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弹幕效应"的扩展,一种新兴广告形式——弹幕广告开始出现。从多模态组合形式看,这类广告最大的特点即为弹幕模态的增加,它制造或虚拟出互联网式的交互体验,通过弹幕直观传递广告信息、增加广告娱乐性、使得受众产生主体认同。对弹幕广告多模态话语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其运作机制和交际模式,而从多模态视角展开的弹幕广告的问题探究有助于弹幕广告的健康、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娜 《青年记者》2016,(35):8-9
生产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登载的广告,折射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性别、种族、阶级的印象,并且在传播中使这些刻板印象得以固化.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流行,明显的性别歧视信息已经很少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这是否说明传播领域中对社会性别形象的认知发生了改观呢?笔者以早餐品牌Cheerios(中文名称:脆谷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年代所投放的电视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所谓多模态语篇,是指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音响、图像、图表等符号话语,或者说由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①使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语篇中的各种模态(语言和非语言)如何建立各自的语法(文本语法和视觉语法)体现话语意义,各模态如何协作呈现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共同创造完整语篇.②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解读广告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所体现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外宣微视频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多模态传播媒介,承载并融合了解说词、配乐、动画等多模态元素,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本文以中国网推出的中英双语微视频节目《中国范儿》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分别对该视频字幕翻译进行分析,探究各个模态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来诠释整体意义,试图为文化宣传片的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雯珂 《今传媒》2020,(2):43-45
TED演讲风靡全球,不同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触手可及,已然成为最大的网络学习社区之一,其传播思想的力量不容小觑。然而,之前对于TED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层面,演讲中多模态的运用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Sigrid 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为理论框架,分析演讲者的交际模态,低层活动和高层活动的运用,并通过分析模态密度,展现演讲者对同时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注意程度,探析演讲及互动过程中多模态的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枫  李娜 《编辑之友》2012,(6):84-86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的交流和文化传播领域.交际模态也由单一的语言和伴语言模态扩展到包含图像、音乐、动画等的多模态形式.这为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首先阐明多模态外语教材的定义;其次分析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特征:协同化、多维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最后从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领域对多模态外语教材的编写理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对国家和社会稳定具有严重危害性。基于多模态和趋近化理论构建网络谣言的趋近化模型,从空间、时间、价值观、情感和认知五个维度定性探讨网络谣言中的趋近化策略,归纳其常见表达,发现:网络谣言内容具有典型的趋近化特征,普遍采用五类趋近化策略的一种或多种策略;涉及文字、图像、声音、触觉、嗅觉、数字、颜色、符号等多种模态,同一模态可包含多种趋近化策略,并与其他模态中的趋近化策略同时作用;一种趋近化策略还可成为其他类型趋近化策略的先决条件。研究有利于从语言和非语言层面探究网络谣言的认知机制,为公众识别和终止传播谣言、权威机构辟谣及AI自动识别谣言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2022年国庆七天新疆日报、新疆广播电视台和全国七个地州、县市、区三级媒体联动的移动直播报道“湖光山色看新疆”为语料,从文化语境、情境语境与模态协同等层面对其进行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出发,出镜记者在直播报道中需要明确深层次的文化语境、分析情景语境使非语言交际模态得以恰当输出、充分利用模态协同作用,从而为国家认同的意义与生成进行多种符号的整合建构,凝聚观众的民族认同情感。  相似文献   

8.
吴兰 《中国编辑》2021,(1):31-36
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是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感觉通道,融合多种符号模态,编辑制作的承载意义的话语语篇.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以语言学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阐释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范畴,搭建新媒体编辑多模态话语的理论框架,揭示内隐于编辑话语背后的内涵、本质和信念,最终阐明新媒体编辑运用多种模态符号进行意义整合的传播机...  相似文献   

9.
廖圣清  游雁麟 《新闻界》2023,(12):21-35
为探索新闻包含多模态信息对受众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的影响,本研究根据详尽可能性模型,以信息模态为自变量、详细思考程度为中介变量、信息可信度为因变量,涉入程度作为信息模态与详细思考程度之间的调节变量,建立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通过在线实验(N=429)验证。实验证明,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具有显著影响,文本新闻添加图片、视频,显著提高信息可信度评估;详细思考程度对信息多模态与信息可信度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对于涉入程度较高的受众,信息多模态能够显著提高详细思考程度。本研究,不仅证实信息多模态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而且从认知机制角度解析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宣传标语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进行科学防控,有力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彰显了中国上下齐心抗击病毒的决心.现代媒介技术的变革和媒体传播模式的发展,让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呈现出多模态的特征.本文依托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对疫情防控宣传标语进行多层面探讨,重点分析疫情防控宣传标语的语言模态呈现和意义;探索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制作的脱贫攻坚系列公益广告《赞歌》为研究对象,引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对脱贫攻坚系列公益广告多种模态隐喻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播手段产生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期为新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13.
将多模态符号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战争宣传的多模态分析框架,从语言、图像和声音三种符号入手考察了ISAF和塔利班微博战。发现战争宣传中的微博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去中心化和高互动化,而是体现为对信息发布的"高度把关",同时由于受文明冲突和情势变迁的影响,塔利班和ISAF在宣传风格、宣传内容和对微博属性利用的策略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张宇 《东南传播》2022,(4):61-64
电影作为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质量在其海外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探究电影字幕翻译的合理方式,本研究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为视阈,以国产电影《长津湖》为例,对该电影字幕的英文译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时,应当综合考虑角色说话时所处的各种模态环境,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帮助国产电影成功“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以"中国制造"为主角的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CNN)播出.该广告片长30秒,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以"合作和参与"为理念,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一道,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其投放对象为国际主流媒体.除在亚洲播出外,还计划在包括北美、欧洲等地区播出.这一广告是"中国制造"第一次以行业整体形象在海外亮相.  相似文献   

16.
孙肇伦 《新闻世界》2012,(9):153-154
手机媒体在拥有其优势的同时,它的广告运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手机广告运作策略作一探讨,比如完善并有效执行广告信息安全审核的管理机制,保证手机广告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从内容、技术手段改革出发,探索手机短信广告发布模式;手机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融合;打造数据库营销模式,提高手机广告竞争力;提升手机广告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体现出档案资源形态演进和档案利用工作数字转型的时代特色。通过案例分析法对20个典型的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项目展开网络调研,从资源维、技术维、设计维、目标维4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归纳总结出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平台的基本特征与价值取向,为提升档案开发利用水平和改善档案信息服务手段提供参考。分析发现:多模态档案知识服务平台具有基于核心模态向外围延伸、由面向机器趋于面向人机、立足需求打通服务全流程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包括跨模态留存历史记录、多维度建构数字记忆、宽口径实现知识增值和分众式满足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韦慷 《新闻知识》2023,(8):38-43+94
以乡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洋网红”短视频在讲述中国乡村故事、塑造乡村形象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本研究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抖音平台上的130个“洋网红”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从再现、互动、构图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多模态方面的呈现策略和意义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多模态隐转喻是平面广告的创意特征体现,在商业广告中广泛使用,成为多模态语篇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多模态隐转喻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国际知名产品的平面广告图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多模态隐转喻类型:文字、图像、构图、颜色等媒介,解析平面广告中隐转喻互动整合形成机制,以及广告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功能语言学基础、认知转向和批评转向,构建了多模态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对河北红色旅游宣传片进行了话语分析,并结合话语分析结果,依据互动传播模式和系统传播模式,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河北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拓宽了新时代红色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