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以第13届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为视角,审视改革价值、探寻改革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具有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助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三大价值意义。继而提出秉持竞技功能、不可顾此失彼,遵循办赛规律、不可混为一谈,强化引领作用、不可蜻蜓点水,加大改革力度,不可走马观花等"冷"思考。提出建立独立的全运会群众组赛事体系、构建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行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第13届天津全运会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为视角,审视改革价值、探寻改革不足、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增设群众组赛事改革具有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助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个国家战略和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三大价值意义。继而提出秉持竞技功能、不可顾此失彼,遵循办赛规律、不可混为一谈,强化引领作用、不可蜻蜓点水,加大改革力度,不可走马观花等"冷"思考。提出建立独立的全运会群众组赛事体系、构建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推行全运会群众组赛事市场化运作模式等优化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低碳生活与全民健身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生活的理念与全民健身,对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低碳生活与全民健身进行互融研究.低碳生活的理念加强了全民健身的内涵建设,全民健身是低碳生活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努力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社会文明体系,需要积极树立起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全民健身文化,更好地发展和宣传“低碳”的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4.
以依托CCTV资源发起的群众体育赛事"谁是球王"为例,分析在新的媒介生态格局下群众体育赛事的策划与营销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预期的赛事传播效果。主流强势媒体是群众体育赛事成功的根本保证,受众本位是群众体育赛事传播的核心要义,传播理念更新是对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媒介使命。  相似文献   

5.
李克梅 《体育风尚》2020,(1):198-199
2019年,中国马拉松产业依然在"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从2010年马拉松注册赛事仅有13场,短短9年时间,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实现了100倍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将超过1900场。在赛事审批放开、地方政府和公司企业办赛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一项赛事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对志愿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何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如何与志愿者携手共同实现马拉松比赛顺利举行,均成为马拉松管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马拉松志愿者参与动机的角度出发,分析马拉松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以满足其动机为抓手,提出相对应的科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祝明慧 《体育师友》2011,34(6):46-47
以生态文明延伸出的低碳健身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低碳健身理念的高校体育教育理论诉求以及低碳教学模式,并提出轻体育的概念,旨在指导高校体育教育应减少能源、资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全世界举办大型运动会最多的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堪称一次无与伦比的"极品",之后有广州的亚运会、深圳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还要举办的南京青奥会。除了全运会,还有农民运动会、城运会、大运会、中学生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及一些国际性的单项赛事。这些运动会让全世界领略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每一次大型运  相似文献   

8.
随着路跑的悄然兴起,标志性的马拉松赛也变的异常火爆,但是多次发生的马拉松猝死事件也暴露了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中的很多问题,如政府机构办赛动机错误、赛事组委会经验不足、管理上有疏漏、媒体对马拉松的片面报道误导大众等,这些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马拉松猝死事件的发生。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此类事件进行分析,建议政府部门从根本上改变办赛观念;组委会贯彻落实服务跑者的理念;媒体积极正面的引导大众科学有效的健身,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马拉松猝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健身气功推广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更多的关注健身气功比赛,挖掘其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魅力,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造就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品牌赛事,丰富我国全民健身的多元化产品供应,促进我国健身气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11届全运会文化遗产是指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普遍价值和延续影响的独特精神财富,其文化内涵和精神诉求主要包括水上运动文化的崛起、和谐全运理念的确立、品牌全运意识的觉醒和全民全运理念的革命.十一运会的与众不同在于水上运动文化的城市品牌化、和谐全运区域影响最优化、办赛模式标准化和全民全运理念品牌化.十一运会文化遗产:增加城市品牌魅力,丰富全运文化内涵,提升全运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诠释北京"科技奥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即"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都与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现科技奥运,毫无疑问地要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成果作为基础;实现绿色奥运,需要全面注入科技要素;实现人文奥运,则包含着更为深刻的科技内涵。因此,有必要解读科技奥运的概念和内涵,了解科技与奥运的关系,展示北京"数字奥运",并探讨科技奥运的实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理念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技奥运"与"绿色奥运"所包含的内容。几乎已成为人们对举办奥运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对这两个方面的评价上,也仅是"好"与"更好"间的区别而已,并且在科技与环境领域,更多体现的是普遍性,而较少独特性。"人文奥运"则有所不同,它最有利于体现北京奥运会的独有特色和亮点,最有利于实现"举办一届独一无二的奥运会"的期望。因此,深入开展对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使奥林匹克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实现北京"人文奥运会"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所带来的"后奥运"效应,凸现北京"人文奥运"非物质文化奥运遗产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口号.最近提出"数字奥运",它是2008年奥运会的亮点,是"科技奥运"的时代特征,"人文奥运"的弘扬手段,"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现就北京数字奥运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作一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与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奥运会增强了人们的健身意识,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全民健身工程不断完善,促进了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绿色奥运”理念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科技奥运”理念为人民群众树立了科学锻炼的观念,“人文奥运”理念是对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北京“绿色奥运”理念将环保建设这一领域注入奥林匹克运动之中。2008年“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将对加快实施中国城市的环保规划,促进现有生态环境的改造,加强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为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将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文奥运"的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也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出的新理念。它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对“人文奥运”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实现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的对策。即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等。  相似文献   

17.
缪佳 《体育科研》2023,(1):49-54
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是197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也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让体育场馆进入艺术的殿堂,也让奥运惠及普通百姓。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在建造过程中秉承奥运为城市发展服务、为大众健身服务的理念,使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场馆影响深远,也给予我们建造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园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奥运会圣火伴随手拉手世界和平之乐熄灭之后,通过奥运精神的沉淀、推广和宣传,对人文素养、大众健康理念、健身意识、全社会文明程度的促进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我国通过举办2008年奥运会所体现出的奥运精神和奥运会蕴涵的丰富教育理念、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将对中国学校体育带来的巨大影响与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解读与展望2008北京"绿色奥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阐述"绿色奥运"理念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的价值.面对"绿色奥运"总目标,分析2008北京"绿色奥运"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