一项以速度为主的体能类短跑项目。在400m跑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高度重视无氧能力、速度能力(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合理安排速度训练与速度耐力训练的比例;高度重视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训练方法;高度重视400m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腰、腹肌力量训练;高度重视400m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不断增加负荷量及强度;高度重视恢复训练,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  相似文献   

10.
杨晓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88-90,81
通过Omega wave系统(运动员实时机能评定)的心率变异性、心电图变异及Ω电位等指标在拳击小周期训练监控中的应用,探讨拳击运动的项目特征、人群特征和对板块训练构建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拳击运动员迷走神经功能偏低,承受极限量负荷能力弱,板块训练模式是理想选择;拳击能量代谢具有以氧代谢为支撑,无氧代谢为主,磷酸源代谢为制胜关键的混氧运动代谢特征,拳击板块训练应突出强度要素;拳击运动员疲劳较多体现在中枢功能变化,且对心肺机能影响明显,不易开展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综合评价各指标变化特点,拳击训练应采用板块训练模式为宜。  相似文献   

11.
少儿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的训练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克明 《冰雪运动》2009,31(2):16-18
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决定速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认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生源的减少,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未能采取适应性的改变,是导致我国后备力量不足且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打破过去以竞赛成绩为训练目标的传统训练模式,建立少儿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新的训练模式 7周岁以下的少儿以培养滑冰兴趣为训练目标,注重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的娱乐性 8~10周岁的少儿以兴趣的转化为训练目标,注重培养正确技术、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11~13周岁的少儿以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为训练目标,注重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渐进式变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竞技体育也必将经历渐进变革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但现行投入模式将会由政府为主逐步转向由社会投入为主;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将由国家和社会分别加大投入力度;"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被逐步推广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俱乐部体制将得到较快发展;以政府宏观控制与社会体育组织承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竞赛体制将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针对目前中长跑的训练中运用较多的"多课次训练"、"群体训练"和"以速度能力为主的训练"等多种训练模式.从生理学的基础出发,分别分析了不同训练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中长跑运动的项目特点、运动员的特点,提出了中长跑训练是多种训练模式相结合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科学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李骁君 《体育科研》2004,25(6):64-65
为建立陆地摇帆训练模式,对16名男子帆板运动员分组进行训练,并以血乳酸作为监控指标,结果表明:帆板运动属于起航和冲刺阶段无氧代谢为主的项目;大负荷陆上摇帆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运动员比赛中起航和冲刺能力的训练手段;血乳酸可作为大负荷陆上摇帆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迄今为止,国内外一些学者就训练体制的结构提出了三种方案。即“金字塔”结构、、“摩天大楼”结构和“基地一条龙”结构。虽然,不同的训练体制在不同的国家有看实践成功的经验,然而,我们应清楚地认识至任何不加研究而照搬某种训练体制的做法很可能导致人、材、物的浪费,甚至阻碍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训练体制“优化”方案的选择,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以及各运动项目的特点等进行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田径国家队管理核心内容——训练管理(包括田径国家队训练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科研监督、训练体制、训练经费等),对我国田径国家队训练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具体模式进行研究.认为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田径运动水平必须依靠不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管理才能促进竞技田径运动的发展.未来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管理需要在建立合理、有效的田径国家队管理体制,建立符合运动队发展规律的保障体系,改革人才管理体制,改变单一训练体制,打造复合型田径国家队训练管理团队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前言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是我国现行得到肯定的业余训练体制,自确立以来为我国各级优秀运动队和体育学院系输送了大批的后备人才,对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和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的业余训练水平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任何体制的建立都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为能使该体制更加完善,适应“学校具有培养体育人才任务和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开封市部分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分析目前传统项目学校业余训练体制的现状,提出我们的对策和建议,以便使该体制更完善,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  相似文献   

18.
以吕梁市为例,以山西省户外拓展训练的发展模式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吕梁市户外拓展训练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吕梁市户外拓展训练起步时间较晚,人们对拓展训练的认识不足,场地器材和设施不完善,拓展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低,学员主要以中小学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为主;建议丰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培训师专业水平,扩大对户外拓展训练运动的宣传,以此促进户外拓展训练在吕梁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是一国体育的核心竞争力,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存在以下弊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选材方面和训练出现"时间战"、"消耗战"的情况);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推进体制的创新;建立文化素质学习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使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化的训练模式;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竞赛体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俭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78-579,582
模式训练是体育竞技运动项目训练质量的生命线,深入开展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让运动员最大限度地投身到所学专业的环境中去,是全面提高专业训练的核心和捷径.文章以优秀跳远运动员刘志文为例案,运用模式训练,通过实际成绩与模式指标的对比,对刘志文训练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促进了比赛成绩的提高,籍此探索如何科学地训练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