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0年前的今天,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自由与独裁,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并付出了巨大牺牲之后,终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直接投入战争的国家有61个,据资料记载,战争中死亡的军民约一亿人,财产损失4万多亿美元,直接军费开支达一万多亿美元.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不论是侵略国家还是反侵略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中国军民的伤亡最大,达3500多万,苏联2700万,被屠杀的犹太人达600万之众,德日人民的伤亡也都在百万计.总之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牺牲.但是在战争结束50年后的今天,却有人再次为法西斯招魂.日本的一些阁僚否认当年的侵略事实,明目张胆地去参拜靖国神社、祭奠战争罪犯,使饱受战争创伤的各国人民为之哗然.德国统一后,新纳粹分子又祭起希特勒的亡灵,大肆攻击、仇视外国人、他们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虽不能阻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人们又不能不反思:在人类即将跨  相似文献   

2.
人类与动物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被称为“物种间体育”,参与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人类与动物互斗、人类捕获或猎杀动物以及人类利用动物作为运输工具进行赛跑或技能比赛三类,在物种间体育中,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呈现出两种主要形态:一是主导动物的行为模式,二是剥夺动物的生命。借助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权利、伤害等基础性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阐明动物权利的正当性,梳理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应然性。结合物种间体育的形式与表现,提出应坚决抵制剥夺动物生命的所谓“血腥体育”,允许主导动物行为模式的物种间体育适度存在,但人类应尽到保护与照顾义务,尽量避免使动物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宫崎骏的动漫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中的主人公少女苏菲一直敌视战争,逃避战争,但她却是战争的第一操纵者。在与战争貌似远离却亲密的接触中,苏菲的少女性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成功阻止了一场大型战争的延续。同时,战争持有的机械性,因为与苏菲的少女性的连接而产生了决定性的转变,呈现出温和的女性特征。少女与机械的交错登场,扭转了战局,也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愿望——对和平与幸福的憧憬与期待。  相似文献   

4.
动物与人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原始人类时期开始,人们就通过生产劳动等社会活动逐渐地认识并了解生活在其周围的动物及其习性。随着对动物认识的逐步加深,人们开始驯养某些种类的动物并利用它们为人类的生产劳动服务。在人类认识并利用动物的过程中,动物也开始逐渐地溶入人类的文化生活并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不同的民族对动物的认识和利用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可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摘要:体育认识上的歧义源于缺乏对体育本质属性以及演变进程的深入分析。从文明史的视角对体育历史演变进行初步考察,研究认为:1)体育起源必须厘清其社会条件与本质特征,认为狩猎和原始战争是体育起源的直接动因;2)古希腊体育野蛮与暴力与城邦战争直接关联,中世纪体育呈现为从“再现战争”到“模拟战争”再到“表演战争”的文明化历史进程,中世纪体育为近代体育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文明化凸显了人类内在的文明自觉性;3)尽管体育呈现野蛮与暴力形态,但是体育文明化进程中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从而深入地探究:体育与人类的理性、体育与人类理想追求、体育与社会文明化等,若干社会元素的融入式的进程,以及体育给我们人类文明带什么。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学理论,对体育与战争两种社会现象进行辨析。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体育与战争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源头所在。对体育与战争中所共同存在的攻击性行为、体能需求、谋略运用、团队精神等因素进行类比分析。指出,尽管战争与体育存在多方面的类同,然而两者也存在互斥性:体育增进友谊和团结,战争却留给人们猜忌和仇恨;体育强调公平竞争,战争却是不择手段;体育是一种游戏,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战争则是一种杀戮,是对生命的冷酷践踏与摧残。  相似文献   

7.
《金色笔记》是英国作家莱辛的一部巨作,作品中战争的主题贯穿始终。战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自我、思考世界,实现自我的整合与成长。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安娜在经历了战争的虚无、信仰的幻灭、爱情的伤痛以及自我的分裂等各种生存遭遇后的自我探求及成长。  相似文献   

8.
战争,永远是人类心中的痛。古今中外对战争的咏伤,伴随着沉痛的国殇,一直未曾停歇。欧洲惨烈的三十年战争与中国唐代安史之乱,彼此跨越千年,尽管德国和中国两位诗人折射出两种倾向,然而作品的反战主线始终如一,留给后世的是对战争的抨击和警醒。  相似文献   

9.
金边 《阅读》2008,(12):1-1
人这种动物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有的说人能思想,而动物没有思想;有的说人有目标,而动物只有本能,等等。要我说,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能读书而动物不能。读书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游戏--透析西方主要游戏理论的体育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基础是动物游戏,动物游戏的条件必须是“剩余精力”,人类的体育跟其他文化活动一样,都是自身剩余精力的外在投射,西方学者系统研究过动物与人类的游戏,并形成了系统理论。我国开展体育已经多时,但尚未从对他的游戏基础进行考察。就若干主要的西方游戏理论进行梳理,使之适应于解释人类的体育现象。  相似文献   

12.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空间构成挑战,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人类的生存质量。当代生态文学批评要求在伦理关怀上从高傲自大的人拓展到饱受剥削和迫害的自然。而动物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的媒介,动物意象在玛丽安·摩尔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摩尔以此来倡导人和自然应和谐共存,动物应回归自然,要像某些动物一样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向我们展示她所理解的生态预警及对生命的敬畏,探索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射箭运动不同形态的挖掘:生产工具、战争武器、娱乐健身和竞技比赛,论证了体育项目的起源和生产劳动、娱乐游戏之间的紧密联系,彰显了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隐喻现象,但同一种动物的隐喻却大相径庭。本文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入手, 通过具体文化典故实例来初步探讨动物隐喻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差异,进而论述了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使得人类的各种 文化如此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动物法律地位的界定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基本观点.无论是肯定说还是否定说,其根本目的均是通过对动物的保护维持生态平衡,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肯定说将带来无法回避的法律难题和困境,而否定说不仅能够达到二者的共同目的,还能避免肯定说所带来的难题和困境.应坚持动物客体论的基本理念;确认动物特殊物的法律地位;适当加强动物保护道德的法律化,从而达到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剧中,萧伯纳宣扬了他期望超人式的精英统治的观念,批判了帝国主义战争,表达其希望人类和平的愿望,鼓吹了其两性关系的意念。  相似文献   

17.
曾凡乡 《阅读》2011,(10):34-35
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保护关爱它们是每个人的职责。有一个漫画家,他不仅热爱动物,还把自己的情感和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创作了许多幽默有趣的连环漫画,他就是德国漫画家施密特。  相似文献   

18.
实验动物福利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落实和贯彻实验动物福利已成为国际趋势,它是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容回避。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实验动物福利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自觉树立动物福利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推动实验动物福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族是一位当代西部诗人和散文家,其生态散文集《兽部落》诗意地展示了中国西部各种动物的生命样态,详细叙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依相生的生态关联,深切表达了人类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作品在结构与语言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兽部落》为代表的动物生态散文既是生态散文的重要类型,又是生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屠城是人类战争中野蛮和暴力的集中体现.秦汉三国时期,随着人类战争残酷性的升级,屠城开始大量出现,但这一时期屠城的分布却极不平均,大体上和平年代屠城较少发生,动乱年代则较为多见.同后世的屠城相比,这一时期的屠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泄愤、报复或者掠夺城市的财富,仍然停留在低级野蛮的阶段.屠城方式上,除了纵兵抢掠外,还常配合火攻、水攻等方式,以增强屠城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