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
尊重和维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所瞩目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当代霸权政治任意曲解它的内涵,使之成为他们干涉别国内政的一项工具。本文对《联合国宪章》中有关人权的思想和《世界人权宣言》作了历史的回顾,对其在现实条件下它的重要意义作了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的词,一扫五代以来婉的柔靡之词风,突破了宫庭豪门,都会市场、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局限,将题材拓宽到边塞的广阔一地,首先把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于词的领域之中,从而奏出了苏、辛豪放词风的序曲,为宋词的发展开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5.
6.
萧红与沈从均为体验型、情绪型作家,他们的作品所展现的是一个被情绪记忆中缠绕的世界。孩提时期那种强烈的缺失性体验,是构成《呼兰河传》独特风格的基础;而《边城》中对世外桃源般的景致及正直朴素的人情美的渲染,则源于另一种隐秘心理,因此,解读他们的作品不宜只用传统的社会学的单一角度和单向性思维方式,还应多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去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8.
在中外文学史上,曾涌现出无数悲剧性的超越者,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和鲁迅笔下的狂人就是其中两个杰出的代表,虽然他们所处时代、阶有、民族不同,但作为时代的超越者,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强烈的主体意识,抗争欲望及斗争精神,这一切使他们的悲剧精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探讨有关超越者的悲剧精神的表现艺术和中西悲剧美学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起 《都江学刊》2001,13(2):19-22
本文从韩愈两篇有关教育的名篇入手,分析了这两篇散文的艺术特点,论述了韩愈散文的理论贡献与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萧乾的《昙》中的主人公传达和代表着作家早年生活中那难以抹去的隐痛、对家对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以及这爱恨交织下的少年沉痛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15.
《垓下歌》《大风歌》都是古体诗,不受近体诗的格律限制。尽管古体诗笥近体诗在体式上不同,但在意境上要求是一样的,都要求“为情造文”。“自得”是诗的最高境界。项羽和刘邦的这两首诗可以说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大风歌》只三句,这在诗中很少见,四句为绝,两句则成对联的,可见这是不拘格的情感奔泻的“自得”诗。把项刘的诗放在一块鉴赏,抛弃“成王败贼”的偏见,就会悟得:项刘都是推翻暴秦的大英雄;他们的诗都是情真的好诗;两诗结尾都流淌着败者或王者不尽忧伤的情思。  相似文献   

16.
17.
晓川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独特的业绩,在内容上他能够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百态,起点是很好的。在短篇小说的结构技巧、刻画人物、叙述语言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认为《野草》最直接地呈现出真正属于鲁迅自己的极端黑暗、冷酷的内心体验,于是死亡便成了其中的高频词汇。直面死亡,鲁迅主张反抗绝望,并深刻质疑了所谓死亡是人生遁命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