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范式”被广泛运用,比较教育学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相关文献逐年增长,且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质量不高、缺乏研究深度等问题。预见未来,当代大陆比较教育将不断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将新的研究范式引入已有研究范式体系中,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在世界和生活中,教育真实地发生着。教育学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我们在实践教育的时候,在进行教育学研究的时候就不能完全照搬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必须找寻到教育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处开始进行教育实践,才能使得教育真正发生。因而,我们必须为教育学方法论去除科学主义情结,找回人文范式。  相似文献   

3.
近代,受自然科学范式影响,“教育科学”的出现导致了“教育科学”与传统意义上“教育学”的分野,出现了教育学科内部的纷争及“教育科学”殖民“教育学”的危险.就差异来看,“教育科学”与“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语言表述方式、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若不加以区分,则可能导致四个方面的不良后果:研究对象差异导致研究边界的模糊与混乱,研究目的差异导致教育学科体系内部“本土概念”间的冲突,语言表述方式差异导致理论表述的混乱,研究范式差异导致研究范式的冲突.故此,文章认为区分“教育学”与“教育科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教育研究范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的“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分解。教育学面临一种新的发展路口。尽管目前“教育科学”的发展风头已盖过“教育学”,但是,是否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走向终结?实际上,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表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日尔曼式的教育学”和“盎格鲁式的教育科学”,各自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传统的教育学不同,教育科学是试图要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另一种看法和另一种解释。两大范式异同的比较,揭示不同国家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学与教育科学之争。  相似文献   

6.
与自然科学产生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不同,社会科学产生于对人类社会以及人类自身问题的关注,从孔子和苏格拉底开创的教育学传统,一开始就注重对自然秩序的尊重和对人类自身有限性的承认。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说.无非是在强调对秩序的珍重和对均衡状态的追求,强调有效率的教育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必须顺从人类的自然本性。但这种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和对自然秩序保持敬意的直觉表达在现代教育学中并没有完全得到理性的继承和解说。教育学在一百年的发展中过度地夸张了人类理性的作用,试图依靠新的研究技术和采用自然科学的数学计量方法。为教与学提供可靠的指导。有些人认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取决于我们能否提出一整套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各种综合性范式,这些范式应该能为整理人类各种知识提供连贯的和确定的理论框架。从而把教育研究引向了唯科学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催生着系列教育新现象新问题,孕育着教育新规律,亟需系统性理论研究和整体性实践指导。数字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通信科学等融合形成的交叉实践科学,旨在研究数字教育现象、问题和规律,回答数字时代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本研究以学习规律为原点,以教育学的支撑性学科发展和技术介导发展为主线,揭示了数字教育学的历史必然性;以教育向0与1回归、数据成为教育新要素、数字空间成为教育新空间,以及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关系为数字教育学的底层逻辑并贯穿研究始终。在此基础上,厘清了数字教育学的性质定位,提出了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技术数字化“三化”学术体系,融合话语体系,以及大数据研究范式等学理框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式数字教育学的“四大原则”“三个阶段”“四支力量”以及基础保障等路径,以期对探索数字教育新规律,推动数字教育学研究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理论创新,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8.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我国工程教育范式不断地调适与变革,经历了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三个时期,其转换、建立、稳定和再转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探寻工程教育范式的变迁轨迹,发现范式转换网络中不同行动者的联结与互动推动了工程教育范式的顺利转向。而随着以跨界、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依照行动者网络理论,未来工程教育范式变革可以通过建立以“三核”行动者为主导,构建合理的强制通行点,注重非人类行动者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建构新一轮范式转换的行动者网络,以期助推工程教育新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威廉·奥古斯特·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是“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实验教育学运用自然科学的范式研究教育现象,在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教育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拉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三个变化发展阶段过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西方20世纪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演绎过程,表达了两种研究范式之间经历了排斥与模仿、并存与融合、创新与超越的变化发展轨迹的基本观点,并进一步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与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研究也是如此。探讨教育研究范式对教育理论的建设发展和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在梳理教育学研究范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归纳出范式发展的特点、类型,初步把握其发展趋向,以期为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某些助益。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之初,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就提出过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两个范式——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的问题:“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另一类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领域的赛博格想象不仅成为科幻叙事的重要灵感,对西方左翼理论家而言,更是构想并预示后人类主体及其社会结构的寓言。从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来看,赛博格的离身性想象是从意识、感知等非身体的维度来探讨后人类主体的构建;而从奈格里的“生命政治”视角来看,赛博格的具身性想象则显现出后人类在生命政治方面的潜能。从这种视角来探讨后人类主体性及其社会结构,将为批判资本主义、构建新的共同体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域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论点     
“实证的方法”在教育学所及的部分范畴里可能具有适用性.而在通常情况下“实证”的方法根本不能适用于教育学自身的需要。原因在于:第一.“实证主义范式”不同于“现象学范式”;第二,“实证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原则压根就不适合教育学的特性;第三,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教育民主化、教育平等,等等,涉及教育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涉及教育的理想和现实,涉及各阶级、各阶层在教育方面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学何以作为人文之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 ,偶尔有人把教育学称为人文学科。把教育学归属于人文学科 ,这本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但并不是把教育学纳入人文学科之中 ,它就一定是真正的人文之学 ,教育学必须靠自身建设来赢得它在人文学科中的“合法性”。所以 ,问题的关键在于 ,教育学何以作为人文之学 ?教育即培养人。育人即培育人生 ,建构人生历程 ,引导并且含蕴人生的意义。教育学即育人之学 ,育人之学理当关注人生的培育 ,关注人生历程的建构 ,关注人生意义的实现。关注人生 ,这是教育学作为人文学之根本。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技术 (技巧 ) ,但技术 (技巧 )本身并不构成教育 ,…  相似文献   

18.
顾建军 《职教通讯》2022,(4):F0002-F0002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就是完全的“割裂”和“排斥”,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然之路和应有之义。江苏师范大学陈鹏教授及其团队的新作《跨界与进阶:普职教育衔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为我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教育学研究中发生了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激烈论争,其根本原因在于混淆了二者的本质属性。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而反本质主义教育学研究属于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二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教育学的研究中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同根共生”,共同担负着丰富和完善教育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职责,二者并存有利于教育学研究的繁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做出对教育价值的正确评判。  相似文献   

20.
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自然科学的性质及发展的解释,深刻地影响了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审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正是其研究范式的发展史。但范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是库恩范式理论在比较教育学科中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