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阶段,发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自发异地择校对当地教育发展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甘孜州自发异地择校的内涵和特征、辨证看待其积极和消极面的基础上,探讨了避免自发异地择校负面影响的途径在于:提高甘孜州学校的软实力,集中力量建设好一批学校,在主要的生源流入地选择学校定点培养。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实施以后,农村学生的择校现象更为严重,这种择校现象已引起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笔者对河南周口农村学生择校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目的是为了给予农村学生择校事实基础上,提出消除农村学生择校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教学思想、知识内容等方面讨论了少数民族地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分析大学新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困难原因,给教育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教育公平的择校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强烈关注。研究发现:择校学生占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总量的26.3%;父母之中至少一个为干部的家庭,择校机会比率是父母均非干部家庭的1.45倍;初中生与小学以下的学生相比,择校机会比率是后者的1.7倍;高中生与小学以下的学生相比,择校机会比率是后者的2.7倍。学券制可以成为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研究》2010,(10):69-69
9月26日,四川省威远县召开了"9+3"教育管理工作会议。威远县宣传部、"9+3"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威远县从去年秋季起,开始接收民族地区"9+3"免费中职学生来威远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到今年秋季,已接收了200多名民族地区学生。"9+3"学生到威远县学习一年来,精神面貌、行为习惯、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进步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云 《文教资料》2006,(12):60-61
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到城市化、现代化、地区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和心理差异的影响,其内部社会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族群整合和城市社会整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城市少数民族分化和整合的关系,推动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来源于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生境的。文化多样性应该是人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这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最基本点。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往往是这个地区或民族赖依生存的精神支柱,这种文化的认同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人民或一个民族"自信"的基础。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民族整体上的"自信"往往不够,面对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优势"民族文化进入,这种传承社区、文化生态区对整体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自我恢复能力十分有限。东亚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较快进入和完成现代化过程,但其传统文化却得到较好的保护,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较好结合,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人口众多的民族。据说,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九黎"部落和尧,,舜、禹时期的"三苗"。长久以来苗族一直聚居于深山之中,以至于保存大量的原生态文化特质。其庞大的苗族文化既包括有形文化的存在,也包括非物质文化的存在。前者如苗族的服装和工艺品,风味饮食、建筑等;后者如节日庆典,社会组织制度等等。现如今苗族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正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几种形式对苗族传统文化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发现苗族传统文化对湘西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有条件的家庭大豆选择通过自发异地择校的方式,把孩子送到条件相对较好的内地学校学习。这一行为一方面会大大减少本地学校的生源,造成教育资源等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家长和学生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广西少数民族绝大部分生活在大石山区、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各个方面无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这些富有民族情趣、异地情调的自然景观、人文活动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最亮丽的风景线,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发展的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针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廖厚才 《教师》2012,(24):5-7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和社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的精英主义情结催生了教育对名校的追逐。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和名校的刚性需求遭遇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供给不足,导致今天的"择校"现象。名校之间的竞争,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信念的支撑,导致对学生的提前掐尖,也造成了如今家长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滋生的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游戏规则"以及默许的"小升初考试",严重干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秩序,同时加剧了择校现象。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成为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2012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教育公平与择校问题,资深媒体人廖厚才老师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12.
多语言环境下少数民族儿童及其家庭语言选择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族地区多语言环境下,儿童及其家庭存在语言的选择行为,而这种行为受到语言教育政策、语言市场价值、语言文化传承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首先应尊重儿童及其家长对语言的选择;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提高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同时向他们介绍多元文化的理念,创设多语言、多文化学习的环境;提升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语言文化适宜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过程当中的重要性和作为民族高校进行民族地区社会实践的独特意义,开展了全新形式的民族高校大学生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探索性项目,使学生在提高能力、培养热爱和奉献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民族地区经济、生态、文化的促进和融合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英男  郝春东 《考试周刊》2013,(97):166-167
择校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择校是指家长由于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主动放弃就近入学的权利,通过考试,缴纳择校费,购买校区房,托人找关系等方式,为子女选择到教学质量优异、升学率高的学校就读的自发行为。在城市,择校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际差异大,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需求。择校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危害了教育公平,滋生了教育腐败,加剧了社会分层,影响了社会稳定。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它的公共属性决定了义务教育只能由政府提供,因此,缩小校际差异,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力度,通过补偿计划改造薄弱学校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传播存在诸多问题。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健康传播中起主要作用。少数民族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女性健康敏感话题的"社会称许性"因素的影响,对其研究宜采用参与式定性访谈研究方法,辅以定量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作为我国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对其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局和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文章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一项普遍性的经济活动,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正向或逆向变迁。在正确认识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效应”的基础上,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效应,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了广阔的课程空间和制度保障。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助于充分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校本多元文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科学性、针对性、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对“择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择校”问题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肖鸣政所谓"择校",照字面解释即是指学生或其家长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选择其所希望就读的学校。就"择校"行为本身来看,应该说是一种正常与正当的行为,是学生或其家长对人学学习活动的积极反应,是人的行为主观能动性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浅谈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业的生命力,失去文化的要素,民族旅游业将会丧失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的关系,使之达到相互构建、彼此促进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