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2021年,被称为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元宇宙”(Metaverse),已经呼啸而来,频繁登上各大媒体头条,不可避免地进入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2022年2月8日,《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2022年2月26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开放教育研究》编辑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辑部、《基础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元宇宙与未来教育”线上学术研讨会,涉及教育元宇宙的技术迭代、理论重构、价值导向与实践应用等议题。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元宇宙的出现对当下教育将构成何种挑战,又会对未来教育产生何种影响,亟需由概念的“热炒作”转向理性的“冷思考”,避免盲目跟风,不断明晰教育元宇宙中的教育价值导向、实际应用取向和质量提升方向,更需要“学术性”“建设性”“实验性”的研究与实践,坚守教育立场并始终保持对“技术至上”和“技术主义”的清醒与警觉,这些有待回答的问题也为教育学术创新引来源头活水。为持续推动和深化这些具有前沿...  相似文献   

2.
元宇宙作为一种整合多种智能技术而产生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新空间,其沉浸性、交互性、融合性和共创性特征将赋能后疫情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态变革。元宇宙将会重构创新创业教育的时空场域、形塑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样态、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心理。元宇宙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场景从“技术在场”到“具身体验”;学习过程从“算法推荐”到“个性学习”;学习资源从“虚拟数字”到“数智技术”;学习评价从“知识掌握”到“成长认证”。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应规避数字成瘾、技术至上和数据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是一种整合多种新技术的互联网未来新形态,其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具有巨大的潜力。文章首先指出元宇宙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而教育元宇宙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多元性三个核心特征,并介绍了教育元宇宙的六大底层支撑技术及应用场景。然后,文章从学科教育、非正式学习、职业培训等领域的案例入手,介绍了以VR/AR学习环境为代表的教育元宇宙当前的发展状况。最后,文章分析了教育元宇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教育元宇宙初期的发展从机制、技术、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教育元宇宙为研究教育系统的复杂性和教育的发生发展规律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而研究其应用、挑战与展望为教育元宇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元宇宙为未来的实验教学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实验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类型,随后设计了支持实验教学的教育元宇宙架构,阐述了教育元宇宙场域下的实验教学特征与场景,最后从高校、教师、学生、企业四个方面给出了教育元宇宙场域下的实验教学建议。进一步回答了教育元宇宙场域下能开展哪些类型的实验教学、教育元宇宙场域下开展实验教学时能做什么等问题,以期为教育元宇宙场域下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技术加速变革的社会背景下,探讨新型技术生态如何更好地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对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聚焦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形态——元宇宙,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与元宇宙价值取向的契合度为分析起点,从技术变革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外在呈现的双重视角详细剖析元宇宙助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教育系统关键要素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元宇宙实践框架及应用场景,最后分析技术支撑及实践案例,以期营造技术与社会深度交融、促进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6.
元宇宙(Metaverse)建立在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是沉浸现实和虚拟孪生概念的集合,为使用者构建了一个二元镜像的虚拟社会,搭建了集成社会网络、经济交互、智能决策的新型社会适应空间。教育领域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虚拟元宇宙的特征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发展方向。从教育元宇宙的技术特征和学习特征出发进行辨析,探讨了宏观层面下教育元宇宙对于教育场景的改变和创新,分析了微观学习者视角下的教育元宇宙带来的互动模式和实践质量的提升,并对当下教育元宇宙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语义网络、群体智能为特征的Web3.0时代的到来,教育元宇宙成为了新一代互联网革命下的重要探索议题,深刻影响着未来教育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探究教育元宇宙背景下知识观的革新,既是厘清教育元宇宙内涵的必要工作,也是构建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互构论”视角,解构了教育元宇宙去中心化的特征要素和技术基础,分析了教育元宇宙知识观的技术—社会二元性。本研究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教育评价改革三个现实问题,探讨了教育元宇宙的技术特点和社会的教育需求,通过对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流程再造,充分赋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去中心化知识共创。同时,教育元宇宙也是一种相对的去中心化的知识观,仍然需要中心机构以合适的方式在教育生态、课堂教学和知识组织上发挥恰当的作用。对去中心化的教育元宇宙知识观予以理性、批判的探究,能为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元宇宙通过虚实融合的数字交往深度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路径的同时也面临着虚实融合衍生“去具象化”、圈群闭合衍生“去权威化”、交往耦合衍生“去中心化”等挑战。元宇宙嵌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包括:利用数字替身技术实现多场景共在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开展仿真实践,提升个体创造力;利用沉浸式交互技术营造共情体验,强化教育价值引领。该过程存在诸多挑战,要坚持理论灌输、人文关怀和伦理逻辑,有效规避技术风险,推动元宇宙嵌入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增强现实等技术对“教与学”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元宇宙成为未来教育场景变革的关键趋势。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基础工程,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建构全新实验教学场域,以此来突破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期割裂的问题。基于此,剖析了教师教育元宇宙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设计教师教育元宇宙基本架构,包括身体感知层、智能技术层、教学环境层、云端处理层,其中,教学环境层由物理空间、虚实空间、元宇宙等多维空间组成;最后探讨了教师教育元宇宙落地师范生教学实践中的实然挑战,从加强元宇宙顶层设计和制定技术路线标准、制订教师教育元宇宙课程方案和质量评价体系、探寻基于教师教育元宇宙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复归育人本质和凸显教师生命关怀等方面提出可能的具体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培养高素养、创新型师范生提供理论参考,为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元宇宙是互联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进阶形态。元宇宙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数智技术迭代聚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深刻形塑。元宇宙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输出模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场域和新模式的价值功能。元宇宙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路包括:强化规范元宇宙中意识形态行为,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情境教学模式;实现元宇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互融和有效衔接;依托虚拟与现实“双线”协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1.
Education and Social Media: Toward a Digital Future (2016), edited by Christine Greenhow, Julia Sonnevend, and Colin Agur, is a compilation of essays by leading contributors to the digital and social media movement in education. The chapters within this volume provide a granular look at the current landscape of how digital media is utilized across educational levels, fields of study, and geographic areas. The book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discussing the emerging use of social media in education, challeng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and potential directions as tech-based education continues to evolve. In this review, we situate the ideas presented in Education and Social Media in the functionalist and conflict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further illuminate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learning in supporting increased access to education for marginalized student populations. We discuss how these competing views are both given voice in Education and Social Media, prompting the reader to critically reflect on advantages and dangers presented by increased use of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Topics discussed include online universities, peer-developed curriculum, and differential use of technology based on school socioeconomic demographics. We also suggest areas that have emerged in need of further discussion since the book’s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2.
Migrants, and particularly nomads, are among the most marginalised social groups, and are widely excluded from educational provision, despite pledges of Education For All. The phenomenon of movement itself presents many challenges for both providers, and would-be users,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Around the world, the provision of education for nomads has reflected and been instrumental to particular stances on pastoral development.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explored specifically in the case of a transhumant pastoral group in Western India. The article reveals Education For All as an ideological notion, reflecting values that contradict those of nomadic groups, and argues that the value positions underlying this notion need to be articulated and further contextualised if it is not simply to reflect existing, and exclusive, hegemonies.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educational linkages to persistent conflicts and contemporary security challenges in Kosovo. It reviews some historic foundations, debates and socioeconomic contexts concerning education as a security issue. It argues that poverty and under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failed diplomacy (particularly surrounding a 1996 “Education Accord”)—with inappropriate militarized responses to disputes amidst broader and chronic lack of attention to education concerns—contributed to human rights abuses, violent civil conflict and a major war in 1999. Without justifying violence on either side, the paper shows how both Albanian and Serbs were both responsible for abus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ile education w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he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how education has (problematically) been part of the human security building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fter NATO 1999 while many issues that led to international military intervention remain unresolved some 5 years later. It closes with some reflections on post-war or “post-conflict” education dilemmas, cooperation imperatives and new research challenges for Kosovo.  相似文献   

15.
刘畅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383-38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AI+教育"构建的新型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吴建平院士介绍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的历程。吴院士团队实现IPv6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中国教育科研网走在了世界互联网建设的前列:CERNET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学术网络。“互联网+教育”应用也是吴院士重点关注的内容。结合当前互联网教育现状,吴院士从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教育公平、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方面探讨了教育专网建设的必要性,并界定了教育专网建设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教育专网建设的基本框架和可能带来的教育管理上的变革。他提出,教育专网将提供快速、稳定、绿色、安全的教育服务,作为智慧教育的支撑平台,支撑各种新兴技术对教育的渗透,进而对教育资源建设、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未来教育场景中,教育专网必将成为“教、学、管、评、测”全链条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平台,将推动我国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新的时期,高校教育管理对象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等,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高校教育管理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促进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等,真正实现教育管理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制定《义务教育法》、《国家教育法》等教育法令,形成独特的国民教育制度,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在中小学开展以"犹太复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教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我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知识经济在物质保障、教育观念及教育手段、教育法规等方面所引起的变化,给我国成人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成人教育带来了挑战,如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规模特色的挑战、专业设置的挑战、人才质量规格及发展态势等方面的挑战。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教育思想改变、规模适当扩张、专业和课程设置、现存教学模式改革等基本对策,以应对知识经济给成人教育所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发展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