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5 毫秒
1.
张心雪 《文教资料》2021,(2):166-167,15
送教上门服务是满足特殊儿童需要的安置形式,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实现。本文首先分析贵州省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现状,其次提出送教上门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包括送教上门支持服务内容、送教上门服务支持内容、送教上门心理服务支持、送教上门服务支持环境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2.
送教上门是我国对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文章作者以长沙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例,介绍了"三步"准备、"四个流程"实施、"五有"管理的送教上门、"三四五"工作模式,并认为,送教上门工作需提高家庭的配合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多方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对整合特殊教育资源、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主要研究兰州市城关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推进特殊教育工作的指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整合,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融合教育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是提高特殊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李维峰 《辽宁教育》2023,(24):31-34
送教上门既是特殊教育安置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特殊教育精准化服务的拓展与延伸。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要求,统筹安排学校资源,为那些因疾病和身体障碍不能正常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采用融合教育的方式,为这些特殊孩子提供学籍和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入学率。  相似文献   

5.
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特殊教育事业的行动方向。云南省特殊教育有显著的区域发展特色。了解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状况,是实现云南省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调查云南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状况,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良莠不齐,学生高层次、高质量发展薄弱,信息化无障碍建设缺失,资源中心指导效果不佳,送教上门区域差异大及外部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突出,提出内涵式发展是高质量办学的核心任务,民族化特色发展是高质量办学的突破点,有效的山区送教上门是高质量办学的重要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4,(19):13-13
近日,霍邱县特殊教育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学龄残疾儿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霍邱县重度残疾的特殊儿童送去特殊的关爱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针对贫困山区开展送教上门的实际情况,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秉承医教结合、系统整合、普特融合和互联网联合的教学理念,建立一支由特教学校主导、多部门配合的送教上门教学模式,真正使送教上门利于家庭和利于儿童。本文以案例的形式研究和分析渭源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发展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霍邱县特殊教育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学龄残疾儿童家庭开展"送教上门"活动,为霍邱县重度残疾的特殊儿童送去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本学期以来,霍邱特教学校将"送教上门"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每位教师每学期送教上门的对象,每月送教上门  相似文献   

9.
刘金萍 《辽宁教育》2023,(20):49-51
为了保障残疾儿童的教育权,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特殊教育“零拒绝”,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对辖区内各种原因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努力探索送教上门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殊教育》2023,(3):I0004-I0004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2013年,是我国北疆的一所全日制培智学校。学校组建了自治区第一支送教上门团队。2017年8月,学校承办了全国义务教育送教上门专题现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普特学校校长、教学骨干,高校专家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习、借鉴学校的送教经验和模式。郭勇校长及团队多次受全国各地教育部门邀请开讲座、做培训。郭勇校长被同仁们誉为“草原雄鹰”。  相似文献   

11.
刘发红 《科幻画报》2023,(2):132-133
在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送教上门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送教上门主要是指为重残儿童提供上门教育服务,满足重残学生的受教育需求,积极打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及空间。作为一种全新的特殊教育模式,送教上门服务备受关注,许多学校围绕生命化、生活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全面创新送教服务模式及策略,有效融合文化课程、生活课程、康复课程以及技能课程,逐步创新送教课程体系,真正体现送教上门的融合作用及优势。坚持立体融合、科学评估以及多元送教,保障重残儿童能够接受公平教育。但是在小学数学融合教育中送教上门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及挑战,这些严重阻碍了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落实,不利于重残儿童的数学学习。对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教学行为,调整工作路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深入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董玮倩  昝飞 《中学教育》2011,(4):113-118
特殊教育安置是实施有效特殊教育及服务的重要前提,重度身心障碍学生的安置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对一些无法到学校中进行常规学习的重度身心障碍儿童实施了在家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台湾在家教育体系已经日渐成熟、完善。本文通过对台湾地区在家教育中特殊教育服务的介绍,以期对大陆地区送教上门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的一项惠民工程。论文以扬州江都区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儿童和实施送教上门工作的教师为对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方法,从送教对象、送教教师、送教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县落实送教工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送教上门"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对重度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从目前情况来看,西藏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面临着区域限制、送教形式及送教定位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当地"送教上门"这一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本文就西藏"送教上门"工作进行调查,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西藏"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送教上门工作实施现状,探索送教上门存在的问题,切实改善与推进我国的送教上门工作,通过文献和行动研究发现,我国送教上门工作基本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各地基本采取合理安置、属地负责、任务到校管理、提供专项经费、组建送教队伍等举措,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的机制。但同时也存在送教工作机制不健全、送教管理制度不完善、送教对象评估标准不规范、送教人员专业性不强、送教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完善政策制度、动员多方力量、重视队伍建设、利用科技力量等提高送教上门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文化辉煌。天下为公、政在养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彰显文明古国独特的东方智慧。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背景下,特殊教育传入我国。从慈善救济到养教结合,从自发式、民间性、无组织,到自主型、制度化、体系化,从盲聋学校到特殊教育学校,从特教班到随班就读再到送教上门,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直至高等教育,历经近代化、本土化、现代化,我国特殊教育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体系完整完备、满足人民需要、彰显文明进步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出台政策,明确2013年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特殊教育工作,为低视力、重听、轻度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等特殊儿童提供随班就读、上门送教等形式的特殊教育服务,实现"零拒绝、全覆盖、优质量"。江北区还明确实施特殊教育分类就学的原则,对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中度残障儿童吸收到特殊学校接受教育、轻度残障儿童实施随班就读。同时,江北区教育局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家庭、社区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随着特殊儿童教育安置模式的变革,特殊教育学校也开始增加一个新职能--为本区域普通学校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学、辅导、咨询、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确保特殊教育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正常、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2月22日,上海市召开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该市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将提高到每生每年不低于7800元,目前经费投入明显低于此标准的区县,将在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会上还推出了最新颁布的《关于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经费配备意见》,其中指出,聋校、辅读学校平均班额为6至10人,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4,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1名专职特教教师,随班就读学生在5名以上的,适当增加专职特教教师配备人数;各区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负责对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学生等进行辅导和管理;在特殊教育学校设医务室,配备1名校医,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需要,设置专职康复教师岗位。  相似文献   

20.
“医教结合”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特殊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议话题,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主官,到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再到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他们站在不同的高度,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对“医教结合”进行解读。南通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模式的实施与推进,要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参照,在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关注,基层学校自觉实践的大好形势和宏阔背景下,正视目前“认识不统一、理解不到位、模式不健全、效果不明显”的现状和事实,组建研究和指导中心,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建构“校内康复、送教上门、社区康复”三种模式,建设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中心,建构相对完整的“医教结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