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最早为项羽立传,对项羽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在诗人笔下,项羽又多以“悲剧英雄”的面目出现,揄扬者居多。而在通俗文学作品中,项羽却蜕变成了一位“恶神”,狂妄自大、色厉内荏、褊狭、荒唐。本文姑称之为项羽的“第三种面目”,并从《南史》、《太平广记》、《人中画》、《西湖二集》中钩稽出相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3.
李淼 《大观周刊》2012,(9):36-38
《史记》以十二本纪开篇,足显其于纪传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史记》成书两千年来,内容错乱,真讹交杂,莫辨其实。故笔者以不才之学,针对先秦诸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所存疑问,加以辨析,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4.
《项羽本纪》《正义》:音佳。顾野王云青白色也。《释畜》云:“苍白杂毛,骓也。”(中华书局本,334页/3行,下同)按:此为史文“骏马名骓”的注文,“音佳”为“骓”字注音,“佳”字当为“隹”字之讹。中华书局校点本所据底本金陵书局本原不误,中华本当系排印之误。 《律书》《正义》:蕤音仁佳反。(1247/1)按:“佳”字有误,金陵书局本原作“隹”,是也。中华本亦系排印之误。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人好作悲秋文字,这自然与秋气衰杀有关。故宋玉即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之叹。嗣后文士亦多承此悲秋意绪。尊荣富贵如曹丕,亦难免有“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之感,面对“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之秋色,不禁兴起“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杂诗》之一)的悲凄,更遑论一般落拓文士了。这一悲秋意绪即如诗圣杜甫亦复如是,其“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即是明证。故秋总与悲联结,似乎已成古诗词中的常规。然而也有不如此者,如中唐“诗豪”刘禹锡《秋词》之一即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谓别具一格,令人顿觉清旷。刘禹锡笔下  相似文献   

6.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刘洁修著《汉语成语考释词典》(1995年版)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语: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听从张良的计策,烧掉沿路的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用以打消项羽的疑虑;随后率兵偷度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打败了楚将章邯,又回到了咸阳。事见《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后来在传说中把此事归在韩信身上。语见《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古今小说》以及《元曲选》之《赚蒯通》第四折、《气英布》第一折。  相似文献   

7.
杂文与新闻,这似乎是相隔甚远的两码事,我却把它们捏到了一起。记者习惯于用事实说话,到哪儿就去拜访事实,寻求事实,记录事实。然而,十多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如果缺乏杂文修养,报道太实在了,反而有先之“死”。其实,我国伟大的历史家,也可以说伟大的记者,在描述事实时,总是赋予形象思维,赋予意境的。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中国记者的祖师爷有两个:一是司马迁;二是司马光。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代表作。《项羽本纪》中“四面楚歌”的意境.作为成语流传至今,并且还要流传下去。司马迁在每篇“本纪”、“世家”、“列传”的后…  相似文献   

8.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含意,便欣然忘食。”晋代大传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的这句话,把读书人在书海漫游中逢知音、起共鸣、得新意而欣喜若狂的心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最近读陶同的新著《全息正负美学》,便有这种“欣然忘食”之感。书中提出的许多新的美学命题,例如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全息(±)美、(±)美是生活形象反馈信息、艺术是对(±)美创造性的加工和外化、审美直觉是模糊形象的对照与(±)美的开拓;审美感情是主体对(±)美的编  相似文献   

9.
编后,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议论性文字,旨在补充和深化报道的中心思想。它在帮助读者领会和理解消息、通讯的价值、意义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锦上添花。 编后始于何时?有研究者认为,是司马迁首开编后写作的先河。附于“本纪”、“列传”后面的“太史公曰”,实际上就是一种编后性质的文体。过去读《史记》,着眼于历史事件、人物比较多,最近重读,觉得“太史公曰”的写作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写编后很有启迪。这里借助“太史公曰”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读传记,由于传主的人品、行状的不同,那感受是不会一样的.一部《史记》“太史公三百篇”,“列传”七十篇占了一半多,“本纪”.“世家”中也不乏公认的传记,但读“游侠列传”和“酷吏列传”,或扼腕或发指,那观感定会迥然不同.我读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替人列传的传统,从太史公的本纪、世家、列传算起,已经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了。不算野史、私集,光“二十四史”里,有幸被列上“传”的人就够得上是数以万计了。但是,查遍这些被列传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草泽英雄,可说是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恰恰就是没有编辑和记者。作为一个编辑,未免感到一丝遗憾。虽说记者这一行产生较晚,但编辑却是历史极为悠久的——如果从孔老先生算起,比《太史公》列传还要早得多。这期间,无数  相似文献   

12.
三、报纸编辑美的表现形式如前所述,报纸编辑美熔铸了编辑的创造性探索与实践。那么,构成编辑美的因素有哪些,或者说,报纸编辑美以什么表现形式给人以审美感知?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种。1、综合美。大凡事物的美,总是先“汇天下之精华”,尔后才“扬独家之优势”,因此,可以说综合是构成事物美的最普遍形式。报纸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方寸版面云集天地间世事兴衰、人生悲喜、五谷收潘、虫鸟瞅鸡等现实的运转变动,以鲜明地显示自己独特的优势,展示报纸编辑美的风韵。世界之大,每天的信息浩如烟海,错综复杂,报纸刊载的仅仅…  相似文献   

13.
第二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出版(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第四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著作(二)史学、地理学两汉时期,史学取得了重要成就。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和东汉班固的《汉书》,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部名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原名《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大约东汉以后才有《史记》之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记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一事为人津津乐道,此事即高祖斩大白蛇,《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对其都有记载。事件所引申的含义是为了突出高祖自身之神异及其合法性。自古以来,亦有文人墨客循着这条思路对此事加以解读,明朝陈霆在《两山墨谈》卷五认为"羽自称霸王,建置侯王,偃然帝尊矣,高帝灭之,故日杀白帝子。羽号西楚,则白帝之应也。"(中华书局,1985年,页42)将项羽视作白蛇,认为高祖斩大白蛇是其灭项羽之  相似文献   

15.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6,(3):38-41,58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前者是刘邦的《大风歌》,后者是项羽的《垓下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力拔山兮气盖世”,两首歌,一开口都是出语不凡,语惊四座。刘邦,沛县人,因地而名,有沛公之称。项羽,下相人,《地理志》载:“临淮有下向县”,“沛国有相县,其水下流,又因置县,故名下相”。刘邦,项羽,两人同乡,喝一条河水长大的。难怪两人一开口就皆唱出了不同凡响的歌。尽管这歌声与现在远离两千多年,听来仍然还是那么慷慨悲凉,那么有穿透力,夺人魂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媒体经营的类型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媒体经营的类型1.经营与媒体经营管理的概念“经营”一词,就其含义来看,内容相当广泛,《辞海》从三个方面考证经营的含义:(1)本谓经度营造.语出《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引伸为筹划营谋,如惨淡经营.《史记·项羽本纪赞》:“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丰亡其国”.(2)犹往来。“《楚辞·九叹·怨思》:“经营原野,杳冥冥兮。”王逸注;“南北为经,东西为营.言以放行山野之中,但见草冥冥,无有人民也.”《后汉书·冯衍传下》:“疆里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经营,犹往来。”(3)…  相似文献   

17.
续补《太史公书》自杨敞逐渐布之于众后,被好事者添足续貂,屡屡层出,甚令人有难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前人为拨开层云重雾,留下了很多劳绩,但许多问题仍在纷纭聚讼之中。首先,必须弄清《太史公书》记事的时间下限。下限既明,则今本《史记》中所记“下限”后史事,便当为后人续补的了。《太史公自序》说,《太史公书》“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又说:“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司马迁本人的说法就不完全一样。而《集解》、  相似文献   

18.
报告文学既要真实,又要艺术。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必须从认识上和写作艺术上解决问题。能不能结合呢?是肯定的回答。我国历史悠久的记传文学和记实散文就是力证。象《项羽本纪》、《苏武传》、《赤壁之战》、《醉翁亭记》、《肥水之战》、《游龙门记》、《左忠毅公逸事》等等,都是既真实,又艺术,既是记史记事,又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文学创怍。这是举世公认的。虽然  相似文献   

19.
审美是对美和丑的判断、辨别、领会、评价、把握与认识。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如何在编辑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追求作者撰述之美,编辑修改加工之美,编排印刷装帧之美,从而达到编辑美的境界。重视编辑审美的研究,对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  相似文献   

20.
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基本立足点,在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政体中,君权的地位至高无上、不容置疑,这一点早在商鞅变法时期即已确立。太史公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的"事皆决于上"也从侧面佐证了秦朝的君权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