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成都传媒集团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的现代综合传媒集团,该集团的建立探索出了一种全媒体的发展模式,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
成都传媒产业是成都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是成都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处于成都文化产业改革的前沿,它的发展变革代表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2006年11月,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为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成都市将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与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成立了全国中心城市第一家综合性地方传媒集团。作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的横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期刊、出版等多个领域的大型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CMG)的成立既是理论上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一次实践上的大胆探索。经过两年的发展实践,成都传媒集团在管理理念和具体操作上,都为全国地方性传媒集团的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传媒体制是对传媒产业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宏观环境力量。本文在对当今世界传媒体制及我国传媒集团发展历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媒体制的现状,提出现行体制下,我国传媒集团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童颖 《新闻界》2005,(5):114-117
一、大型媒介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趋势综观当今世界传媒集团的发展态势,不难发现几乎大的传媒集团都在实施吞并中小传媒公司的战略,以迅速扩张自己。导致媒介集团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诚如约翰·勒文等言押“最根本的原因是媒介公司赢利极为丰厚。”①媒介经济的丰厚利润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财团的投资,而媒介集团本身对利润的追逐使兼并进一步加剧。由此可见熏媒介集团化趋势的加剧也就不足为奇了。表1:1996年美国前10名传媒集团一览表从表1可以看到,在媒体集团化高度发达的美国,这些排名前10位的媒体集团从1996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形成一种垄断。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有所贡献。西方传媒集团的特点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已成为世界媒介发展的一大趋势。从欧美国家媒介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般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徐宏 《新闻窗》2010,(3):95-96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也出现了一些变革。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大型集团不断涌现,其根本原因是传媒自身产业化过程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对规模效益的强烈追求.也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结果。单个产业内部的集团化、复合型媒体的集团化、不同性质的公司联合等现象不断出现,城市传媒集团的整合形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8.
刘明洋 《青年记者》2012,(10):60-61
一、“大报风范”的价值和意义 从大众报业集团事业发展的高度来看,需要有一个主导的精神来引领和支撑事业的发展.“大报风范”是集中的体现.我们要建设现代传媒集团,也需要树立一种传媒精神. 从报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在新媒介环境下,伴随新媒体的快速成长,报业遇到了挑战.在产业层面,报业要继续在现代传媒框架中占有份额,就需要着力培植比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新城快报》是成都地铁和成都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的地铁传媒纸质报刊,以免费阅读、轻松到达、价值内容、渠道为王为核心理念,每周一至周五发行,每日7:30至9:30高密度送达地铁乘客,成为成都唯一一份在地铁中  相似文献   

10.
童清艳 《新闻记者》2003,(10):10-11
中国传媒现处于一种近乎寡头垄断市场,可以说,少数大型传媒集团控制着中国传媒市场。在这里,只有集团与集团之间相互竞争,传媒的进入壁垒越来越高使得国内民营或其他资金办媒体日益艰难,目前的大型传媒集团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但大型传媒集团面对市场环境或者说竞争对手的行为也并非无动于衷,而是会随对手的决策行为而变动,即集团之间的决策是相互作  相似文献   

11.
孙利明 《青年记者》2009,(22):66-66
2009年10月10日,浙江省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组建成立,这是湖州市继成立报业集团以后,组建的又一新闻传媒集团;也是湖州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标志着湖州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段弘 《青年记者》2007,(18):11-13
成都传媒集团的成立,使成都再次成为中国报业发展的暴风中心。行政命令下的集团合并如何克服"明合实散"的通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方传媒集团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传媒的集团化发展有所贡献。西方传媒集团的特点媒介集团化是世界媒介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已成为世界媒介发展的一大趋势。从欧美国家媒介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一般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说过:"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也成为传媒集团内部职工与组织双赢的重要策略。2012年,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开展以"强素质、作表率"为主题的读书年活动,正是适应现代传媒集团发展潮流,创造一种鼓励员工自觉学习的文化氛围的一种举措。此活动更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传媒产业的发展也进入到了快车道。为保证传媒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根据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进程和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分别制定了三种类型的发展战略:1.传媒产业发展试行战略,即"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传媒发展战略;2.传媒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即文化产业振兴专项规划;3.互联网+传媒发展战略,即互联网+行动计划。产业是一种具有经济力(即生产力、市场力、服务力、协作力、衍生力等合力)的联合性经营实体。在信息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不管是其发达程度如何,其主体产业只有两类:第一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自身,即人类生命产业;第二类主体产业就是指人类社会产业,即人类社会物资产业和人类社会非物资产业的总称。可见,所谓产业发展战略在总体上就是指人类生命产业发展战略和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是一种"三级"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战略既是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即人类社会产业发展战略,又是产业发展"二级"战略,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这就是说,产业发展"一级"战略和产业发展"二级"战略既是传媒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战略,又是传媒产业发展的模式性战略,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媒产业发展"三级"战略是传媒产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它对于传媒产业的发展既具有指导、引领的功能力,又具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超传媒大一体化是指借助于传播媒介的功能力所形成的两类传媒实体的总称,即整体传播媒介实体和整体传播媒介本体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传播媒介实体的总称。具体来说,所谓超传媒大一体化的两类传媒实体是指:1.相对于单体传播媒介形态的叠加型传播媒介形态功能力在其体系内部本能地发挥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传媒实体的总称,即传媒事业实体和传媒产业实体的总称;2.借助于互联网传媒功能力推促传播媒介融入经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所形成的新型传媒实体以及相关实体的总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应该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整体传播媒介融合体的生命空间,也可以说,传媒一体化是涵盖互联网传媒在内的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如果用公式来表述,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可见,要营造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必须以构建互联网传媒生命空间共同体为支点,以构建大传媒网络生命空间共同体为基础,全方位地创建传媒一体化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6.
辰目 《传媒》2010,(10)
<传媒>杂志的同仁设定要对成都传媒集团作一番深度采访,从采访的文稿来看收获颇丰,最起码内容是沉甸甸的,特别是其跨媒体的运作与业绩,值得我们议论一番.  相似文献   

17.
传媒发展大趋势对我国舆论引导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志孝 《今传媒》2007,(6):23-25
我国传媒的发展正在努力追赶世界传媒的大趋势,这是客观现实.世界传媒的发展无疑也正在带动和促进、推动我国传媒的发展.与此相应,也应该看到,世界传媒的发展同时对我国的舆论引导也形成了一种严峻的挑战,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传媒产业链是传媒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这根产业链把内容生产.技术开发.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的产业集群。集群中的每个企业都是传媒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次向外的延伸都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和产品的出现。从国外一些传媒集团的发展看.它们的发展都是伴随着产业链的延伸而进行的资源整合.而整合的结果是它们的产品更好的满足市场的多种需要.使市场覆盖达到最大化.获得整合的经济性。目前世界传媒集团在产业链培育时所采取的模式有三种:横向延伸.纵向延伸和混合延伸。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07,(11):17-17
成都传媒集团成立于2006年11月28日,由原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和原成都广播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心城市成立的,涵盖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态的综合传媒集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发展跨媒体传媒集团符合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迎接未来挑战的战略需要,也是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