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袁世凯在河北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创建学校司、提学使司、劝学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机构,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他多方筹措经费,培养师资,编辑新教材,创建新式小学、中学、大学和各种军事学堂、实业学堂等新教育设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体系,从而使河北教育摆脱了旧教育的羁绊,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
晚清县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劝学所.自1905年8月由严修在直隶境内设立后,经清政府广泛推广,劝学所在各州县纷纷建立.作为近代县级教育机构的最初雏形,劝学所内部的统辖关系已经基本形成.文章以现存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南部县衙门档案》中关于劝学所内部统辖关系的史料为中心,辩证地考察了晚清地方劝学所的内部设置对近代县级教育机构内部管理逐渐形成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一)县教育行政机关的沿革 戊戌变法,兴办新学。为发展新学,清政府于一九○六年,颁行劝学所章程,限令各县设置劝学所。劝学所即我国近代最初的正式的县教育行政机关。 辛亥革命后,县教育行政机关名称不一,职能各异。后虽有统一规定,但尚未完全统一,直到一九三九年,国民党政府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依法规定县政府设教育科,才统一起来。教育科设科长一人,科员若干,科下设教育与社会教育两股,另有督学若干,负责视导全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劝学首重筹款,而筹集教育经费是劝学所的重要任务之一。劝学所面对教育财政的极端困顿。实行“就地筹款”原则,采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措施。文章以大量史实说明教育行政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分析劝学所在筹款兴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位置。劝学所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经验教训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中叶后,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重大影响,致使许多有识之士要求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伴随着西学东渐,旧学教育体系的瓦解,迫切需要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体制。鉴于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学部的力量无法直接深入到社会的底层,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提学使司的权力触角对县级教育同样是鞭长莫及,因此,作为晚清县级教育行政机构的劝学所便应运而生。晚清劝学所的设置,开启了中国县级教育近代化的序端,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劝学所作为清末民初县级教育行政机构,负责普通小学教育,但却担负着社会教育职责。通过建立宣讲所、半日学堂、简易识字学塾及其他社会教育设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提升了社会风气。当然,由于设置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好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代,山西的小学教育由于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发展比较迅速。在小学教育中,又以初级小学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中学教育只集中在太原等少数城市,处于零星的发展状态之中。近代,山西只有太原有大学教育,其在晚清发展较为迅速,而在民国则发展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8.
肇始于1896年的保定小学教育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小学教育的源头之一。面对西学的冲击,近代保定小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独树一帜的音乐教育、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独成一体的考核方式彰显了其国学教育的特质,并作为典型代表凸显了中国近代小学国学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理小学,是中卫县的第一所新学,也是塞上宁夏创建最早、办得较好的新学之一截止现在,它已有七十四年的历史了。 应理小学的前身,系清代的应理书院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应理书院即受康、梁新思潮的影响,更名为”劝学所”。辛亥革命爆发后的国民元年(1912年),又由劝学所正式改称“应理高等小学堂”。 应理高等小学堂,是在旧书院和旧考棚的废墟上创办起来的,经费严重不足,设备极为简陋。开先,学制定为七年,分初级和高级二部制:初级四年,高级三年。由于学生来源少,每个年级仅设一班(高年级多系原劝学所的学生.低年级则从一年级起开始招收新生),班额二十多人,全校不过百名学生,近十名教职员。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新政之时,袁世凯力废科举,大兴学堂,为清末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他主张"崇实学、增实科、开民智",领导学部于各府厅州县设立劝学所,为新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使教育体系更为完善;要求农务局在各地劝办农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发行农学刊物,翻译农学教科书,举办农产品评审会,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农业推广体系;倡导"自谋其生"的教育观,将"实科"、"实学"、"实益"落实在"谋生"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11.
教会小学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办学类型与中国近代历史相伴随。教会小学在办学体制、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方面带有殖民教育的宗教传播及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强行渗透,但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小学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西方文化的传播以及有初步近代科学知识人才的培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子褒是我国近代广东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男女平等教育、小学教育权归于女子等教育思想,他招收士生、兴办女学、编写妇女读物等教育实践活动,在当时教育领域具有先驱者的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我们当前的女子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多角度反映了近代教育家罗重从事小学教改30年的成功经验,包括坚持推行无分数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群育”教育、“血性”教育等,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儿童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和重视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通过对比中西方儿童教育,揭露和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封建儿童教育,并提出了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改革儿童教育课程与方法、贯穿趣味教育观念、发展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以促进儿童教育等一系列发展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主张。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我们当前的儿童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清朝末年 ,为适应形势的变化 ,清政府对私塾教育进行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通过劝学所调查各地私塾的情况后 ,清政府制订了改革的程序、内容和办法 ,以利改革的进行。改革虽不彻底 ,但促进了私塾教育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历史基础,分析了近代日本小学教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演变历程,并对其经验和教训作了一些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焕纶(1846—1904),字经甫,号经堂,是近代小学教育的创始人。张焕纶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启迪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焕纶(1846~ 1904),字经甫,号经堂,是近代小学教育的创始人.张焕纶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对后世教育发展有着启迪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京师大学堂指导与带动之下的晚清教育改革,主要有教育体制改革:摈弃旧式学堂,创建我国第一批新式学校,并从改革科举内容入手,递减科举中额,废除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学制改革:在创办洋务学堂中初建一些规章制度,经过“百日维新”和施行“新政”,逐渐形成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及其更加详密、完备、谨严的“癸卯学制”;教育行政改革:将管理旧学堂的国子监归并学部,改由学部主管全国学务,新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分管全省及各县学务,使地方学务有确定的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教会职业教育西南师大教育系黄立志在近代中国,教会办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应俱全自成体系。除普通教育以外,还有职业教育。它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教会学校教育制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会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本世纪初民族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