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踢皮球”一词。来源于足球这项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表示多方把一个“问题”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互相推诿的意思,带有很强的贬义。按理说这样一个词。与教学是毫不搭边的,然而孔礼战老师却贬义褒用,提倡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踢皮球”,  相似文献   

3.
“能耐”与“能赖”是人们常用的两个词。“能耐”常含褒义,“能赖”则常含贬义,两个词各在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远华 《阅读与鉴赏》2007,(10):43-43,40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灵魂”哪有“紫色”的呢?从修辞学的角度,显然是说不通的!从感情的角度,褒义有“美丽的精灵”,贬义有“丑恶的灵魂”之说。为什么有“紫色的灵魂”之说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一词的首次出现是19世纪60至70年代,当时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等人从贬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直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者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法。  相似文献   

6.
很多成语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大体上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褒义变贬义,中性变贬义,贬义变褒义,贬义变中性。一、褒义变贬义例1、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读书只求理解精神大旨,不刻意于一字一句的解释,属褒义。现多指读书学习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深入钻研,变成了贬义。例2、明目张胆出自《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原指很有胆量,敢作敢为,含褒义。现指无所顾忌,胆大妄为,成了贬义。例3、想入非非出自《楞严经…  相似文献   

7.
“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单纯的颜色词来使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为特指、象征意义,有褒义、中性、贬义,分别源于皇权文化、方言、术语、外来语和外来文化等,词义的发展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由“高贵”到“低俗”,命运大起大落,词义褒贬几经沉浮。  相似文献   

8.
校园流行语     
帅呆了——“帅”有漂亮的意思,“呆”本是迟钝、发愣的意思,在这个词中表示程度深。“帅呆了”就是棒极了的意思。如:这辆四驱车真是“帅呆了”。非常周末——“非常”在这里是与平常不一样的意思,平时学习很紧张,周末可以放松一下了,所以称“非常周末”。如:学了一周,终于可以过一个“非常周末”了。高山滚鼓——来源于歇后语“不通”,它与象声词“扑通”谐音,常用来戏称文章不通顺。如:小明,你这篇文章真是高山滚鼓呀!不是“人”——原指卑鄙的行为,贬义。现指某人超常的能力与才智,令人难以置信,褒义。如:不管有多难的题,他都能解,真神…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眼里,“自我”可算是个略含贬义的词,能有什么美可言?其实不然,我这里说的“自我”,是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精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篇所举汉赋“五家如一”的例子是褒义还是贬义,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通过梳理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褒义派占主流,之后持贬义的学者逐渐增多,对褒义派形成了挑战。相比较而言,褒义派更合理。这可以从前后文义的贯通、“极”和“终入笼内”等语词、“赞”言的“参古定法”、文学史的演进上等角度获得证明。  相似文献   

11.
一日稷山县话里用“日”作前缀的词数量不算多,却都很有特色。“日”这个词在口语里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个读去声,是“日子”意思,如“好日”,口语常变读为“好儿”。另一个是詈词,特指男性对女性主动施行性交的行为。下面要论及的用“日”作前缀的词语,与后一个意思有关,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最喜欢看什么样的文章?我敢肯定,语言幽默诙谐、生动俏皮,看后让人顿生情趣的文章最讨大家的喜欢。在平时乃至中考作文中,如能让文章充满幽默诙谐,同样会赢得老师的好评。那么,在文章中打造幽默诙谐的方法有哪些呢?一、大词小用即把常常用于重大事件、庄重场合的词语套用在一些小事件、小场合里,从而构成幽默。如:究竟在哪里买房,爸妈举棋不定,决定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隆重地邀请我这个党外“民主人士”参加。在1∶1的情况下,我这神圣的一票投向谁,当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难怪这几天老爸老妈争相找我套近乎呢。“政治局扩大会议”、“隆重”、“邀请”、“民主人士”等都是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词语,这[创新方略]些大词小用,把这一家人的生活写得分外形象生动。二、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也有人称之为“词语移色”,就是将在常规情况下用于褒义的词用在贬义语境里,或将贬义的词用在褒义的语境里。如,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便“胃口膨胀”,开始了“阅读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我心甘情愿地将省下的钱一次次被书商“掏”去。“膨胀”、“扩张”这些贬义明显的词,在此用来形容“我”读书兴趣和品味的不断提...  相似文献   

13.
依靠 依赖     
这是两个动词,都有“倚仗外力”的意思。 “依靠”是指望别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意思。是褒义词,如“依靠群众”、“依靠组织”。 “依赖”是依仗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的意思。这个词本来是贬义词,但在指各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时,则不含贬义。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如高尚、美丽、纯洁等,这类词称之为褒义词。含有贬斥、憎恶、轻蔑、否定等感情色彩的,称之为贬义词。如:毒辣、傲慢、阴谋等。还有些词本身不带有好坏美丑的感情色彩,称之为中性问。中性同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环的方面。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能褒义贬用,又能贬义褒用。例如:‘俄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找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其中的‘被猾”在这里就是机灵、顽皮的意思,贬义同用成褒义词了n一、训练目标学习词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能言善辩、能说会道都有善于说话、口才好的意思。前者表示“善于讲话,长于言辩”,多含褒义。如:“在辩论会上,他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赢得了阵阵掌声。”后者指很会说话,有时含贬义。如:“就凭她那能说会道的劲儿,死人都能说话了。”  相似文献   

16.
新词义的“土豪”是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现在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土豪”最早可以追溯到晋宋时期,早期的“土豪”是褒义色彩,随着词义引申变化,在清代逐渐发展为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而在21世纪的今天,“土豪”有“土气的富豪”或“又土又豪”的新词义。感情色彩灵活多变。这种词义的变迁。“土豪”的构词方式由原本的偏正式也可重新分析为联合式。“土豪”一词成为新词语主要是由旧词赋新义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意境是一个运用广泛的概念,它是我国古代文化长期孕育而形成的独特的美学范畴。意境范畴的生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也显示着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因此,为分析意境范畴丰富而复杂的内涵,我们应首先正本清源,对意境的起源作一个探索。“意”、“境”两字在秦汉时代并不是一个词,“意”训为“志”,如《国语·越语》曰:“巨行意”,意思就是“我实行志向而已”。“境”是土地疆界的意思。如《礼记·曲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黄绯 《文教资料》2014,(6):20-21,25
“中国好××”、“中国式××”是近来出现的两类新词语格式,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反映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结合当下的新闻报纸,选取两组词作辨析。从语法结构与搭配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搭配词的词性不同、搭配词的音节不同和词组内部的组配关系不同;文化意义方面,“中国好××”往往与当下积极的、应当倡导的现象有关,而“中国式××”承我的意义则更为丰富,既有积极方面的,又有消极方面的;语义标记方面,“中国好××”中的“好”字是明显的褒义标记,而大部分的“中国式××”中的“式”起贬义标记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江 《江西教育》2023,(34):9-12
<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及“经验”一词,如“他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我没有很好地处理师生关系”等,“经验”虽然出现得非常高频,我们耳熟能详,但大多数情况下似乎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是经验?经验有什么不足?经验是褒义还是贬义?为什么经验上升为主义就是错误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我们都没有认真细致地思考过,可能正因为我们没有思考、考量、评价和认定过“经验”,导致“经验”只能停留在浅表层面,无法产生更为具体、深入的效用和影响,特别是很多经验都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