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福利”是我国垄断行业尤其是公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但是人们从来没有把它和腐败挂上勾。在两会期间,不少委员提出了,在我国垄断行业中长期存在着的“垄断福利”实质上就是一种“福利腐败”。政府部门和公营企业应该如何转变其观念,采取何种方式来治理垄断行业存在的“福利腐败”成为了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利绩效的碳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国平  曾莉萍 《软科学》2011,25(1):71-74
将碳生产率划分为基于经济绩效的狭义碳生产率和基于福利绩效的广义碳生产率。通过情景分析,认为中国应采取"C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福利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发展。然而中国的现状与"C模式"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提出"两个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日益普及。有关动物福利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当前,立法保护动物福利已经成为国际总体趋势,在此情形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立法体系,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以及对推动我国相关立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物福利立法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日益普及。有关动物福利立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当前,立法保护动物福利已经成为国际总体趋势,在此情形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物福利立法体系,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以及对推动我国相关立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弹性福利计划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攸立  傅宇  姚辰松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4):201-202,206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明确弹性福利外包—这一弹性福利计划的未来发展趋势,给出弹性福利外包产生的理论基础,并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两个层面分析弹性福利外包产生的驱动因素,其中特别强调企业的内部因素是推动弹性福利外包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各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税收杠杆作为调控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试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揭示福利计量分析的发展对完善和健全我国土地税收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和谐人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目前,我国住房福利政策不够完善.中低收入者住房福利模式的建设与完善工作面临严峻形势.针对以往住房福利制度的种种缺陷.拟借鉴国外和我国试点地区住房福利的成功经验,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住房福利框架--梯度住房福利供应模式.这种梯度模式又下辖两个阶梯式供应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针对不同目标对象的梯度式住房实物供应;第二个环节是建立在第一个环节基础上的梯度住房补贴供应.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评估及其驱动效应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最少的自然消耗实现人类福祉最大化,促进可持续的福祉提升,是生态福利绩效概念的核心内涵。本文通过构建生态福利绩效模型,将生态福利绩效模型分解为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两个驱动效应,应用DI指数和DEA-ML指数分别对影响中国31个省域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和经济增长的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及分析。研究表明:① 2006—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在空间上呈“京津沪率先提升,然后由东向西”拓展态势。② 2006—2016年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增速明显慢于人均生态足迹增速,使得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整体呈下降趋势。③中国人类福祉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对脱钩,人类福祉增速慢于经济增速。中国31个省域分为中福祉增长和低福祉增长两类,其中内蒙古、黑龙江、广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云南11个省域为中福祉增长类型,其他20个省域属于低福祉增长类型。④ 2006—2016年中国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⑤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提升整体由福利效应和生态效率共同驱动,根据驱动效应分解和生态福利绩效的变化情况,本文将中国31个省域生态福利绩效分为经济主导提升型、福祉带动提升型、福祉滞后下降型、经济滞后下降型、总体下降型5种类型。本文深化了对生态福利绩效变化的驱动效应的认识,对中国不同类型省域采取差异化的生态福利绩效提升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本文运用熵权法-超效率SBM和空间相关分析,以京津冀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5-2017年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大多数城市呈现波动上升最后趋于平稳态势。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观察分析2006、2010、2013及2017年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类变化图的变异,发现中心地市北京、保定、廊坊以及沧州主要形成高值聚集区;边缘地市邯郸、邢台、唐山和张家口组成低值聚集区,这就需要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经济生态福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蕾 《科技广场》2006,(12):18-19
动物福利壁垒是指一国制定种种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与标准,使他国的动物及相关产品在进入本国时受阻,甚至无法进入本国。它的形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着重探讨动物福利壁垒的定义、形成过程、我国动物福利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卞国凤  刘娜 《未来与发展》2010,31(6):20-24,19
乡村互助建立在乡土文化传统基础之上,是乡村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时至今日,乡村互助传统虽然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变化,但仍在乡村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民间"福利保障的角色。因此,在建设乡村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对于乡村互助这一民间福利传统利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乡村建构的正式福利体系是否有效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乡村福利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解读胡曼丽、付广荣事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间福利组织的现状与所存问题,借助里贾纳·E·赫兹琳杰的非营利组织管理观,为中国民间福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与恢复大众对福利事业的信任与支持寻求一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汤茜草 《未来与发展》2011,34(1):19-21,18
住宅福利一直是福利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当福利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拓展时,其普惠式的趋势就相当明显,更多的受益群体将纳入到住宅福利体系之中。随着我国住宅供应梯次体系日趋明朗,处在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的住宅福利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开展对中产阶级住宅福利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解决这一群体住有所居的福利目标,更多的是通过这种研究来关注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稳定和谐所起的重要作用。福利社会学的福利研究框架,行动者与社会相互建构的理论以及诸多关于政策本质的研究都为这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低保对象一定程度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问题与提高低保标准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城市低保标准的消费支出替代率发现,中国低保标准水平仍然偏低。这表明,城市低保标准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低保标准水平提高后导致的担心之一是福利依赖。对低保标准的最低工资替代率和各地福利依赖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低保制度的福利依赖问题并非低保标准水平过高,而是附加在低保制度上的种种其他福利。低保标准提高后另一个担心是财政支出增加。在消费支出替代率提高后分别假定低保人数不变和增加的情况下,对低保财政支出增加情况进行测算发现:财政支出增加较大的主要是人口众多且经济欠发达的省市,而支出增加较少的主要是经济最不发达和最发达且消费支出替代率较高的省市。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78—2011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Akino和Hayami提出的技术变动福利效应模型考察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并没有促进农户福利的改善,消费者分享了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绝大多数福利,反映出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剩余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是非均衡的,技术进步的分配效应具有非均衡性。最后提出保障农户福利、实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通过增加竞争者的模仿难度、防止农业踏车效应的产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国经济剩余模型的农业技术进步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11年粮食生产与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粮食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大国开放条件下农业研发的经济剩余模型对粮食产业技术进步的福利效应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开放条件下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粮食生产经济总剩余增加,粮食贸易总量的提高对农户福利的改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农业技术进步的福利分配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具有非均衡性,生产者剩余占经济总剩余的72.58%,消费者剩余占经济剩余的27.42%,福利分配偏好于生产者.  相似文献   

17.
福利国家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把“福利”看做国家的最主要特征,主张由国家承担公民的保障责任。围绕该制度,“福利国家”论者提出了混合经济、收入均等和公民权利等理论,强调了福利救助中国家的义务和个人的权利,对于提高我国老年人福利水平,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内涵分析为切入点,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目标导向、队伍培养、评价设计等维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立体多维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模式,明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的实施路径,进而增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福利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的发生会带来福利成本,这一成本究竟有多大,这是学者们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2—2014年我国GDP、货币供给量M1和名义利率的相关数据,通过参数估计获得我国半对数和双对数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消费者剩余模型估算不同货币需求函数形式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并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双对数形式货币需求函数下的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大于半对数形式下的福利成本,而且通货膨胀率越大,福利成本也就越大,所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是提高我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的基础上,测算2000—2010年间我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通过LMDI因素分解法探讨影响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中国短期碳排放福利绩效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呈逐年下降趋势;(2)驱动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排放比率,所有年份的可持续发展效应小于0,表现出抑制作用;(3)到2015年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预测值为0.062,减排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