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范勇 《教师教育研究》2023,(5):67-74+28
青年教师作为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代骨干力量,他们的稳定发展事关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1332名乡村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学校支持对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学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整体支持偏弱,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较高;学校支持能显著降低教师离职意愿;组织信任与教师组织认同在学校支持与教师离职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降低乡村青年教师离职意愿,需要秉持尊重与关怀原则,充盈个体心境促使乡村教师“留得住”;推进赋“知”与赋能,优化制度环境保障乡村教师“教得好”;遵循信任与协同方式,营造信任文化情境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  相似文献   

2.
乡村青年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整个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国乡村教育正面临着青年教师流失、师资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对一位卓越乡村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与观察,阐释该教师成长为一名卓越乡村教师的过程,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卓越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教师本身的职业韧性发展和外部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厚植教师自身教育情怀,基于学校环境创设实践共同体,基于区域生态构建教师发展平台,以促进乡村青年教师高质量发展,推动落实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城市周边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既是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城市周边乡村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调查发现,城市周边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青年骨干教师职业归属感较低、乡村社会建设角色疏离、专业自主发展动力不足、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等困境。建议通过消解青年教师职业认同危机、厚植坚守乡村教育情怀、激发专业自主发展动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健全制度保障等措施,建设高质量的城市周边乡村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会宁县教师集体出走”事件投射出诸多社会问题,最直接反映的则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其发展动向深刻影响着乡村教育。文章从事件回顾着手,指出其反映的乡村教师信念动摇、流动失衡、待遇偏低、编制短缺等主要问题,并从身份认同、城乡差异、教育经费、编制管理等角度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协助乡村教师回归角色、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等举措。以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实现乡村教育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多元路径进行有效破解。一是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市级教师发展中心示范引领、多元培训机构协同供给、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落实推进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二是依托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全员教师在地化培训、领军型教师精准化培养,形成覆盖全体乡村教师的序列化培训体系;三是通过建立动态补充机制、建构差异化补助体系等,建立惠师赋能的乡村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改革有效助推了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乡村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乡村教师。针对小规模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学校从“修身·智享·创特”三条路径开展实践,开展“齐家式乡村教育家”能力提升实践,驱动乡村教师二次成长,育人育才,振兴乡村教育。  相似文献   

7.
乡村新任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新生力量,是乡村教育未来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乡村新任教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较低、生存压力较大、专业发展较难三方面的困境,影响着新任教师的留教意愿与教学成效。建立乡村新任教师“双导师”制,由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共建导师队伍、协同完成对新任教师的培养任务,有利于增强新任教师身份认同、减轻生存压力、促进专业发展。因而,推进“双导师”制建设需要出台系列制度作运行保障、构建多主体良性合作机制、借力数字赋能与政策优势、做好导师组建与规划引领。  相似文献   

8.
名师乡村工作室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实现“教育共富”的重要平台。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打造一支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举措。名师乡村工作室应立足乡村学校发展实际,通过卷入式、主题式、逆推式、专项式、组合式等研修方式,顺应教师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队伍建设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保证,而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青年教师队伍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部、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做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来抓,这充分体现了培养青年教师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感。一、确立“创新型”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思路,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学校确立了“青年教师系统培训”的科研课题,制定了研究方案,成立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10.
城乡教育差距是阻碍各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普遍问题。面临城乡教师资源不均衡的严峻态势,俄罗斯启动“泽姆斯基教师”计划,通过透明式申报、竞聘法上岗、大额度激励、过程性监控的政策部署妥善解决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问题。该计划体现出以信息公开实现乡村教师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匹配、以改善体验激发乡村教师内外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以合作共生助推乡村教育与优质师资的双向赋能等行动逻辑,对教师专业成长、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产生显著影响。虽然该计划未满一周期,成效有待检验,但其在乡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乡村教师“选、用、留”等问题上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乡村民众子女未来的个人发展、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乡村学校作为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力量,又对于人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乡村学校在探究教育质量提升阶段要强调人才的培养工作,而青年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乡村学校要正确认识青年教师在乡村面临的经济、发展、家庭、生存等多方面的困境,在把握其基本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探究乡村地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在乡村青年教师发挥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以青年教师带动乡村地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建设“融合型学校”是帮助乡村教育走出现实困境、实现转型发展的可行之路。“融合型学校”主要体现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发展功能等方面的融合,其重要价值在于体现了大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生态观、广义的教育质量观以及自强自救的主体发展观。建设“融合型学校”需要乡村学校深挖潜能优势,探寻可行路径;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融合机制;开展宣传研讨,形成价值共识;实施行动研究,推动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学校的生存现状和命运走向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当前,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办学环境偏差、“依附式”发展未找准定位、教学设施难以发挥应有效用、优质资源不足、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政策的推力,涌现出一批学校,它们通过政府助力、特色发展、教育现代化、城镇带动四个方面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名学校。分析它们建设路径,启示我们在未来乡村学校的建设中应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凸显特色彰显学校活力、“数字赋能”推动学校发展、城乡联盟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实现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完善学校支持服务体系,激发乡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学校支持服务体系对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韧性,促进其教学创新。物质奖励对教师韧性的激励作用不显著,使用不当反而容易挫伤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研究结果为优化乡村青年教师长效激励机制以激发其教学创新,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乡村经济和乡村教育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教育的使命转向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教育通过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社会的多维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用“文字下乡”“文字上移”和“技术下乡”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在价值定位、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客观问题与局限。因此,中国乡村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两极三类四层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开发区域性乡土课程,强化各项制度创新,进而,以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业已成为时代要求。由西北师范大学举办的“乡村振兴中的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概念与内涵、条件与困境、路径与策略进行了探讨,集中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学生发展”“乡村学校文化建设”“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振兴与乡村教育互动”等五个议题展开讨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教育研究者、实践者都应当关注并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乡村青年教师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育的根本保障。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青年教师被赋予了乡村振兴的推进者、乡村文化的弘扬者、乡村儿童的引路人等时代使命,乡村青年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与地方知识兼具、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结合、教育信仰与乡土情怀共存的特质。乡村青年教师的培育可依托职前培养为乡村青年教师应有特质的生成蓄能积势,关注其职后成长,实现乡村青年教师应有特质的场域升华,同时多措并举构建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的多元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蒋永红 《江西教育》2016,(Z1):44-45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城乡不均衡发展,乡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入城市给乡村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这当中尤其严重的是乡村教师老龄化、小规模学校增多、专业教师短缺等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教育质量。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鉴于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分析当下乡村师资队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振兴乡村的客观需求,结合江苏省海门市一所乡村学校的教育现状,针对乡村教育人才匮乏与老百姓对高质量乡村教育期望之间的矛盾,尝试转变固有观念,进行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保障、变革岗位设置等乡村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已历经30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调查发现,农村偏远山区存在着大量的"微型学校",其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教师专业理念不到位、专业知识陈旧老套、专业技能单一等问题。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乡村微型学校的倾斜力度、学校应当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自身要加强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等,从而切实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来发展农村教育,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