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自尊、人格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以及什么样的身体锻炼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对中学生的羞怯感产生积极影响等问题,以羞怯理论为指导,提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预测设计,对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怯的关系及其中介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羞怯感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中学生的自尊与身体锻炼之间的关系为正向关系;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对中学生羞怯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自尊、内外向和情绪稳定性变量在身体锻炼和羞怯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许延威  卢秉旭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4):113-115,127
以600名8~13岁的小学生(男生300女生300)为研究对象,利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来检验实验前后跆拳道修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10周跆拳道项目的实验干预,小学生自我概念各个维度上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在身体健康、身体活动、身体肥胖和身体自尊上变化显著;实验后男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各维度上存在差异,尤其在身体健康、身体协调、身体自尊上差异显著;在不同锻炼时间上,每周3次45min锻炼要比每周2次60min的锻炼效果显著.鉴于跆拳道修炼对促进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高效能性,有必要组织小学生积极进行锻炼,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师范学院和中州大学的聋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聋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量与身体自尊的现状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聋哑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且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之间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存在很大的关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的现状、验证国外对于自我妨碍的研究结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普遍性。采用分层加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量表等测量工具,对我国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一系列预测指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性别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2)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在年龄上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3)中学生的任务目标取向和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自我目标取向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4)中学生的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等预测指标与锻炼自我妨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5)身体自尊、自我效能等变量在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与锻炼等级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已经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而健美操运动与心理效益的关系尚未被具体清楚阐述。通过近年来国内健美操与心理效益的研究回顾和总结,结果发现健美操运动对人格、身体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三个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发现国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对研究结果应该谨慎推论。为今后研究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对香港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身体自我描述问卷”为研究工具,研究体育锻炼对香港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被试为香港某大学的56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周的体育锻炼之后,男性被试在身体活动、运动能力以及整体身体自我三方面的自我概念较锻炼前有显著性提高,女性被试在协调性、身体活动、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自我、外貌、力量、耐力(体能)以及整体自尊等方面的自我概念较锻炼前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环境、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社会认知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考察环境与中学生锻炼态度的关系。采用量表法对1 200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中学生身体锻炼态度男生优于女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2)自我效能感是预测中学生身体锻炼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的重要因子,环境因素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及行为意向产生影响。(3)学校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小于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社区环境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锻炼态度影响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关系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身体锻炼对羞耻感的影响,对215名初中2年级学生进行了身体锻炼和羞耻感的问卷调查,并根据身体锻炼量表中的得分将学生分成3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的4个维度以及羞耻体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锻炼量对学生的个性羞耻、行为羞耻、羞耻体验有显著影响,而对身体羞耻和家庭羞耻的影响不具显著性;中锻炼量、小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锻炼量组学生羞耻感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体育锻炼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T检验、方差、相关性分析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家庭所在地和父母婚姻状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体育锻炼不同等级对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除在生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余四个维度上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运动锻炼、人格特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集体问卷测试,分析了运动锻炼及其相关因素对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能力知觉与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相关,运动锻炼的水平与中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性关系。中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水平和努力程度对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个性人格特征影响锻炼的兴趣,而努力方式受性格的制约,心理健康与运动锻炼存在着显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心理测量方法,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自我概念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模式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具有显著影响,并在自我批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概念总分各方面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即:(1)实验前后自主学习模式班的中学生在自我概念上存在明显差异;(2)实验后自主学习模式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班之间有明显差异,并且自主学习模式班的中学生自我概念较传统教学模式班的学生更为积极。结论:自主学习模式对中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六、七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自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身体自尊具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具有显著作用;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频率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量对身体自尊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差异存在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田归林  宋兴  刘强 《湖北体育科技》2014,(3):254-256,214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心理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雅礼实验中学学生的身体自尊状况进行调查,探究初中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雅礼实验中学学生的身体自尊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总体上男生好于女生,初一学生好于初二学生。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贺青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111-1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溺爱问题也愈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战略目标是极其不相符的,基于此,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加强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一个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最佳阶段,优化中学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对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以体育教育为基础,对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实践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朱波涛 《精武》2012,(11):91-92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一直延续着高中阶段惯性,女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委从增强大学生体制和培养毅力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大学生冬季每天要坚持长跑的计划。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加之大学女生的生理特点,长跑训练一直是大专体育活动的难点。根据大学女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从长跑的好处、运动量的确定、长跑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长跑运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锻炼与人格特征、运动兴趣、坚持性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学生的人格特征总体表现为外倾而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城乡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心理健康差异;②学生参加运动锻炼的重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满足心理需求,锻炼的兴趣主要受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制约;③运动锻炼与外倾和稳定性人格特征密切相关,知觉能力强和运动水平高的学生有着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