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秀丽 《英语广场》2015,(7):131-132
商务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齐头并进。本文利用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问卷调查的实际分析,认识到只有将文化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到商务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职拓展性教育。  相似文献   

2.
胡萍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16-117
交际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之一,在通识教育中的培养却普遍较为缺乏。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符合通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通识教育"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其教育发展的充分缘由。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在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外来文化是通识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笔者分析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提出在英语课堂中输入外来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通过主题教学和多样化文化导入教学的输入方式,并对教师提出了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和提升外来文化涵养的自身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商务英语课程由于其课程综合性特点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困难重重,本文从改进教学模式角度提出"商务、英语、文化"一体化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了如何在交际法、案例分析法及网络辅助教学法中结合商务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实训课程。从二语习得过程和规律来看,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应当在学生进校不久就有意识地为其营造相应的文化环境,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特点,把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传输给学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任课教师在文化输入时应注意结合专业特色、学生特性、教师水平、学校配置、采用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其精髓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教学反思日记和观察法等研究手段,考察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商务英语翻译交际翻译课堂的可行性,指出开展交际翻译课堂实践是可行的,但开展过程中师生均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教师在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中将倾注更多的时间与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出发,建议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的三个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综合文化视角,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玢 《海外英语》2014,(21):1-2
大学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应努力实践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及其优缺点;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时,整合主体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材的单元主题下,对学生同时输入中西方文化,实现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避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与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在目标内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价值耦合与精神相契,但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还刚刚起步,存在理念、制度、课程、教学等方面障碍。开展合乎新时代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应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通过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通过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通过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相似文献   

10.
Seminar教学范式是当前国外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比较流行的方法。这种英语教学范式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接受"单向的英语教学模式,真正能够促进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学相长"的有效实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育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较为扎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际应用的能力,充分掌握商务英语相关基础知识内容、基本知识理论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等,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相关能力。基于此,针对高职商务英语Seminar教学范式构建进行详细的研究,以此来创新和改革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通识教育是连接传统通识教育与工科专业教育的桥梁,应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结果导向理念、证据导向理念为核心。作为通识教育中"科技文明"板块的通识课程"名师研讨课",旨在通过邀请高水平的名师嘉宾,探索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名师指导、师生研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领略名师教学风采和人格魅力的同时,提升学习、分析、表达、合作等综合素质能力,激发探索兴趣,挖掘研究潜能。文章对"名师研讨课"的课程定位、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4):92-93
近年来,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学者及高等院校的重视,逐渐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教学起点过高,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着重探讨了通识课体系下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试图以此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与商务专业英语教学之间搭建桥梁,进而促进更多英语技能类通识课程的开发,完善大学英语通识课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培养商务英语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从案例教学法的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加速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的转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中蕴含着"立人"的教育理念,其根本旨趣是促进青年学生精神成人,拥有完整、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能实实在在地立足于现实世界之中。通识教育要追寻"立人"教育的理念,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优秀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和博大精深的大学文化为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翟小娜 《考试周刊》2012,(58):61-62
将跨文化交际理论引入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体系中,促使商务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商务实践相融合,以应用为主旨,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适应于培养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16.
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在真实环境基础上的产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教育目标。其核心理念是提倡在"做中学",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动者。这一教育理念不仅是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对商务英语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首先,构建真实的商务英语环境,创造英语学习语境;其次,设计实用的商务英语教学项目,项目体现知识体系;再次,实施项目教学中,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应该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主导;最后,以真实的商务活动任务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让学生在"用"中掌握英语技能。  相似文献   

17.
朱卫红 《考试周刊》2009,(42):129-130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必须遵守的准则.是商务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然后分别论述了这些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及其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避免语用失误.使学生成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9.
专业课教师讲授通识课既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也存在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理念方面,专业课教师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素质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概念来理解通识课程,简单地将通识课理解为专业知识的普及课,没有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方面,大班上课,难以实行因材施教;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分依赖多媒体,难以在课堂上开发新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手段单一,难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和调节功能。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观点,树立起通识教育的理念,正确处理好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旨在通过对自由学术的探讨,培养理性完善、情感优美、行为优雅的"完整的人",中国古代的"大学之道"就是一种通识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改进教学策略,选择经典名著作为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多地采用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末高校通识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进行通识教育探索。但是通识教育不仅仅是课程的开设,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识教育不仅要传授相应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培养学生通达识事理的自觉。作为通识课程,《中国文化史》的教学更应在传授学生文化史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研究文化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当今社会的文化现象.把握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