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将后现代“网络灵异小说”和前工业时代“志怪小说”合称“鬼怪文学”,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理论观点——“文化守恒”。以物态化文化的特征“社会秩序”为切入点,阐释不同社会背景,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形成相似的文化现象。进而又从文化的精神特征“自我说明”阐述“鬼怪文学”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现代生活的主要部分之一,不容置疑。论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析广告文本,引申原创理论——文化守恒,并结合符号学观点,提出关于"广告文本的非物态化审美空间"的概念。旨在探讨广告对现代消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以期提升现代人的审美境界,完善和谐社会的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后诞生的中国现代新诗并没有如过去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属于“舶来品”,它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血脉联系是无法割断的,因而物态化也就成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最重要的文化取向之一。这一物态化精神在现代诗歌里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对个体抒情方式的某种约束,对社会感怀的某种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图腾文化,介绍了图腾文化的源流,论述了图腾在服饰上的物态化体现及常见的物态化手段,分析了服饰图腾的缤纷化特征,以及在不同民族和相同民族的不同支系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并以动物图腾中常见的老虎、公牛、神鹰、犬、蛇和青蛙为例,归纳了常见共用图腾纹样及其共有民族,总结出服饰图腾纹样的广谱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A、环境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的周围的情况和状态。文化环境是指人的客观存在的周围的文化情况和文化状态。这里的“客观存在”明显将一种“精神”现象物态化了,因为文化环境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物态化的现实,还包括精神领域中的现实形态,所以,文化环境又是这二者的统一。在纵向座标中,文化环境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划分没有严格  相似文献   

6.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它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更是一种符号象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物态化形式之一,其中凝聚了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深厚意蕴。本文从旗袍的产生和发展衍变入手,旨在探析隐藏在其后的中国传统审美心理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赵贞吉一生与佛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内江佛寺密切相伴,而佛寺作为古代社会公共核心区之一,它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佛寺在赵贞吉的精神生活和诗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宝鸡陈仓寿奉寺的民俗元素为研究对象,以民俗艺术学主体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寿奉寺文化内涵的陈述,细化认知主体对佛寺文化内涵的多重感悟,以此明晰文化内涵在佛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3,(9):F0002-F0002
<正>文化是教育生产力,是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全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兴校之路。"雅致"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场地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物态文化建设上立足校园面积小的实际,以"雅致"为格调,在教学设施、学习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方面,贴近  相似文献   

10.
审美的地域性差异是普遍的文化现象,这种差异源自特定区域的文化、物质和生产方式状况,同时受制于隐在的审美制度。徽州文化语境影响到审美理想的生成和物态化形式,由此发展出独特的审美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旅游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中国旅游化在物态,制度,行为,心态等化结构上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旅游化课的教学应该以这些特征为主干线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泰国清迈省和南奔省几座佛寺的田野调查,发现泰国清迈地区南传佛教的艺术风格是较为多样化,同时受着孟人文化、印度文化、蒲甘文化、兰那文化以及泰国中部地区文化的影响,此外,一些佛寺里甚至还发现有汉传佛教的痕迹.这期间必然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因此,依据对泰国清迈地区部分佛寺的田野调查,对泰国清迈地区南传佛教的佛寺艺术风格和佛寺历史的情况进行一个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普洱傣族佛教建筑及其文化保护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傣族村寨的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要数佛寺和佛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孟连中城佛寺、景谷迁糯佛寺和孟连大金塔、景谷塔包树·树包塔等。佛寺不仅是傣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集傣族文化教育、史料收藏和艺术展示为一体的场所,对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和保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创建富有童趣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个性鲜明的物态文化不仅美化校园,更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是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中,我们力求创设美丽温馨、无限遐想、无穷探索、自由释放的氛围,从而提升校园愉悦感,使生活其中的师生员工如沐春风,如沾  相似文献   

15.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位于古代印度-犍陀罗与西域两地之间,是丝绸之路上佛教向北、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其早期佛教的发展对西域佛教的历史文化面貌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从佛寺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的布局进行梳理和类型学分析,将其归纳为“印度式”“犍陀罗式”“巴克特里亚式”三种典型布局类型。进一步考察西域地区早期佛寺中的文化元素的来源,可以发现西域地区古代佛塔形制及佛寺整体的配置均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人咏长安佛寺诗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不同时期,反映了长安诗人喜游佛寺的文化风尚和唐代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不同时期佛教政策的差异、长安佛寺文化的流变,折射了唐代文人对现实政治、宗教信仰、时代盛衰等问题的深切思考,具有丰富翔实的认识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中颇具意蕴的物态文化和民俗文化意象,画面清新,诗意隽永,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也反映了中国绚丽多彩的民风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唐诗佛寺辑考,虽细微但颇有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它涉及诗人行踪、心态与思想变化的把握及唐诗内容的正确理解,属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文章鉴于学界已有成果的疏漏与缺憾,以《全唐诗补编》所载唐诗佛寺材料为线索,分别对《唐五代佛寺辑考》失载或已载而甚为简略部分佛寺加以考索,共辑考出真寂寺、乌牙寺、法台寺、碧沼寺、御题寺等佛寺有关情形,另对部分涉及佛寺的诗题及出处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论文提出文化守恒的理论,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两种力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的守恒。文章就海派文化产生的天时地利,诠释文化守恒的一种力“环境规律”:就海派文化寻常巷陌的内涵,诠释文化守恒的另种力“理念说明”,进而解读海派文化守恒的审美能量。从文化的特质交融性、可塑性及创造性对文化最基本的体现居家、服饰、饮食三方面进行审美解析,原创性归纳为:上海人居家意识中雅致情怀的欣赏美;服饰理念中精心追求的展示美;饮食态度中考究的享受美。重塑海派文化使我们看到了被唤醒的东西,以美求实,以实求美。  相似文献   

20.
音乐的意象是非物态化的,这种非物态化的意象被音乐家演绎成音乐的独特语言.这种语言符合生命的律动规律,所以能引起人情感共鸣即是音乐的审美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