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思想变迁,中西方教育管理学在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纷呈、各有千秋,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以制度为本”的差异、理论探索“多元化”与“同一性”的差异、理论源泉“广泛性”与“狭隘性”的差异以及方法体系“清晰性”与“模糊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格物致知”在朱子和王阳明的思想脉络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然而,他们却对这个命题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阐释:前者开出的是“即物穷理”的思想进路,而后者则代表了“致良知”的思考立场。这种差异实质上反映了理学和心学在本体预设、认识论以及修养功夫论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可以发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具有显著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相通之处。其区别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在本质上形成以下三个鲜明对照,即“同一与差异”、“现成与生成”和“封闭与开放”。其相通之处则表现在,他们的“有无”思想具有某些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追求,即“具体的统一”、“过程的真理”和“自由的追求”。比较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无”思想,有利于看清他们各自思维方式的深刻差异,及由此决定的他们对生存和自由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发现与肯定对后世思想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先秦诸子对虚空之用的阐发在概念符号上表现为“无”、“虚”,专注于“无”与“空”、“虚”与“空”差异往往导致对该种思想的忽略。“无”、“虚”与“空”有差异,亦有相通、相近的含义。在先秦有关“无”和“虚”的思想中包含着对“空”的发现与崇尚。  相似文献   

5.
以对人的本体性认识为基础建构政治思想理论,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政治论,主要表现为“民本”和“民主”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特质,并且在中西启蒙思想的近代性交汇中也没有消弭。“民本”和“民主”“权利”理论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源流中凝结出分属自己的形态,在比较的视域下对二者进行理论分梳,剖析其基本内涵及理论范式,可以得出,从思想源流上看是自然法理论与宗法文化观生成了不同的思想特性,在内在基本理路上则是西方体现为“权利”维度,中国体现为“关系”维度,同时差异之中还存在着重叠与联系,即民本思想中蕴含的民主性因子。经此比较探究,中西启蒙思想在近代性构建中的内在差别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连续性、包容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内的中日两国,在“忠”文化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忠”文化为起点,简析了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在“忠”文化产生的时间、行为、思想、对象及意义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彻这一思想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求我们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要求我们以“无错原则”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却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矛盾论》是毛泽东重要的哲学论著,同时矛盾法则也被称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但《矛盾论》中“差异就是矛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质疑。文章对其中差异、矛盾等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探讨了“一定条件”所包含的内容,强调了一切事物的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矛盾的思想,从而达到解除人们的疑虑,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构成问题有不同看法,但主要观点的差异实质上是源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的角度和基点的不同。“四要素说”与“六要素说”逻辑出发点的差异体现为宏观性(整体)与微观性(具体)的不同,即逻辑起点定位为“国家主体”还是“教育者”的差异,两者分别侧重实体与过程两个不同的分析维度。从适应学科发展需要与呼应现实实践变化以及显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本身特性的层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环体这“四要素说”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1-2):211-221
After the Han dynasty "banned diverse schools of thought and honored solely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thought," the reactionary rulers of all ages without exception lauded Confucius as the "sage." By the time of the Sung and Ming dynasties, such reactionary philosophers as Ch'eng Ching, Ch'eng I, Chu Hsi, and Wang Yang-ming created a new branch of Confucian learning — the study of the classics with a rational approach — for upholding orderly rule in the latter stage of feudal society. Therefore, Confucius was actually looked upon as the "God" in the world of mortals, and "the people were compelled to venerate as religious dogma" the Confucian doctrines ("Oppose Stereotyped Party Writing"). From then on, those who dared to dispute the ways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would be charged with "rebelling against orthodox teachings" which might lead to capital punishment and even to the wiping out of the entire clan.  相似文献   

12.
朱熹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哲学家、思想家。19世纪30年代以来,朱熹著述开始被译成英文并传到西方国家,在西方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后问世的几种朱熹著述的英文译本尚未得到国内朱子学研究界的关注。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把朱子文献翻译成英文的译者和为我们留下的朱子文献的英文译文或译本进行较全面、客观地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宋代军事政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徽州地域特点等方面讨论了徽州文化和程朱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所记录的是公元前五百年前后,中国思想家们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缜密思考之后所产生的思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这个时代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新的火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记录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们的光辉思想的郭店楚简出土面世,自然会对中国、对世界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楚辞》中的《远游》、《大招》是否为屈原所作,前人局限于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等方面寻找理由,不仅片面,且有弹性,至今仍为悬案。本文更换一种方法,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角度考察,兼及抄袭和行文时的思维混乱,证明这两篇非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16.
自人类进入符号文化领域以来,几乎所有理论思维都在某种程度上涉及概念问题,作为“思维之网”的概念体系。其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断更新重组,产生了诸如知性概念、心灵概念、逻辑概念等等分类。人们不禁要问,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概念体系,如何在其变化中找到基点从而准确、快捷地把握住理论的核心?着手这样思考的人有理由去关心中心概念的哲学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心概念的形成、演化及其在理论建构中的作用来分析它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18.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张载的“心统性情”说在其作品中虽只有一句话,但在其整个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学的影响颇大。虽然有些学者对此有所论及,但由于张载此论直指内奥、大提整体,故对张子此论的理解有不少的歧义和曲解。因此,在张载的整个哲学的宏观背景下,厘清“心统性情”说的“心”、“性”、“情”等概念范畴及其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阐释“心统性情”的内涵和要义,以及与“心统性情”相关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这两个观点中的发见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为我党确立的宗旨,是服务国家与服务人民的一致性和爱国与爱民一致性的本质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发展与延伸,它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赋予了时代的特点,把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实践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