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丛书综录》补正八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丛书综录》是集中国丛书之大成,分类合理、检索方便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包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41个大型图书馆所收藏.又有阳海清先生《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博采众长,订正遗误千余种.两书配合,研究、整理、使用古籍必不可少.笔者在整理馆藏古籍时,把馆藏近五百种丛书与上述两书仔细核对,发现了一些《综录》及《补正》未收或子目互有出入的情况,虽区区数种,然对利用者或有所裨益,遂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26日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92岁寿辰。这一天,启功先生的六种新书在北京师范大学为他举行的简短而热烈的庆祝会上同时首发,计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启功口述历史》《启功韵语集》(注释本)《启功讲学录》《启功题画诗墨迹选》启功跋《董其昌临天马赋》,中华书局出版的《启功丛稿》第四卷“艺论卷”。六种书的出版说明启功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已,这不但是启功先生之幸,也是学术界之幸。稍有遗憾的是,启功先生的目力有所减退,大部头的书稿很难一一亲自操觚,必要时需要别人协助笔录整理一下。我作为“文革”后…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王重民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和缅怀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就与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本刊编委王余光受编辑部的委托,邀约了以下一组论文。其中部分论文是在整理王重民先生的遗物(部分图书、手稿、书信、剪报、读书笔记、照片等)的基础上写成的。这些遗物是由王先生的夫人刘修业先生赠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当时由孟昭晋教授加以整理。后来孟先生不幸患病,整理工作交由北大信息管理系李世娟、王媛、杜桂玲3位研究生继续进行。他们以极高的热情与强烈的责任心投入到整理工作中,一边整理遗物,一边关注目前王重民先生研究的某些薄弱领域,并分别写出了《王重民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建立》、《王重民教授著述目录补遗》、《刘修业与王重民遗著的整理》3篇论文。这3篇论文为学术界研究王重民的教育思想、学术成就等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晚清四大家之一郑文焯以词籍校勘而名闻天下。龙榆生曾整理过郑氏的词学文献,名为《大鹤山人词话》。后唐圭璋先生将《大鹤山人词话》及时人辑录的郑文焯评词论词的材料编入《词话丛编》。龙、唐二位先生对郑氏词学文献的整理有大功于词苑,但是其整理仅为郑氏词学著述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5.
《归档件整理规则》对归档件的整理方法作了灵活而又具体的规定,认真研读,仔细揣摩,深刻领会,大有所获。现结合县级基层档案馆室的工作实际,就《归档件整理规则》中的分类以及档号编制问题提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清陶方琦、姚振宗整理并补辑,徐友兰、孟晋斋抄录的《埤苍》、《广仓》抄本有蔡元培先生跋文一则,为《蔡元培全集》所未收,蔡元培先生《日记》与高平叔先生编著的《蔡元培年谱长编》皆无提及。跋文是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徐友兰家中校勘等学术活动的资料,对研究姚振宗的相关问题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张维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西北史地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以文献辑录著称.张维先生对民族历史文献的整理不但为我们保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也为后学研究相关民族历史问题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对张维先生《仇池国志》《元魏诸镇考》等主要民族文献著作的介绍,分析了张维先生在民族文献整理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南宋洪兴祖所撰《楚辞补注》,保存了自汉至南宋一千余年的《楚辞》注释与研究成果,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楚辞》注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化文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楚辞补注》,为阅读、研究该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点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讹误。在吸收了俞明芳、黄灵庚、叶  相似文献   

9.
韩愈《昌黎先生诗集》的注释、评论,是清人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笺注本以顾嗣立的《昌黎诗集注》和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最为著名。评点本,过去学者提及的有朱彝尊、汪琬、何焯、严虞悖、蒋抱玄等诸家。还有一些评点韩愈诗歌的重要文献,为研究韩诗和整理韩诗资料的学者所未知,黎简手批《昌黎先生诗集注》,就是其中之一。黎简(1748—1799),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百花村夫  相似文献   

10.
我在黑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公共新闻网》节目任制片人多年,接触过大量的民生新闻稿件,结合工作实践,整理出一些对民生新闻的思考,愿此文能对民生新闻的健康成长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章学诚的校雠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学诚在我国校雠学发展史上拥有突出的地位。他指出校雠学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提出校雠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并创立了互别裁、嫌名录、编制索引等校雠工作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郭作飞 《图书馆杂志》2005,24(12):77-80,96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是南戏早期作品最早的校注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南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不断出现的语言研究成果表明其中亦存在失校、误校、误注、释义不确等问题文章从其中的《张协状元》戏文校注中拾录三十例补之,以期其臻于完善,从而在南戏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鲁迅的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及其校勘学力作《嵇康集校》为基点,考证鲁迅搜桌、整理、辑佚、校勘古代文献的成就,探讨鲁迅对文献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司马相如、冯衍、班固和张衡四人集为例,考察各集原本(主要是唐本)的旧貌,揭示校勘整理汉魏六朝人集不宜单纯依据丛编本,还需爬梳其原始文本资料.司马相如集的校勘表明选择丛编本作为参校本仍有其必要性.南朝隋唐时期存在文人赋作注本的单行本,推测因具备两人共同创作的文本属性而入"总集类".  相似文献   

15.
孙庆增是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和版本学家,所著《藏书纪要》是我国古代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第一本专著。文章分析论述了他在图书采访验收、分类编目、校勘整理、储藏保存及流通利用方面的建树与成就,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有不少研治《说文》的著作,笔者以〈唐写本玉篇残卷校说文记〉为评述中心,略论其文内容、价值与缺失,期有助于吾人今日之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超  张固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131-144
从著录时限、收书数量、资料来源、分类标准、具体解题5个方面,对清代以来补志五代艺文的8种著作(即徐炯《五代史记补考·艺文考》、陈鳣《续唐书·经籍志》、顾櫰三《补五代史艺文志》、宋祖骏《补五代史艺文志》、汪之昌《补南唐艺文志》、唐圭璋《南唐艺文志》、杜文玉《南唐艺文志》和张兴武《五代艺文考》)加以探讨,指出其优长与不足,以此来反映目前五代艺文补志的概貌,并就进一步深入考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汉法律文献的整理及其校雠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都与法律文献的整理有关,并已能够娴熟地运用“合众篇为一书”、通过“条其篇目”的特定篇次显示特定的文本内涵、以“事类”即事物本质属性为依据分类结集单篇文献等条例,成为刘向校雠学思想的先导。可以认为,我国校雠学就是在对法律文献的整理中奠基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阳  顾磊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3):116-6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中文信息处理的古籍整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且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在搜集整理当前研究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从古籍的自动录入、自动断句、自动编纂以及自动翻译等方面对基于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古籍整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同时分别探讨这几个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今后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