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的语言有新鲜感才能吸引读者,提高感染力。怎样写出语言的新鲜感呢?一是要活用常见的词语。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假装打“我”时,这样描述“我”的神态和心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这句话中的“狡猾”是贬词褒用,意思是“调皮机灵”。又如朱自清在《背影》里写当年父亲送自己去北平念书,在车站和车上,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而自己却暗笑他的迂,接着写道:“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的“聪明”是褒词贬用,是“愚蠢”的意思,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  相似文献   

2.
“班竹”发言 自从我们上小学的那一天起,我们身边就又多了一位大朋友——老师。可老师的做法,我们有的赞同、有的支持、有的还反对……你的老师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副模样?能否敞开心扉和大家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3.
张艳 《今日教育》2006,(12):21-21
自由活动时,婕婕哭着跑过来说:“老师,苇苇打我!”见苇苇这时候躲在其他孩子身后,我便叫道:“苇苇,为什么打小朋友?快向她道歉!”连叫了几次也不见他有认错的表现。于是,我快步走到苇苇身边,生气地问道:“为什么打人?快给小朋友道歉!”这时的苇苇双手捂着小脸,也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追问道:“你哭什么呀?快给小朋友道歉!”他哭得更厉害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的李强同学来信问,怎样看向老师打“小报告”?答:词典中解释“小报告”是一个贬义词,指私下以不正常的心态,向老师或领导反映别人的缺点。可以说,打“小报告”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那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区分反映情况和打“小报告”。当老师为了做好班级工作向同学们了解情况时,学生有责任把班级里存在的现象、问题报告老师。不仅要帮助反映大家的困惑、烦恼,还要反映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的进步。这种反映情况的行为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老师工作,并希望看到同学们进步。而打“…  相似文献   

5.
季羡林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痴迷与沉醉仍宛然在目,刘国正先生对“健康语言”的“重弹”之音犹回响耳畔,这一期,我们又听见了顾黄初先生的大声疾呼;“要强化母语教育。”而怎样让学生亲近母语、热爱语文?怎样让汉语的美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读到丁慈矿老师对商友敬先生的访谈,读到陈先云研究员的文章,我们心中会有一定的答案。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专家、学者、老师们的声音。它们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语言是存在之家”,汉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娃娃先生     
杨军  纪琨  蓝天  宋书源 《小学生》2005,(5):19-19
我们班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同学们思维“活跃”,纪律也“活跃”,弄得师生关系很紧张。是老师不理解我们,还是我们不理解老师?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四个人决定到幼儿园去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做一回娃娃先生。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教室里的练习课上,还是在办公室里的补差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对学生喊:“快点把这些题做完。”、“快点把作业订正完,就剩下你没做好了。”催促学生“迅速”达到老师的要求。然而,事与愿违,学生照样慢吞吞,令老师无可奈何。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样的催促语言强调了学生的弱点,挫折了学生的自尊,反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比如: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差,自暴自弃;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丧失自尊和自信,产生无能的感觉等等。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不能等等学生呢?等,也是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8.
校园幽默     
《小学生》2002,(8)
低血糖病上课时,老师看见李刚在吃东西,便说:“李刚同学,请你上课时不要吃零食。”李刚:“老师,我是在吃药。”老师:“你明明是在吃糖,为什么还要撒谎呢?”李刚:“我得的是低血糖病。”  相似文献   

9.
一篇耐人咀嚼的好文章,除了要“俊秀其内”,还要“金玉其外”,即通过语言“包装”让文章变得生动形象,从而使人读后产生新感觉,获得新体验,触发新感悟。那么,怎样才能让作文的语言魅力四射,使文章文采飞扬昵?  相似文献   

10.
《少年读者》2008,(7):23-24
美文老师:这一关,我们首先完成“规定动作”——判断。请看大屏幕,这5个句子是排比句吗?是的就打“√”。  相似文献   

11.
臧学民 《初中生》2008,(9):22-26
导语 从小学进入中学,一切都是新的: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全新的感觉,全新的生活。我们都想向新同学、新老师展示一个最具魅力、个性可感的“我”。那么,我们怎样向他们说出“这就是我”呢?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不仅要做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还要做到“生动”、“活泼”、艺术地应用教学语言,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下面就教学语言效应问题谈几点体会。一、情感效应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亲切、自然、大方,并要带上点“童趣”、“稚气”。如:“下面老师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懂?”“帮老师个忙……”等,这些语言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平等”的感觉,从心里乐意学习…  相似文献   

13.
宝宝打人了     
“老师——宝宝打我了。”“宝宝”?赵老师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宝宝可是从来不打人的。别人打他,他除了哭就是告状,一副无助的样子。今天是为什么呢?赵老师找来宝宝,问起原因,宝宝说:“他抢我玩具,我向他要,他不还还打我。爸爸说谁再打你!你就打他,我就打他了。”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宝宝打人了  相似文献   

14.
黄玉红 《江苏教育》2007,(10):22-23
常听身边的语文老师这样长叹:语文教学。难!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有这样的感慨?是啊,目前的语文课真的不知如何上了,太复杂,太高不可攀。 曾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对!为语文课“打枝”,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走向简约。从自己的理念、思想先行——删繁。  相似文献   

15.
六周     
“报告!”“进来。”应声而入的是殷宏和但书东。“不是音乐课吗?怎么来这儿了?”“我俩打架。音乐老师让我们到班主任这儿来……接着打……”殷宏低下头,一脸惭愧。“看样子,战斗还未见分晓。还接着打吗?”  相似文献   

16.
最近很流行的笑话:公交车上,B君小心翼翼地问站在身旁的A君:“大哥,您爸爸是李刚吗?”“不是啊……”“那您家有叫李刚的亲戚吗?”  相似文献   

17.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在自选活动,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玩得正高兴,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泪水充满了眼睛,我急忙取出手绢掩饰这不雅的一幕。“老师你怎么哭了?”细心的吴静问道。“我没哭啊。”“没哭你怎么擦眼泪?”我们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探讨一下流眼泪的问题呢。于是便问:“谁能说一下老师为什么流眼泪?”“你刚才打了一个哈欠,所以就流眼泪了。”快言快语的于金民说。“对,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老师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因为你困了,所以就打哈欠。”“可能你晚上没有休息好,就打…  相似文献   

18.
汤立宏 《现代教学》2007,(7):117-118
杨亦文老师录像课《稀粥南北昧》的教学创意在哪里?成功在哪里? 黄霄妹:《稀粥南北味》是一篇语言质朴、内蕴丰厚的文章,“稀粥”是借助的物象,“南北”是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味”才是文章中一直蕴含而欲诉的精神。理顺这三者的相辅相成又依次递进的关系,才算读懂这篇文章。杨亦文老师对课文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  相似文献   

19.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20.
市电视台要给初二(1)班演讲比赛录像。教室里却拥进了十几个聋哑学生,这给班主任老师措手不及,她皱着眉,小声嘀咕:“这可上哪找打哑语的,这可上哪找打哑语的呀?”坐在后排的商雀,两只手不停地绞着,此时此刻,她比老师还焦急。她能帮老师这个忙,但怕同学耻笑她。商雀顾不得那么多了,她站了起来,老师以为她有事呢,就冷着脸问:“你有事吗?”“老师,我……我会打哑语!”班主任老师怔住了,她扑哧一笑,轻蔑地问:“你懂哑语?” 商雀没吭声,埋下头,两只手仍不停地绞着。“好吧,你来试试!”老师半信半疑地说。演讲比赛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