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满足社会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新需求,高校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观.大学生的科学海洋观主要包括海洋资源观、海洋环境观、海洋产业观和海洋国土观等4个方面,其培养过程主要通过各专业在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基础课、选修课中讲授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来实现.一些沿海地区有海洋类专业、环境类专业的高等学校,尤其应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海洋观.  相似文献   

2.
张焱生 《文教资料》2010,(8):165-166
用海洋观指引学生树立海洋国土观、资源观、权益观,有利于从思想上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和大局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海洋观教育成为学生学习技能的精神动力,从而促进海事类高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海洋观指引海事类高校成人教育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济南大学学报》2003,13(6):55-59
海洋亚太观指由大陆面向海洋、陆海共生的发展观。它注重亚太区域发展的整体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外向性、开放性、进取性及友好合作,并具有包括海洋意识、海洋开发和利用、以及创造新的海洋文明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等多层面的海洋性内涵。中国在参与亚太区域发展进程中,其海洋发展取向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海洋价值的认识。青少年如果自幼就能受到现代海洋意识的熏陶,这一代青少年掌握国家命运之日,也就是意识淡薄的历史时代宣告结束之时,也就是我国海洋事业欣欣向荣、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之时。  相似文献   

5.
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海南海洋文化是缘于海南海洋而生成的一种滨海型地域文化,即人们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南海洋,在开发海南海洋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一体。要全方位地认识海南海洋文化,应从海南海洋文化生成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和空间因素来考虑,即从其历史发展的纵深角度和它与有关文化横向比较的角度来进行全方位分析。此外,海南海洋文化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之间还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必须充分认识海南海洋文化在新时期开发海南海洋产业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海南海洋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培养海军士官献身海防意识,在海军士官队伍中加强海洋观教育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对海军士官进行海洋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加强海军士官海洋观教育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钦州市是桂南沿海经济区四大支撑城市之一,由于传统观念、错误开发观念影响以及海洋教育相对滞后,钦州海洋意识仍显薄弱。这关系到钦州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民族的兴衰以及人类的未来希望。建议采取在学校增设海洋专业课程,普及海洋科学,重视城市海洋化建设,创建钦州海洋信息系统等措施,增加人们了解海洋的途径。增加钦州人的海洋意识。推动钦州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钦州市是桂南沿海经济区四大支撑城市之一,由于传统观念、错误开发观念影响以及海洋教育相对滞后,钦州海洋意识仍显薄弱.这关系到钦州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民族的兴衰以及人类的未来希望.建议采取在学校增设海洋专业课程,普及海洋科学,重视城市海洋文化建设,创建钦州海洋信息系统等措施,增加人们了解海洋的途径,增加钦州人的海洋意识,推动钦州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子》和《庄子》海洋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海洋观念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孟子》和《庄子》作为战国时期儒、道两家的代表著作,其中涉海内容较为集中。《孟子》中的涉海内容包括北海、东海的具体所指,如伯夷、太公避海及齐景公历海等,从中体现出《孟子》海洋观与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庄子》中海中仙境"姑射山"的刻画、"四海"反映出的宇宙观、"江海之士"的超脱及海鸟、海鱼等内容,则体现出其海洋观在自然方面的侧重。两者的差异缘于儒家注重社会政治,而道家偏重人与自然,以及他们各自身处地理环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海洋意识教育是海洋强国战略视域下大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培养海洋意识的主阵地,二者之间的融合既有必然性,又有可行性。就必然性而言,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国家海洋文化历史、国民海洋素养提升对培育海洋意识提出了政治、历史与现实诉求;就可行性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海洋历史观、实践观、民族观、战略观与科技观,凝练海洋强国国家观与海洋文明世界观,拓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海洋视野,构成高校海洋意识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海洋意识是中国海洋事业建设重要环节。面对目前国内海洋意识薄弱的现状,提升海洋意识研究就成为增强国内海洋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当在认识海洋意识重要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其全方位认识的讨论,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挖掘和整理沿海居民特有的海洋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积极推动对海洋的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对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变海洋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浙江省既是经济大省,又是海洋大省,为了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尤其是海洋高等教育.以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海洋类专业人才.有鉴于此,海洋高等教育要树立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海洋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l以涉海类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步伐;构建海洋类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海洋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注重"基地、项目、人才"三位一体.为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尽早建成综合性海洋大学.使其成为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3.
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一方面,海洋酸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可以破坏海洋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进而改变海洋生物组织细胞渗透压,导致海洋生物组织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另一方面,海洋酸化引起的海水pH值降低及海水碳酸盐饱和度改变可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中CO2—碳酸盐体系的动态平衡,这将造成那些具有碳酸盐外壳(或骨骼)的海洋生物其碳酸盐外壳(或骨骼)的溶蚀或导致这些海洋生物的幼体无法正常形成所需的碳酸盐外壳(或骨骼),同时,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生物矿化作用,从而影响具有碳酸盐外壳(或骨骼)以及生物矿化作用的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近岸海域处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耦合地带,具有生态环境复杂、渔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是人类进行渔业生产和经济海产人工增养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相对其它海洋区域而言,近岸海域水层较浅,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一般处于饱和状态,水体中的CO2分压易随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是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到海洋酸化影响的海域。本文从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的环境胁迫效应以及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矿化作用的影响两方面,综述了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在航海史上的价值最早却是外国人发现的。古籍中有关水密隔舱造船技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值得发掘,应当从影响世界航海发展进程的高度对水密隔舱造船技术发明进行价值重估。水密隔舱海船开辟了人类远洋航海的新纪元。北宋后期奉使高丽的大型远洋船队开辟“放洋”航线,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建造采用水密隔舱技术的大型海船,保障航海安全。水下考古发掘出土的沉船,为中国传统的水密隔舱船体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见证。传统的水密隔舱造船技术至今在福建沿海地区还保留着,是一项应当大力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从海洋文化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闽南人与海洋紧密联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并通过民间信仰、生产习俗、饮食习俗等闽南民俗深入探讨闽南民俗文化勇于冒险,向外开拓,易于接受新事物,包容性强的海洋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程勇  刘珍 《教育教学论坛》2020,(17):182-183
"海洋工程基础"是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港口、海洋及海岸工程方面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内容为海洋环境中工程技术的应用,因此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海事专业人才的需求。该文从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丰富教学模式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对海洋工程基础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待改善海洋工程基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61 high-school students learned about ocean acidification through a virtual laboratory followed by a virtual lecture and an asynchronous discussion with a marine scientist on an online platform: VoiceThread.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ocean literacy when prompted to ask questions to the scientist. The students’ questions were thematically analysed to assess (1) the kind of reasoning that can be discerned as premises of the students’ questions and (2) what possibilities for enhancing ocean literacy emerge in this instructional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how interacting with a scientist gives the students an entry point to the world of natural sciences with its complexity, uncertainty and choices that go beyond the idealised form in which natural sciences often are presented in school. This activity offers an affordable way of bringing marine science to school by providing extensive expertise from a marine scientist. Students get a chance to mobilise their pre-existing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marine science. The holistic expertise of the marine scientist allows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reason around a very wide range of ideas and aspect of natural sciences that goes beyond the range offered by the schoo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海洋教育是日本海洋立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开展和深入推进海洋教育,形成了涵盖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相对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形式多样,主体多元,从活动主体和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区开展的海洋教育、民间自治团体发起的海洋教育、大学开展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在职人员海洋教育以及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作为海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呈现出紧随国家战略、民间主导与政府协助、教育目标群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广阔性与深度性兼具、全民性与终身性结合的特点;有效唤起了国民的海洋意识、增进了海洋从业者的海洋技能、促进了国民海洋素养的提高,并推动了海洋教育联合体与相应组织机构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