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油诗诙谐、幽默、风趣,似乎与帝王相距甚远。因为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中,帝王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其实不尽然。宋真宗、元顺帝、朱元璋、康熙都写过打油诗。  相似文献   

2.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辞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有人认为这类诗是因为风格上的“油滑”而得名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据明朝杨慎(字升)考据,打油诗为唐朝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所首创,因其作过一首《雪诗》,诗日:“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从此以后,凡是通俗易懂、幽默滑稽的诗,都被称为打油诗了。由于打油诗新鲜活泼,贴近现实生活,所以深受历代群众的欢迎。从《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胶卷西水楼,一曲新腔唱打油”中可以想见当时打油诗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了。不但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可谓不能登大雅之堂,他们通俗、诙谐、不拘一格,我们常将这一类旧体诗叫做打油诗。  相似文献   

4.
张俊 《初中生》2009,(11):14-15
打油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内容通俗诙谐,不拘平仄,相传为唐代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所创。  相似文献   

5.
闲话打油诗     
我们常常将通俗诙谐、不拘形式的诗叫做打油诗,可是你知道打油诗的来历吗?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当时不仅文人墨客会写诗,就连田夫野老、歌女乐工、僧道之人和市井之徒也能写诗。其中有个姓张的打油郎(卖油的人)就写了一首描写雪景的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隆。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试想天地一片白茫茫的,那井口不就成了个黑窟窿?黄狗身上沾满雪,变成了白狗;白狗沾上雪变得臃肿了。诗句虽然浅俗可笑,却也通达诙谐,所以《全唐诗》也把它选上了。由于这种诗是张打油首创的,后来人们就称这一类诗为“打油诗”。打油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很…  相似文献   

6.
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认识: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平民文学的观念;它对于以滑稽、诙谐为特征的“打油诗”的意义有新的认识;它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方式有独特的剖析。在写作文学史的同时,这些观念也深刻的影响了胡适的个人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胡适先生的<白话文学史>对于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认识:它从内容到形式都强调平民文学的观念;它对于以滑稽、诙谐为特征的"打油诗"的意义有新的认识:它对于杜甫的诗歌创作方式有独特的剖析.在写作文学史的同时,这些观念也深刻的影响了胡适的个人诗歌尤其是新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一类诗歌可谓不登大雅之堂,他们通俗、诙谐、不拘一格,我们常将这一类旧体诗叫做打油诗。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  相似文献   

9.
打油,为一人名,姓张,唐代人。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饤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张有一首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见《升庵外集》)。这是写下雪的情景,用俚语,作诙谐,含讥嘲,故后人称这类诗为“打油诗”。打油诗名声向来不太好,认为它“浅易”“粗俗”。殊不知,惟“浅易”才合乎俚语的本色;惟“浅易”读者才会体会出深入浅出、诙谐含蓄的韵味。至于“粗俗”,那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中国血统美籍学者、前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蒋彝先生,生前酷爱打油诗,其中一首写一对男女在公众场合的“非礼“行动:  相似文献   

10.
田恬 《语文知识》2000,(7):24-26
在鲁迅笔下,打油诗不仅继承了语言俚俗、诙谐风趣的传统,而且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辛辣的嘲讽,使打油诗产生了质的飞跃。可以说,鲁迅的打油诗和他的杂文一样,堪称锋利的匕首和投枪。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1924年12月8日发表于《语丝》第4期的《我的失恋》,其副标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全诗共四章: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把通俗、诙谐、不拘一格的旧体诗叫做打油诗。那么,打油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可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相传唐朝有一个参政,在下大雪时到衙门里去,路上发现有人在洁白的粉墙上写了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皆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镐的使镐”。参政看到洁白的粉墙被涂脏,大发雷霆,立即命令手下人缉拿写诗者治罪。抓了  相似文献   

12.
趣话打油诗     
唐朝时候,南阳地方有位叫张打油的人写过一首著名的咏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肿。”从而成为打油诗的开山鼻祖。打油诗通俗、诙谐、率直俚俗,多用俗词俚语,读来琅琅上口,虽难登大雅之堂,却颇受人们的喜爱。上自“万岁天子”,下到平头百姓都有“作品”问世,虽无人搜集整理,汇编成书,但书却从一代代市井平民口里和异史中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3.
打油诗通俗诙谐,率直俚俗,表现喜怒哀乐,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读来琅琅上口,虽难登大雅之堂,却颇受人们的喜爱,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明代有人作《醒世诗》:“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  相似文献   

14.
趣话打油诗     
据说唐代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善于用俚俗风趣的话语作诗,所以叫做打油诗。其遣词造句不追求典雅和格律。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景却形神跃然。用语俚俗,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其实,打油诗和民间歌谣相去无几,都毫无粉饰,从中可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的一些思想感情。这大约就是打油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打油诗拾趣     
打油诗是一种直白如话的通俗诗体。据传,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善于写诗,他写了一首咏雪的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形象而夸张地描写了雪景的特色,用语通俗诙谐,比喻形象贴切,诗风别具一格,很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便把这类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常将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的诗称为"打油诗",可你知道这个有趣的名称的由来吗?原来,"打油"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本姓张,是唐代南阳的一个读书人,生性幽默,善作通俗有趣的诗歌。相传一年冬天,天降大雪。他出门观赏雪景时,诗兴大发,随口吟诗一首:"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  相似文献   

17.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语言俚俗,风趣诙谐,深受群众喜爱,而其中一些机智有趣的文字游戏性质的打油诗,更是独树一帜。一、顶真诗顶真诗要求前句的末一字或几字是后句的起首。如“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敝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广西三江县长宴请本县一位进士,席间众人只是向进士敬酒,受冷落的老师出于气愤,就对众人趋炎附势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讽刺。二、拆字诗由于汉字结构的特点,许多单字往往可以拆成两个或多个单字,于是就有人利用这种方法写成了拆字诗。如古人喝酒…  相似文献   

18.
打油诗体源于人诗歌的俗化和大众诗歌,打油诗是内容上高度,形式上极度严谨的中国正统诗歌的补充,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诗体,具有抒情的世俗性,呈现出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态,主要功能是讽刺与幽默,主要有嘲人和嘲已两种类型,打油诗的普及性与这种体的传播方式相关,主要有口头传播与散故事,儿歌,戏曲等基他体融合传播,寄居于严肃试体或与民间诗体混杂民间传播方式,打油诗的作和本都具有不确定性,传播极具大众性,民间性和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limerick(五行打油诗)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通俗幽默短诗。可以说除了英语,其它语言中少有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五行打油诗有固定的格式,通常以“There was a…”起头,一般由五行组成,即全诗由五句组成,三长两短,第一句、二句和五句为长句,相互押韵,第三句和第四  相似文献   

20.
limerick(五行打油诗)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通俗幽默短诗。可以说除了英语,其它语言中少有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五行打油诗有固定的格式,通常以“There was a…”起头,一般由五行组成,即全诗由五句组成,三长两短,第一句、二句和五句为长句,相互押韵,第三句和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