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相似文献   

2.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中心,而“境界说”的核心概念是“真”。“真”是王国雏整个文学批评理论的出发点,是衡量作品的基本标准。他在《人间词话》中通过品评词作阐述了“境界”之“真”的具体内涵。在众多词人中,王国维对李煜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文拟从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这一视角,从艺术品位和创作论上探讨其“境界说”之“真”。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强调文学的形象性,他的“隔”与“不隔”的理论实际上是对文学的形象性的论述。王国维说的“不隔”,就是“话语都在目前”,指的是形象鲜明;他说的“隔”,就是“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实际上指的是形象的模糊性、不清晰性。他要求文学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反对形象模糊、“终隔一层”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他的小说研究中并未明示其受动于易学的依据.但是,善用易者不言易,因为易已如盐化水融入他的思想了.细究起来,易学思想在他的小说理论中起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苦痛一解脱的创作动机理论,二是"观人生"的创作储备理论.  相似文献   

5.
略论“实录”理论对古代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史传理论中的“实录”理论主张对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批评的巨大影响.“实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发愤著书”说与“春秋笔法”“说作为”“实录”理论的主要内容,对明清小说创作与小说批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录”理论并不完全排斥虚构与想象,这对小说创作和小说批评中的写实思潮及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但“实录”理论中的“劝戒说”的影响则主要是消极的.研究“实录”理论及其对古代小说创作和批评的影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是旧中国最早引进西方康德、叔本华等资产阶级美学家的美学思想,用来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戏曲,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美学的启蒙者,同时他又深受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在他身上体现了努力使西方近代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体系,包含有“古雅说”、“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和“境界说”等一系列论点。其中,在今天最有美学理论价值的是“境界说。”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他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他是运用西方美学理论评论《红楼梦》的第一人,其悲剧理论的基础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美学观。王国维通过“解脱说”,“优美、壮美说”,“三种悲剧说”,深刻剖析了《红楼梦》的关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学中“境界”一词非王国维先生首创,然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词确是独具韵致和深意。与严沧浪“兴趣”说以及阮亭之“神韵”说不同,王国维之“境界”实指词之特质,是词作者心灵本质的纯粹表露,是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显观。同时,词的“境界”还是评判词作优劣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意境”又称“境界”,是王国维词论的理论核心,他在《人间词话》及其《删稿》、《附录》的论述中,始终坚持了这一评词标准。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对近代学术的创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治学理念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严谨塌实,注重客观;讲究悟性,追求创新;因地制宜,深入浅出。王国维系统的治学理念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王世贞的文章学成就受到学界的公认,但在应用文创作的得失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实际上,从应用文创作格式化与规范化的要求上来看,王世贞的创作不仅量繁质高,也中矩合度,甚至还能在规范中求变化,并透露出复古派文章向晚明性灵小品文过渡的气息,实为王世贞文章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美学是中国近代美学和现代美学的交汇点,是中国传统文论思想的继承和总结,也是中国新文艺的先声。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传统文论的精华,形成了“天才说”和“游戏说”、“苦痛说”和“古雅说”以及“境界说”等重要的文论思想。它们分别从文学创作的起源、审美尺度、审美特征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的作者非王世贞莫属。根据有四:①“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并非地名,而是运用藏词艺术手法隐含作者姓王,是一个孝子;②弄珠客《序》采用析字格手法,表明《金瓶梅》的创作主旨是嘲弄姓朱的皇帝;③王世贞的父亲王Yu被杀与嘉帝有直接关系,替父报仇是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主要动机和根本目的;④作品中的明代三个真实人物是王世贞的暗示性符号。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王跃文一直被称为官场小说第一人,其实是一种误读王跃文的小说创作既包括官场小说,也有乡土小说.尤其是近期中短篇小说集《漫水》的出版,更显示出王跃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实绩、就官场小说来说,王跃文的创作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艺术均明显高于时下流行的其它官场小说,并且达到优秀政治小说的高度《漫水》则承接五四以来乡土文学的传统,以鲜明的现代意识与忧患意识对现代文明是如何破坏和影响传统乡村文明进行了深刻揭示.尤其是对乡亲们的美好人性的书写以及对压抑人性破坏人性的时代、政治、历史、文化等等作出了有力批判。因此,对王跃文及其小说创作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不仅可以避免对其误读,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一、《爱月美人图》即《金瓶梅》别名,77回的《爱月美人图》题诗即《金瓶梅》代序言,《爱月美人图》题诗后的作者署名“三泉主人”(王采)即《金瓶梅》作者署名。二、“三泉主人醉笔”的署名、王招宣府的故事情节和77回的回前诗表达了作者王采写作《金瓶梅》的动机。三、在《金瓶梅》所暗示的时间、地点找到了王采的历史资料,他是万历初年的徐州判官,判官的两个官厅所在地“新河口”和“河下”都被写入《金瓶梅》。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建立了中国近代系统的悲剧美学思想。本文试对王国维与尼采的悲剧美学思想作一比较,以考察尼采对王国维悲剧思想形成的影响,增进对两者悲剧美学思想的理解,同时对中国现代悲剧的发展也做一些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