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基于武术具有一般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15年,武术已被有识之士推入学校,并逐渐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时至今日,学校武术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被誉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亟待进行一场全面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3.
2011年3月上旬,在国务院召开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后,全民健身也成为全国两会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透露:"相关部门即将  相似文献   

4.
<正>一、为什么教(一)学校武术的基本定位台湾著名武术家徐纪曾说:"武术本是杀人之技,但因为对人体的充分了解,及体能的极度发挥,因而也具有救人—也就是保健之功。此外,更因为它演练时的体态矫捷多姿,每因精熟,而臻美妙。就更多出一个赏心悦目的娱人之能。"笔者认为,该表述充分说明了武术的本质内涵与外延,所不同的是由于人们的喜好和追求目的的不同,武术的多功能性在各自方向上被深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解释大武术观的内涵,界定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概念;分析了大武术观的视野下学校武术和影视武术的发展,以及学校武术教育和影视武术创新发展的对接;认为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是有生命力的文化,武术的生命力是挖掘适合时代主体的武术价值和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体育》2000,(8)
原籍黑龙江、有着东北汉子气质的佟亮50kg桂冠:1997年出任广东省跆拳道队教练,年全国锦标赛64kg冠军;郑庆桦,得1998年全国锦标赛59kg女子第一名:曾耿遵。是1999年全国冠军赛的王中王:李晓娟,头戴1999年全国锦标赛、冠军赛桂冠。你看这一连串的冠军名单,不正是佟亮教学才华与心血的结晶么?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尽管我们相当重视学校武术教育的普及发展,但总体发展水平始终不高.究其原因:(1)武术教学内容单一;(2)各学习阶段武术教学内容的衔接脱节.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了目前从小学到大学学五步拳的现象.武术现已成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严谨的学科体系,在教学上就需要像其它理工学科一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遗憾的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授中并不是按照常理出现的,即自身的内容并没成为体系,缺乏系统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部分学生武术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调查并以之与多所学校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对比,进而研究武术教学内容系统出现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1915年武术进入学校以来,学校武术教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校武术教育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当前的学校武术教育也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武术教育的研究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个体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状况,创设良好的武术教育环境应该能为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从研...  相似文献   

9.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F0002-F0002
在中国的传统性视野中,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地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最重要的传承渠道,无论是官学抑或是私塾部曾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文化贡献但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与西方不同的是,传统社会中的学校似乎从来就没有被作为身体养成和发展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正>不去回溯古代学校"六艺"中的"武"的教育历史。就近代而言,从1914年,徐一冰在《整顿全国学校体育上教育部文》中,主张将武术列为高等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的体育正式课程内容。1915年4月,在"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人提出《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算起,到2015年的今天,名副其实的学校武术已有百年历史。可是,100年后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学校武术传播相关资料的查阅,文章系统地分析了学校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快乐功能丧失的境况,在借鉴快乐体育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快乐武术这一概念,并对该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结论指出:快乐武术是学生天性健全的需要,是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的需要,是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得出快乐武术是一种武术教育思想,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快乐武术不是对现有武术的否定,而是功能上的完善,快乐武术的发展应该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而不只是流于口号。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作为推广和发展武术的重要教育基地的学校,出现了学生不了解武术,不喜欢武术,大学生被迫选武术课等较为严重的武术教育背离现象。为了揭示武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学校武术课教学质量,促进武术健康发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东北地区47所中小学和16所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教师和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和学校对武术认识的不一致,教育机制的省缺,教学因素的失衡以及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赵启伟 《精武》2012,(18):81-81,8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珐和对比分析法,分析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缺失现象,阐述了武术文化教育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探寻了在学校武术套路教学中渗透武术文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变武术套路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武术文化教育功能和价值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武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受中国整体思维的影响而表现出其"整体性"特色。基于这一思想,探讨受整体思维影响的武术的"整体性",剖析近现代以来武术被"分解"的尴尬局面,思考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失落问题,提出学校武术教育"整体性"的应对策略。指出只有以拳种方式传习武术,重视武术课程内容的构建,才能使武术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的作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5.
针对百年来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境遇一直颇显落寞的现实困境,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综合哲学、文化学与教育学的视域,重点选取学校武术以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这一研究对象来深入分析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宏观性的解决策略。在呈现武术套路成为学校武术主要教学内容及其被抨击的现实基础上,首先深入到武术套路的知识特点与民族特性之中对其展开了"同情的理解";继而站在西方体育项目和现代文明的"他者"立场对武术套路与学校体育之间的深层差异进行批判性反思;最后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激活对套路的身心体验"来解决武术套路如何在学校体育中"自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校武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武术自近代被选择和重组走进学校,教育成为近现代武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竞技化教学缺乏课程意识,忽略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的症结所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认识其文化行为,提高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教育功能进行了探讨。武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健康体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可以培养习练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学校武术教育的现状堪忧,引发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问题的思考。对1978年至1998年、1998年至2008年有关'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进行检索发现,关于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研究的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才出现的。对学校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如:素质教育、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武德、武...  相似文献   

19.
浅谈学校武术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强大吸引力,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增进青少年的健康;学校武术终身体育性的特点,对学生终身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的互动,将带动社会武术的发展,进而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武术在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状况和困境,针对这些状况和困境,提出了从师资、教材内容和国际体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武术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适应世界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