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Intel未来教育"倡导的是"问题化教学".在教师的问题设计下,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Intel未来教育"和历史课的探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作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本文就高中物理“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谈了笔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并且以“Intel未来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为例,简单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构思。  相似文献   

3.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性的课题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它最核心的内容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充分有效的整合,并通过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Intel未来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性的课题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它最核心的内容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充分有效的整合,并通过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动教学各个环节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惟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来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是实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Intel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学科教学,使计算机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充分有效地整合.本文就高中物理"Intel未来教育"教学模式谈了笔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并且以"Intel未来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为例,简单阐述这种教学模式的构思.  相似文献   

7.
"Intel未来教育"模式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以学生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是我国教育界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Intel未来教育开创的崭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根据自己在初三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初步探索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赵新虎 《教育与职业》2002,(10):36-36,44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之变被动为主动,是教师常为之深入探讨的课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之学会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先决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据此,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其先决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转变;二是从一次性学校教育目标向学生获得持续发展能力的终身教育目标转变;三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主动…  相似文献   

9.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转变教师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观念,培养综合能力等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Intel未来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科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质量的一项教师培训项目。其很多设计在我国都具有先进性,但教学不会是一个终止的过程,教学再设计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本文阐述了教学再设计的背景、定义、特点等,并详细分析了在Intel未来教育问题设计模块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忽视和放弃知识教育、能力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中其他行之有效的做法。素质教育应重视“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以学生树立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超越的学习理念为主线。以学习的思考、学问的研究、学法的交流、学风的养成、学业的完成为重点,使学生在变革学习方式中不仅是接受、适应已有的一切知识,还要标新立异地改造、超越现有的一切知识,创造一切新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自己做主,通过自身参与、主动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培养能力,促进认知和人格的发展,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的一种学习行为。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构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们英语交际和英语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教育环境,教育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本文将从德育、实践教育、现代化教育入手,探讨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其具备终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实现从"考分"向"考能"转变,实现从知识教育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转变。并依据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要求设计相关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发现、思考、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郭勇 《教育与职业》2004,(26):73-74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知识本位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只是希望通过知识学习——技能实践这一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形势了,必须实现知识本位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已经到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学科意义上看,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从知识能力层次上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普及性,是每一位心智正常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的;从评价方式上看,目前这门课程还未出现具有选拔性的评测。  相似文献   

18.
吕效国 《文教资料》2006,(23):53-54
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1.重新审视多媒体辅助教学1.1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1.2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  相似文献   

19.
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语言教育界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近年来,语言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被动的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为重点。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学习者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合作语言学习(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得以产生,继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练好内功。   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转变教育只为升学服务的目标观,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目标观;转变以考试分数为评价学生惟一的质量观,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只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知识学习与智能发展相统一的教学观。教师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学生。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教师不仅自己要终身学习,而且要教会学生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