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儿歌配乐朗诵活动中,教师利用音乐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诗歌,再借助相应的儿歌(诗歌)图谱,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幼儿自主欣赏、感知儿歌本身所富有的音乐性节奏特点,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表现儿歌内容,提升幼儿的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的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舞从画中来     
教幼儿学舞有一种新法。先让幼儿听录音和老师的演奏,熟悉舞曲旋律与名称。然后以图画形式表现所要学习的舞蹈的主要动作。让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画,在这个基础上自编整个舞蹈动作。当孩子们各自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时,老师可以把他们优美的动作  相似文献   

3.
彭丹 《今日教育》2009,(10):29-30
1.通过欣赏,能清楚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能体会浓浓的亲情。2.帮助幼儿体验、感悟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4.
目的:1.教幼儿朗诵诗歌,激发幼儿玩手影游戏的兴趣。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准备:1.玩手影游戏。2.投影仪。过程:一、引起兴趣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手指操,充分活动手指,活跃幼儿情绪,为学习诗歌  相似文献   

5.
有趣的哑剧     
用哑剧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表演能力是个极好的手段。哑剧不用事先排练,老师和幼儿随时随地都能通过眼神和形象的动作把自己编的内容表演出来。这里略举我班一位小朋友的洗澡表演。他做着洗澡的各种动作,突然,他眯起了眼睛到处摸,表演也结束了。大家从他的动作上知道,他正在洗澡,但他最后摸来摸去的动作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6.
俞洋 《早期教育》2009,(12):38-38
在具体的诗歌学习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图片观察、朗诵,对诗歌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教师往往会对朗诵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说:“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可是,对幼儿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声音?怎样才是用好听的声音朗诵?幼儿不知道如何表现,教师提出的要求也就成了无效的伪要求。于是。“怎么用好听的声音朗诵”这个“小”问题成了我们的教研内容。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举行了一次教学评优活动,要求参赛的老师针对同一教材诗歌《春雨》组织教学活动。在看老师的活动设计时,我吃惊地发现同一篇教材,几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截然不同的。教师甲制定的目标是:1、学习诗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诵。2、加深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3、在活动中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教师乙制定的目标是: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语言的趣味性和优美的意境。2、理解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3、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教师丙制定的目标是:1、引导幼儿学习诗歌。2、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体会歌唱与诗歌两种不同方式所表现的春天的异同。在此,教学目标的巨大差民引导了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体操表演     
玩平衡木时,我改变了以前让幼儿鱼贯走走的方法,而是要求幼儿自己设计动作,在平衡木上进行“体操表演”。幼儿对这一形式很感兴趣,他们一个个表演得挺认真。有的模仿体操运动员的舞姿,有的把老师教的舞蹈动作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相似文献   

9.
摇篮     
一、示范朗读,寓理于悟师:今天我们刚认识,梁老师想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欢迎吗?如果我读得很棒,你们就热烈鼓掌;如果觉得老师读得不够好,就请举手,给我提意见,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师:我读得怎么样?生:老师读得很快。生:我们听不懂。师: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师再次朗读。)生:你读得很轻,我都听不见了。生:你读得很慢。生:你读得很小气,不大方。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我最后再读一遍,好吗?(师朗诵诗歌《轻轻地》。)生:老师读得有感情了。生:你的表情很好,动作也加出来了。生:老师,你读得很温柔。师:刚才,老师第一遍没读好,就读第二…  相似文献   

10.
层次一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以及风与树、花、草和四季的关系。 学习新词:翩翩起舞、频频点头、凉爽、银装。 2.引导幼儿感觉诗歌的意境,学会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11.
游戏说明:幼儿在活动场地上任选一个位置站好,老师弹琴担任伴奏。音乐起,幼儿随音乐表演各种动作。老师从第三乐句开始,可选择适当时机停止伴奏,幼儿听到伴奏声停,应保持原来的表演姿势不动。此时,各种动作造型就像静止的万花筒,会引得大家发  相似文献   

12.
诗歌时于幼儿而言.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实践中,教师常根据诗歌的内容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图片、游戏等多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促进幼儿的学习.如果教师的指导策略能转化成幼儿自己的学习策略,并能迁移、运用,将会给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情、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是发挥幼儿文学作品功能的主要途径,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努力提高对幼儿文学作品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幼儿文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是诗歌的朗诵能力和故事的讲述能力。朗诵能力对幼儿朗诵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幼儿诗歌,从哪几方面提高朗诵能力呢? 1.朗诵者首先要对作品作全面分析。在正确掌握并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反复阅读,仔细体味,为朗诵做好准备。 2.反复进行发音练习。应注意发音是否符合普通话的规范,以做  相似文献   

15.
以前教儿歌、诗歌,我喜欢让学生加上动作,因为动作表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潜力。今天,我发现歌曲也对孩子们有一定的“魔力”,也能成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情感自然流露?如果说文字是诗歌的肉体,那么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幼儿如何天真、自然地表现诗歌的情感美:如何着力于幼儿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入惰、入境、入诗,是我多年进行幼儿园文学启蒙教育活动思考的重点,下面谈谈我在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17.
国王生病了     
活动意图"国王生病了"这个语言活动以往是遵循以阅读画面、问答讨论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设计的。但是,如果单纯地让幼儿看着画面,老师为幼儿读一段,然后提一些问题让幼儿来回答,整个活动过程未免有些枯燥,不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希望有所改变,于是借用了"儿童戏剧表演"这一形式来组织本次语言活动。通过画面欣赏、对白设计、问题讨论、动作模仿、即兴表演等方式,避免让幼儿简单刻板地识记作品要点和内容,使幼儿能主动参与作品表现,在与教师、同伴互动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浅谈律动     
律动具有游戏性和表演性,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增强孩子的节奏感,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一般来说,律动的节奏都很鲜明,孩子经过训练,能按照老师弹琴的节奏来完成基本动作。在律动活动中,孩子们的节奏感会明显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律动的内容都是由儿童舞蹈的基本动作构成的。孩子们做律动时,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动作的情境中,尤其是做那些模仿性的动作,他们的表情作常丰富,而且模仿得十分逼真。如幼儿做打枪的律动时,老师只要求做动作,可孩子们不仅有动作,而且还发出打枪的声音,做出打枪的表情。由此可见,律动能使幼  相似文献   

19.
儿童散文诗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但在具体的散文诗教学中,老师们却时有困惑:在欣赏散文诗时,幼儿往往记了上句,忘了下句;老师精心创设的环境,满含激情的教学却无法让幼儿有所心动;活动后,幼儿似乎云里雾里,不能很好地理解散文诗的含义,更不能有感情地朗诵。  相似文献   

20.
边唱边做动作,是幼儿唱歌活动中的特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常常一唱歌就自发地做起动作来,中大班的幼儿,除了结合歌词做些带舞蹈性质的动作外,由于他们小肌肉已有所发展,对利用十个手指边唱边动作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下面介绍的一首手指活动的歌曲,经试教,效果很好。幼儿通过唱这样的歌不仅能提高唱歌能力、发展节奏感、促进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在快乐的唱歌活动中接受道德教育,发展计算能力。这首歌曲除了用手指表演的方法外,还可由十个小朋友边唱边表演,如唱第一段歌词时,第一个小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