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看完后,我从书中读懂了许多……这本书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本。海伦·凯勒生活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生活在黑暗当中。但是,这样一个处在盲、聋、哑世界中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全部的精力建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悟读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模”。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  相似文献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4.
我请求上帝让我失明三天。因为我了解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渴望,所以我想满足她的心愿。上帝欣然答应,拿来一架天平,我骄傲地把我的三天光明放了上去。我很自信,自信地认为我的三天光明的价值远远大于海伦的三天黑暗,她应该感谢我!天平静止,上帝宣布"公平的交易",我还没来得及诧异,黑暗就已经降临。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她是当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人把她比作中国的海伦.凯勒——杨佳,同样是双目失明,也同样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毅力,克服种种磨难,重新迎来了生活的曙光。从光明陷入黑暗的痛苦采访杨佳,是在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相似文献   

6.
精品导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子,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被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1880~1968),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正是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为我们勾画的能见光明的第二天,感受这个笑看人生,热情拥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奇女子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8.
海伦·凯勒什么也看不到,可是她写的作品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一个比常人少了眼睛的光明,少了耳朵的聪灵的人,怎么能写下那么多优秀的著作呢? 我想,是海伦·凯勒比常人多了一颗“心”,一颗比常人更敏感的心。以前的海伦被黑暗与寂寞笼罩着,是知识把她从黑暗中解救过来,并且让她享受到  相似文献   

9.
史铁生与海伦.凯勒,一个因为高位截瘫从光明堕入黑暗,一个因为失去听力视力陷入寂静又黑暗的世界。在艰难的苦难旅程中,他们都握住了黑暗中伸向他们的援手,在大自然中得到安抚和感悟,在思考中进行文学创作,最终借助一缕微弱的阳光走出黑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相似文献   

10.
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失明失聪,但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强者—海伦·凯勒。由于失去了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错误,海伦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她的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上,练习  相似文献   

11.
黑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恐惧;光明对于久居山村的人提起来是一种望尘莫及的祈盼。光明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不一样:对某些人来说“不夜城”是他们的居所;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带着欣喜的爱恋……海伦·凯勒的黑暗,需要我们以盲聋哑的“特性”去接受;贝多芬的黑暗,需要我们以一位音乐家失去倾听大自然的双耳来感受……  相似文献   

12.
张莹莹  刘金芳 《小学生》2007,(11):19-19
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知道,光明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像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原本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在出生后的第十二个月,一场疾病不仅导致她双目失明,还夺走了她的听力。你知道吗?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她就生活在了黑暗与无声的世界。但后来,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女子哈佛大学,战胜了自己,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她在后记中写到:“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去看帮助过自己的人,去看大海,去欣赏那美丽的日出。”这些事都很平常,我们想看多久都行,但在她身上,却显得那么珍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厄运,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然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感动过无数的人。这里是从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摘录的,有关海伦·凯勒拍摄电影的片断,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15.
韦钰 《初中生辅导》2013,(20):83-86
当我怀着虔诚而平静的心情读完海伦·凯勒的自传时,深深地被主人公心灵的独白所吸引和感动。海伦·凯勒轻言细语,诉说着对光明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她深信“忘我就会快乐”,在87年无声无光绝幽闭的岁月中,她把别人眼睛中的光明,当作自己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见的音响当作自己的乐曲,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在黑暗中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海伦·凯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选白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用中国常用的话来说就是“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17.
欢笑     
《小学生导读》2013,(1):84-84
时常笑一笑, 生活乐逍遥。 你能看到光明的一面, 也能看到黑暗的一面, 不要徘徊悲伤, 不要郁闷绝望。 带着欢笑过每一天。  相似文献   

18.
正游弋在茫茫书海中,我得到了许多。鲁迅教给我深邃,巴金带给我真挚,冰心让我感到温馨……书籍真可谓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我学会了珍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里,海伦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可她并没有悲观失望。她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和耳朵,不断克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无比幸运的。想想海伦,我们所拥有的比  相似文献   

19.
晓桦 《初中生》2006,(5):12-13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183;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  相似文献   

20.
海伦·凯勒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