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茅盾一生中,只在二十年代曾经写过几首白话诗。他曾自谦地说;“可惜我不会写诗。”但是,他对诗歌创作的发展却是始终重视的。从他为数不多的诗论中,可以看出他对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总体把握是深入底里的。茅盾说:“以节奏为革命的‘韵文’,主要是宜于抒情,而且以抒情为其基本任务。”这就是说,诗歌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而形式本质在于富有音乐美。节奏是音乐美的主要因素。外在的音乐美和内在的抒情美相结合,就构成了诗。茅盾的这一论述,言简意赅,道出了诗歌的本质特征。本文就以此为核心,对茅盾的现实主义诗歌观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小花鼓     
绕口令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其语言精练,具备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的鲜明特色,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极具趣味。绕口令《小花鼓》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主要讲述了宝宝敲破鼓,妈妈用布补鼓的事情,其中“鼓”“虎”“布”“补”等词语发音相近。六个句式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快速念出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学习绕口令,可以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在词语发音、语速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掌握绕口令内容的同时,体验绕口令内容的有趣、诙谐,以及快速念绕口令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吴超群  庞青月 《考试周刊》2011,(10):103-104
在英语学习中,无论从练习英语的语音、培养英语语感还是感觉英语的艺术美,英文绕口令都是一个极好的素材。本文从一句英文绕口令引申出英语学习中需要注意的语音、语调、节奏等诸多要点,有助于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4.
新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入选的美文较多。其中大量的文学作品,既有鲜活的文学形象,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讲求抑扬顿挫,都伴有音节的声调、语句的节奏和章节的旋律,尤其是诗词、散文和剧本,更是讲究语体美、意境美、音乐美、气势美等等。美文的教学要着眼于一个“美”字,要  相似文献   

5.
英语绕口令是一种值得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可用于语音层面的音素掌握和节奏训练、词汇层面的词汇辨析和词汇量扩展、语法层面的句法现象认知和结构分析以及语篇层面的微型短文分析与建构等.绕口令作为一种辅助性资源引入中小学英语教学,对促进学生通过言语学习语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林淡秋三十年代就从事文学创作,选入《林淡秋选集》的小说虽仅二十来篇,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很有自己的特色,“朴素、严谨,在浓郁的生活画面上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这种特色表现在语言上是: 叠字迭出,绘声绘色 一般人认为叠字是诗、词、曲语言的特色,《诗经》中有2/3的诗篇运用叠字;在词中李易安《声声慢》运用叠字的成就达到空前的水平;在曲中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叠字也别具一格。这些韵文运用叠字使作品的节奏美、音乐美更加鲜明。但小说不是韵文,  相似文献   

7.
诗歌被称为“文学中的文学”。少儿诗歌是诗歌的一个分支,它语言概括凝练,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十分丰富,可分为儿歌和儿童诗两大类。常见的儿歌形式有:数字歌、绕口令,游戏歌、问答歌、滑稽歌、连锁调等;常见的儿童诗形式有:叙事诗、抒情诗、讽刺诗、寓言诗、谜语诗、散文诗等。诗歌的朗诵是通过声音,发扬音韵节奏的和谐美。使书面语言的诗歌转化为语言,  相似文献   

8.
《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篇幅短小、节奏感强。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拍手读、续编儿歌等多种学习方式,读出儿歌的节奏与韵味,感受其音韵之美,体悟儿歌中蕴含的“人多力量大”“人心齐,泰山移”的中华优秀传统;尝试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推测字音字义,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先秦最重要的两部韵文经典《诗经》和《楚辞》,探讨两者与音乐的关系,发现《诗经》和《楚辞》的韵文内容深刻影响音乐的歌词和节奏,且音乐的乐律是从韵文和当时的一些宗教活动中延伸发展而来的,满足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0.
节奏美随想     
本文认为,节奏并非都是美的,所谓节奏美是指对象的时空节奏给予人的精神愉悦;节奏美或不关,是由人的生理平衡机制、心理愉快机制决定的;一部电视剧能不能给人以节奏美感,在于作品的整体节奏与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之间是否建立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适应关系,体现这种适应关系的快节奏的审美力场是电视剧显著的艺术特征,电视剧的节奏同电影的节奏和小说的节奏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1.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冠男 《海外英语》2014,(15):262-264
As a unique feature of literature, poem brings readers music beauty, image beauty, visual beauty as well as symbolic beauty. Robert Frost is an American contemporary poet who is good at stylistic feature of poems, especially in macroscopic organization, rhetorical methods, grammatical metaphor, vocabulary, rhythmic feature, and semantic relations. Generally, sound is related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Patterns of sound can create melodious effect in poetry, and sometimes a single vowel or consonant will make the verse or even the particular poem significant. Sometimes musical or incantatory effects are achieved through devices such as onomatopoeia, alliteration, assonance and rhythm.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Robert Frost’s famous poem"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is given, which mainly focused on its language features. Through the excellent choice of words and organization of sound, Frost makes the simplest pieces into meaningful poems with beautiful melody and brings readers refreshing sense, flatus of life, tranquility and geniality.  相似文献   

14.
诗语是文学潜能的集中释放。由语音组成的诗行音响结构同逻辑意义融合,使词语成为被一定情绪音调渲染的声音合成物,不但促成了诗行语言艺术的音响化和音乐美,同时也使自身变成了一定信息的载体。这便使诗行结构成为一种时空综合体,形成"音-义-情"三个艺术世界,从而为语音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诗性功能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是乐曲弹奏准确流畅的基础。所以,在钢琴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节奏的训练、节奏型的掌握,从而达到节奏感的升华。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练就出平稳的流畅的节奏美感,弹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16.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旗手,其作品朦胧美的特点来源于当时的历史化基础及他的美学思想;其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丰富了音乐配器、和声等表现手法;是二十世纪音乐节奏、旋律等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源点。  相似文献   

17.
杨小琴 《天津教育》2021,(2):132-133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学科与众不同。从本质上讲,音乐这门学科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活动、好动的性格特点,其将音乐与动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美。由此可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生命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生命本体和生存价值的一种体悟,是对时光易逝、生命难留的一种体验。在元代山水散曲中,色彩意象是曲家表达生命意识的良好媒介。曲家凭借色彩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昂扬,传达出生命的律动,抒发出生命的叹惋,并将寄予其中的自然美、时光美、生命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音乐是两种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符号形式。其中,诗歌作为语言精华的代表与音乐的实体——乐曲,从美学角度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与乐曲韵律节奏的分析,体现出韵律节奏美是语言符号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以"音乐美感与舞蹈教学的关系、音乐节奏与音乐美感的渗透、音乐旋律与舞蹈表演的交融、舞蹈表演在音乐美感中升华"四段,阐述舞蹈表演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