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有一幅插图叫《嫦娥奔月图》,这幅图其实是马王堆汉墓1号墓帛画的一部分。该帛画(图略)为彩绘,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创作时间为西汉文帝时期。帛画是绘在一张棕色丝绢上的,画上宽92厘米,下宽近48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色彩鲜艳、丰富。帛画右上方是一株高大的扶桑树和  相似文献   

2.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3.
《致云夫弟尺牍》,凡1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42字.纸本,纵32.6厘米,横65.4厘米.此札为《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原签作《宋黄鲁直云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读"字,幅上有明项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颐印记"小印一方.幅前后共有半印三,均为项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两方均存"世家"二字.此札,《墨缘汇观》著录作《云夫帖》,《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  相似文献   

4.
东汉陶楼     
东汉陶楼(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25),1979年出土于湖北云梦西郊瘌痢墩一座东汉墓中(见云梦县博物馆:《湖北云梦瘌痢墩一号墓清理简报》,《考古》1984年7期)。这座汉墓为砖砌券顶,由甬道、前室、后室、耳室四部分组成。陶楼出土于前室,质地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这件陶楼为一组楼阁组成的宅院,建筑总体市局为三合式,分前后两楼。前楼为两层,下层东西并列三室,长54厘米,宽22.8厘米,高29厘米;上层东西并列四室,氏56.4厘米,宽17.8厘米,高22.4厘米。前楼正面设腰檐,以上有横梁挑出的楼板。上层前面为百叶窗,中留五个窗洞,其上靠顶檐处开四个扁窗。西山墙上层开二窗,东山墙上层开一窗,其余部分为百叶窗。楼顶为单檐庑殿式。下层每间各开一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的用处以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量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还安排了让学生量一段线和量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  相似文献   

6.
正《台铭》,又称《浯溪摩崖石刻》,篆书,元结撰,无名氏书(一说瞿令问书)。唐大历二年(767年)六月刻。在湖南祁阳松山《大唐中兴颂》对面东崖,石高185厘米,宽95厘米,15行,行16字,每字约10厘米。字形修长,布局绵密,转折多用方笔,竖笔放纵,收笔出锋状如悬针,三国吴《天发神谶碑》似从此出。古来多有好评。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相似文献   

7.
正《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  相似文献   

8.
叶丹荷 《成才之路》2014,(12):83-83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安排学生学习了《统一长度单位》一课。“1厘米的表象如何更好地建立”讨论颇多,形成了一致的教学实施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于如何备课较之过去也有了更深的感触。  相似文献   

9.
《元结碑》     
<正>【作品概况】《元结碑》又名《元次山碑》,全称《唐故容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颜真卿为表深念之情,精心书写,在距挚友元结故后葬地一公里的云台观鉴刻制碑。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40厘米,四面铭文。碑成后运至泉上村立于元结墓前。【观典赏析】《元结碑》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  相似文献   

10.
2、现存画版 现存画版均系木刻,分大、中、小3种。大的长约110厘米,宽70余厘米,厚约3厘米,中等的长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厚3厘米左右;小的长约20厘米。宽15厘米(经幡,“风马”)。大部分画版每块为一面。 《罗汉图》23幅。这23幅画版内容为佛祖释迦牟尼和佛陀的2位弟子;以及16罗汉与部分弟子,还有四大天王。 《释迦牟尼神变祈愿》图15幅。这15幅是释迦牟尼成佛后,有许多外道前来跟他斗法,于是为了调伏傲慢的6师外道,便显示出种种神通,战胜他们,最后使其皈依佛法的情景。 《格萨尔王调伏妖魔鬼怪》图8幅。《莲花生八号》图9幅。主要绘制莲花生的多变身形及其标志和莲花光游戏神通佛位如来。 《藏传佛教八派修道教理》图9幅。绘藏传佛教8派修道教理师承传。八派修道教理  相似文献   

11.
《教学随笔》2010,(12):F0004-F0004
清·郎世宁《百骏图》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2.
《纪泰山铭》,亦称《唐摩崖》、《东岳封禅碑》,刻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为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后撰书的铭文,刻于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320厘米,宽530厘米.文隶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径为16厘米×25厘米.  相似文献   

13.
只此青绿     
扁舟 《中学科技》2023,(24):20-23
<正>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出名为《只此青绿》的舞蹈诗剧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优雅的舞者们以曼妙的身姿展现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之美和优雅空灵的意境,其相关表演和衍生产品大受欢迎,至今仍颇有热度。《千里江山图》由北宋末画家王希孟绘就,全卷纵长51.5厘米,横长1191.5厘米,为宋代最长的山水画卷。在《千里江山图》中,其绿色部分主要由石绿绘成,  相似文献   

14.
贵刊1998年第5期《巧设“陷阱”引疑启思》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长85厘米,宽61厘米,高12.5厘米,最多可放多少个底面直径为12厘米,高12.4厘米的圆柱体牛奶瓶?”文中说:正确的列式可为:(85÷12)×(61÷12)×(12.5÷12.4)≈7×5×1=35(个)。作者的意思是这样放(如图一): 图一  相似文献   

15.
《楞严经偈语》石刻,嵌在泰山灵岩寺御书阁下门洞外左右壁上.此石刻,《灵岩志》称“圆通经”,实为《楞严经》中部分偈语,用三言至七言以至多言为句,一般四句为一偈,是佛经中的颂词.该石刻所刻偈语内容,为二段,分刻于四石之上. 《楞严经偈语》石刻四石:第一石宽163厘米,刻偈词41行,满行10字;第二石宽147厘米,刻偈语39行,满行10字;第三石宽158厘米,刻偈语42行,满行10字;第四石宽149厘米,刻偈语、题跋、题款36行,满行10字.凡刻文158行,字径皆3厘米,均为行书,高皆39厘米.其中最末4行,题款为正书,字径约1.5厘米.  相似文献   

16.
《霍扬碑》,篆额《密云太守霍扬之碑》二行8字,北魏景明五年即北魏正始元年(504年)刻。原石在霍村霍氏家族墓地,碑高192厘米,宽96厘米,厚20厘米,碑文正书,17行,行27字。碑文记载了霍扬家族的由来与事迹。书法方整典雅,古色照人,有《爨龙颜》、《高灵庙》风采。  相似文献   

17.
《整式的加减》一章中有一个“想一想”问题:一个四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已知第一条边长a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长3厘米,第三条边等于第一、二两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定为"四基"之一,可见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笔者以一道操作题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有这样一道题: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1)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12后,各是多少厘米?先算一算,再画一画.(2)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现在长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现藏于浙江省义乌市博物馆的《台湾图》全称《台澎文武厅县营汛水陆地方总图》,纸本,无款,书签上标有“台湾图、0017、新宅分一村”等字样,黄褾,红带,白牙签,纵54匣米、横325厘米。由图说两部分组成,说在前,图在后。保存完好,色泽仍鲜艳如新。 《台湾图》的前半部分为兵制说明,纵49.5厘米、横124厘米,用正楷书写,十分详尽描述了台湾、澎湖地区陆军、水军的官兵配备、驻地方位、间距里数和文官的设置情况。武详文略。考之《台  相似文献   

20.
今天文物考古界通常所说的爵,始定名于宋代关于青铜礼器的一些著录中,指一种器口前有长“流”、后有尖“尾”、圆腹旁有把手“鋬”、器口上一般承两“柱”、下支三尖足的特殊形态的酒器。爵器物本身的铭文多自称“尊彝”、“方彝”、“宗彝”等,而没有自名为爵的,它们是否即《礼记》、《仪礼》等古代礼书中所记之爵,亦未可知。历来的儒者和金石学家们都认为爵是一种饮酒器,现代学者多数亦然,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它是一种温酒器。爵的长流用以倾酒,其上二柱用途不清,或有装饰之用。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6展示的这件青铜爵。是1975年夏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遗址附近发现的。通高22.5厘米,身高12厘米,三足分别长9.5厘米、10厘米、11.5厘米,流尾共长31.5厘米,壁厚约0.1厘米。底部呈椭圆形,截面为橄榄形,狭长流,尖尾,束腰干底。腹部一面有两道宽1.2厘米的凸线,中间排列有五个乳钉。三足较细,向外撇,鋬上有两个长方形镂空,流上接近口沿处有短柱两个,像铁钉形,高2厘米。从50年代后期开始,在河南西部的偃师二里头附近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相互叠压的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