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通过培养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的抗体,一般通过杂交瘤细胞筛选分离出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由于其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故可用于疾病的治疗及检测。图2、图3是癌症治疗和检测,图4是妊娠检测。图1:将分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很多不同的杂交瘤细胞,通过抗原和染料的独立检测,可获得产生指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一旦确定了杂交瘤细胞,通过细胞培养即可生产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再将其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指来自一个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1975年,英国剑桥医学研究理事会(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两位免疫学家——Georges和Milstein设计了经典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本的过程包括给小鼠注射一种抗原,它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因此诱导小鼠的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然后,在培养基中融合小鼠的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产生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分离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再使单个杂交瘤细胞扩增,最后分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机体免疫系统中执行体液免疫的抗体结构、种类、功能及产生抗体的途径,并且着重说明了单克隆抗体是人工在实验条件下通过细胞融合技术把骨髓细胞和小鼠经某种抗原诱导产生的B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而产生的同一种抗体,具有纯度高,开发前景好等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应用于研究、一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抗体。  相似文献   

5.
李进京 《新高考》2010,(4):51-52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的筛选过程,第一次是选出杂交瘤细胞(用选择性培养基);第二次是进一步选出能产生我们需要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6.
1975年,克勒和尔斯坦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值,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他们因此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McAb),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对骨髓瘤细胞SP2/0与用猪囊尾蚴尿素溶性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获得了两株分泌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2D_6、4F_(12)。其分泌的抗体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与包虫囊液抗原及肥颈绦虫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所获2株均属IgG。  相似文献   

8.
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法国科学家柯勒开创了将产生抗体的单个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杂交的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成功地获得了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并因此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一方  相似文献   

9.
癌症,作为一种致命的疾病,其病变细胞同致病菌感染的一样,也存在着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抗原。长期以来,医学家想用对付病菌的方法,用抗体进行癌症治疗,但一直未取得成功。1975年Kdhler和Milstein将实验鼠产生抗体的脾脏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第一个杂交瘤细胞株,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后,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才得以开展。近些年来,由于众多医学家的努力,癌症的免疫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一、被动免疫治疗用外源性抗体治疗传染病,是医学的常规疗法。在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中,医学家也创造了多种被动免疫疗法。1细胞因子疗法…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学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名词,现将部分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1单克隆和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指由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细胞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高度纯一的抗体。2极体和极核在动物的卵巢中,卵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1个第一极体和1个次级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并鉴定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破伤风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破伤风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破伤风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体是一类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人们一向利用其与相应抗原的高度特异的选择性结合这一特性,阻断外来抗原的入侵,产生免疫反应。而现在,生物化学家却又赋之于酶的功能。抗体为什么也有催化功能呢?让我们先看一下酶催化反应过程。酶促反应的本质广般认为是形成米氏复合物,即底物首先与酶  相似文献   

13.
1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同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有两次“筛选”的过程,如不细加探究研习,其过程的实质就不能被理解和掌握。现把其中两次“筛选”过程的实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5年英国科学家 Kohler 和 Milstein 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分泌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一文,报道了将经过绵羊细胞 SRBC 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融合,建立定向产生抗 SRBC 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技术,并指出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这些细胞以提供特异性抗体,将在医学和工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这篇经典的论文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图在体外产生预定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里程碑,两位科学家也因其卓越的发现被授予198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于这项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识别自身和非己,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精确地认识和区分自身的还是外来的抗原成分。对外来的抗原则发生免疫反应,即把它们局限起来、抑制住、排除掉或消灭之。对自身抗原则不会产生这类免疫应答。机体何以能够识别自身和非己呢?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不攻击自身组织抗原呢?本文就谈谈自身免疫耐受性问题。什么是自身免疫耐受性呢?我们知道,抗原刺激机体,通常可以引起免疫应答,表现为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形成。但是,在某些条件下,机体接受抗原(自身的或外来  相似文献   

16.
"筛选"是生物学中培育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常常遇到有关筛选的问题,现在进行归纳例析. 1 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筛选问题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的筛选过程,第一次是选出杂交瘤细胞(用选择性培养基);第2次是进一步选出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将纯化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六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六株单抗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四株属于IgG_(2a),后二株属于IgG_1。杂交瘤细胞冻存六个月后复苏,均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选修生物全一册中,对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的描述:T细胞将抗原递呈给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而现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则删去了这一描述,修改为: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这一变化给师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惑:T细胞究竟有无递呈抗原的功能呢?什么样的细胞才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查重点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胚胎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主要考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及操作工具,细胞工程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克隆技术及单克隆抗体制备,胚胎工程主要考查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及胚胎干细胞的相关知识。考查时,多选择与生产实践和当前科技发展前沿有关的素材,试题常以图形、新材料等为载体。有些试题出现跨工程的小综合,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胚胎工程之间的综合考查。下面举例说明。例1(2012年上海卷)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  相似文献   

20.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当它侵入机体以后,能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发生免疫反应,从而保护机体不受抗原侵害而造成破坏。但是当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和失控时,这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