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信息恐慌"现象接连发生,给社会公共秩序和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挑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信息泛滥,公众知识素养缺乏、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及"无归责性"以及"网络信息恐慌"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隐患等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监管和引导工作增添了难度。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工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体系,提高公众的知识素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监管机制,明确网络传播的相关责任机制、加强网络传播队伍建设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私彩”在中国南部农村的泛滥,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破坏,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从传播学角度看,“私彩”泛滥伴随流言的传播,进而引发一种破坏力强大的隐形舆论,造成农村信息环境的畸变。我们主张从加快农村媒介市场开发,缩小城乡信息鸿沟;重视和提高传播效果,增进信息环境的质量;建立以农民为核心受众群的大众媒体等三个方面提出重构一个健康、良性的信息环境,最终消除“私彩”流毒在彩民思想上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中掺杂了许多虚假信息,给受众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亟需重新构建媒体"把关人"制度,即严格媒体编辑的准入制度、细化编辑责任的三审制度、建立媒体编辑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辨析“信息泛滥”概念入手,认为信息泛滥对儿童的影响包括:损害身心健康、认知负荷影响学习、对思想的毒害和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最后提出三条应对策略:完善法规管理、提高儿童信息素养、网络媒体自律。  相似文献   

5.
人们通常认为信息泛滥对中小学生或大学生的影响更大,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较小,从而忽视信息泛滥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本文作者通过分析信息泛滥对幼儿教育的负面影响,提出相关对策,旨在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受众在演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学生的演讲缺失"以受众为中心"这一关键环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演讲的内容应让"受众"了解较多的新信息;"受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是演讲的最终目的;"受众"来评价演讲是演讲的评价渠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传递与信息分享变得更为便捷,给大众带来信息自由的同时,海量的碎片信息也会造成人们的信息过载,给人们带来不适和焦虑感。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利用设计学、认知心理学等,整合“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视觉传播设计”三者内在逻辑,通过数字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信息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思维应用与设计方法构建,并将研究成果反哺至视觉传播设计教学设计中,来提高受众的信息可视化阅读兴趣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描述视觉信息接受的词非常生动。其中"观"这个词的本义,最能呈现出中国古代受众原始并一贯的接受信息时的精神状态与操作特色。我们在古代典籍中发掘"观"的本义所呈现出的各种看的表现,可以观觑到古代受众在接收视觉信息时的几种样态,进而悟出中国古代受众信息接受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方面,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方便。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同质化、虚假、色情信息泛滥,“网络依存症”和网络信息霸权的出现等。这些负面效应是由网络传播的特点所造成的。应从法律、技术、人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和消除网络传媒的负面效应,更好地发挥其正面功能,促使网络传播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不但反映现实,也建构现实,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环境里。受众通过对拟态环境中媒介信息的认知,进而将之转化为现实行动,影响其生活。而拟态环境中的虚假新闻与客观事实背道而驰,虚假新闻传播所产生的"麻醉"、"污染"、"欺骗"和"背离"功能会误导和损害受众的心理环境,给受众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an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w to higher education computing students that attempts to prepare them for professional computing practice.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ubiquitous its interactions with the law have become more numer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actitioners, and in particular specialists in the newer roles of computer forensic analyst and computer forensic expert witnesses are increasingly affected by the law.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w and consider the issues of design, content and delivery of such modules to undergraduate computi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2.
探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档案信息管理、传播及开发利用中的伦理失范问题,从道德、法制和技术三个方面寻求解决档案信息伦理失范问题,加强档案信息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理科课程标准进行文本分析,明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的位置和表述,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的特点分析应用模式的演变,共经历三个阶段:在视听媒体应用阶段信息技术是丰富教学方法的工具;在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信息技术是教学工具并向教育资源过渡;在“互联网+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是一种生态环境。信息技术在引领教学方法转变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已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法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而且引起法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模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提高高等法学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文章就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法学教学改革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信息用户心理和行为的分析,根据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和相关信息道德、法律机制,研究了如何对信息行为进行控制,并提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行为进行控制是信息行为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的各个层面考虑,将整个整合过程看作一个系统的整体,从整体考虑信息技术如何融入到课程方案中,以期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偏重媒介使用的方法论倾向深入到关注课程设计的系统论层面的研究,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但是人文、伦理、道德等内容的缺失使达到这个教育目标缺乏必要条件。特别是法律内容的匮乏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主要由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架构的缺陷等原因造成。为真正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增加民法、刑法的相关内容,并且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的修订、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紧扣媒体的本质,反思我国教学媒体应用的历史和现状,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角度对媒体技术的学习原理及机制进行分析,探索媒体技术对教学行为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了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应如何在课件制作、个性化教学和评估测试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法的地位与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法将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信息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满足法律“确定性”要求的信息。信息法是调整特定信息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学科体系包括信息产权法、信息交易法、信息保护法、信息公开法、信息管理法和信息安全法等六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