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三"字的语义相当模糊,其模糊性较多地体现在夸张运用上。数字"三"可单独成词或句,或与数字"二""四""五""六""七""九"连用,或与表示十进位整倍的数字十、百、千、万连用,用来虚指,表示模糊夸张。同时,由"三"倍之而来的其它非十进位倍数如"六""九""十二""一十八""三十六""七十二"都可表示虚指,以夸张表示模糊语义,这种表达法可看成"三"的延伸。"三"表示夸张的现象,是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三"字夸张是一种模糊而非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强了事物表现的模糊美,其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2.
李映迪 《海外英语》2012,(4):147-148
以杨宪益所译《边城》为例,探讨文中模糊数量词的英译及其模糊美感磨蚀的问题。译者用"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省略模糊语"等方法欲使英译与原文达到尽可能的一致,但由于英汉语在模糊语言生成机制上的差异,造成了模糊语言美感难以避免的磨蚀。  相似文献   

3.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何让作文的语言"秀"起来,作文"美"起来呢?一、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  相似文献   

4.
生成语法研究的重点是"语法".它认为语言是一种外在化的事物,而语法是一种内在化的事物,语法决定语言.生成语法理论目标是寻找人类所有语言的"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年来中西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在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可以从修辞视角分为修辞性模糊和非修辞性模糊。  相似文献   

6.
夸张杂谈     
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意地“言过其实”,将所叙述或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夸张的种类夸张这种修辞格,可分为两种。 1.增益性夸张。把事物故意夸大,将芝麻夸大成西瓜,称之为增益性夸张。例如: 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由事物和事物关系构成的,事物的概念生成了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生成了语言的句子。予得关系是施动者通过动作将物体传递给接收者。予得关系的概念化生成了予得句。隐喻化的机制促使予得句得到扩展。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不同语言中生成了相似的句子结构。但由于不同民族概念化的差异,也引起了句子结构意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史记》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有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长、好……等方面说的扩大夸张,也有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坏……等方面说的缩小夸张。作者或直接描述夸张,或同其他修辞手法一起夸张,或借人物语言夸张,或漫画式夸张。夸张修辞,强烈地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渲染并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了事物的形象性和情节的生动性。漫画式的夸张更获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汉法律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现象。在认知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英汉法律隐喻句的体现形式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模式和思维定势,英汉法律隐喻句的生成机制基本相同,都表现为把抽象的法律事物隐喻为具体的事物,具体机制是拟人化、拟动物化、拟植物化、拟物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10.
夸张是英、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按意义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大类;按构成标准,英、汉夸张可以分为一般性夸张和借助性夸张两大类。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夸张手法既有相同也有相异之处。其共同点在于:两种语言都可以利用数字来进行夸张;在语义上进行夸张;与其它修辞手法相结合的夸张。不同之处:汉语中有超前夸张。英语夸张倾向于写实,汉语的倾向于写意。夸张辞格的翻译有直译;意译;根据句意,作模糊处理;根据语言习惯,变通翻译等。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构式理论视野下的夸张形式描述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构式理论资源,在定量分析语言事实基础上,对夸张形式作出相对完备的描述与解释,定性的观察结果有:夸张点在夸张构式里以显性、隐性两种方式出现;本体承前省略前提下,只有夸体也可以生成夸张;依据夸张点要凸显的特征为标准,判断夸张属于夸大还是缩小;语言事实有连夸、博夸现象;出现了典型与非典型两种夸张构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渲染夸张手法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其中数词的渲染、夸张作用更是有声有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加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文字的表现力量。用数词及数词习语进行夸张,能使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丰富多彩的语言更加有趣。请看以下例句:  相似文献   

14.
孙雪羽 《考试周刊》2010,(22):238-239
外交辞令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外交辞令中大量存在着的模糊语言,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还能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本文从实际语言效用的角度.探索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生成机制与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一事物的特点的修辞方式。在语言中使用夸张的说法,可以突出地表达出自己的感觉,使听的人或读的人获得更鲜明、更生动的印象,同时产生联想。小语第十册基础训练7第三题,要求学生学习夸张的写法。教学中,应注意讲清如下几点:1.夸张有扩大、缩小两种情况。“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是对事物的特点作了扩大的描述。事实上,  相似文献   

16.
范健 《海外英语》2014,(13):121-122
作为外交语言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模糊用语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内容。如何适切地翻译模糊用语在对外交往中非常重要。该文首先探讨了外交模糊用语的成因和其生成机制,然后,从直译、模糊用语精确化和删减原则三个层面分析了外交模糊用语的译介。  相似文献   

17.
尝试重新定义夸张:语义凸显同质经验域内的量变特征,结构包含本体、夸体、夸张点三要素,追求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效果,生成表达主观情感的修辞幻象。重新审视围绕"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展开的争论在修辞学史上的价值。认为夸张语义的发生以"夸张量"的生成为基础,夸张点包含显隐义,夸体语义体现亚义位、自设义位特点,夸张语义具有修辞幻象特征。  相似文献   

18.
假装游戏是一种通过动作或语言等外在表达,将某一事物或人表征为另一事物或另一人的具有相似性的自由游戏活动,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夸张的游戏行为。幼儿假装游戏分别具有"转换"、"元交际"、"符号性表达/演"和"基于脚本的想象与创造"四种隐喻。其教育价值意蕴给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艺术表现手法。"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夸张。夸张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时间夸张三种。运用夸张,可  相似文献   

2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12):36-37
夸张,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有哪几种类型?它要遵循哪些规律?且让乐燎原老师为你娓娓道来——诗法指津所谓"夸张",又称"夸饰""饰言""铺张"等,是指诗词作者借助于艺术想象,有意"言过其实",即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借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传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夸张的艺术手法在古典诗词作品中的运用,通常有以下三种类型——●扩大夸张即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的描述。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尽量把事物往高、大、多、快、强、长等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