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课上的“空论”与“笑谈”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魏晋时代清谈之风盛行,士族名流相遇,耻论治国强兵裕民之策,崇尚“虚无”“无为”之说。鲁迅说:“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语》一书里可以看到。此中空论多而文章少……”士族文人“越名教而任自然”,任诞风流的魏晋风度,也为后世所景仰。魏晋清谈和魏晋风度在中国学术史上自有其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然而,清谈终究误国,风度也终因流于恣意妄为放荡败俗而为世人嗤之。令人奇怪的是当今语文阅读课上,却大有魏晋遗风在。其一是“空论”现象,即脱离文本的架空谈论。课堂上不细读文本就组织学生讨论、对话。一上来就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2.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变动时代。汉末以来政治的黑暗,社会的混乱,儒学的衰落,导致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促成了清谈的出现及其发展。魏晋清谈反过来又使政治更加腐败,社会风尚每况愈下。但是清谈客观上丰富了中国哲学理论的内容,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进了审美意识和文艺批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阮裕,是魏晋时期的一位名人。那是一个"清谈"盛行的时代。清谈的内容,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学术辩论,用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唐翼明教授的话说:"所谓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  相似文献   

4.
汉末魏晋时期,时局动荡,士林风气发生巨变。士人在言语上由切近人事的清议转变为玄远旷达的清谈,在行为上由通脱变为放诞后又归于平和,在思想上由崇儒转为玄佛《。世说新语》见证了汉末魏晋士人由士大夫蜕变为名士的历史过程,展现出他们抑郁的精神状态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论魏晋清谈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三红 《培训与研究》2006,23(9):43-45,52
汉末至魏晋时期,形成一股弥漫整个魏晋的谈玄论道的清谈风气,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对魏晋社会的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章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重估了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永嘉时期,大量中原士族南渡江左,清谈之风也随之迁移到南方,成为东晋的文化主流.在东晋门阀政治社会里,士族门第的维持,除需要依靠优越的政治资本外,还需要有清谈名士来支撑,以不断提高家族的社会声望.是否精通玄学,善于清谈,成为一个家族在社会上显赫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将无同”的文化典故是儒道思想发展到魏晋之际的新表现,这种文化的实质往往被掩盖在当时流行的清谈的文化氛围中。以王导为代表的一批文人,过度强调清谈,使其人生导向出现了偏颇,这也导致了其在政治军事上的失败。实质上这种文化思想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是儒道并释的文化现象。“儒本道表”的文化存在形式反过来对时人个体和当时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南渡后的东晋时期南北军事实力的差别和文化发展的兴盛与否,就足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是人的大觉醒、大解放的时期。魏晋士人作为魏晋风度的载体,他们追求任情自适的生活方式,崇尚清谈、辨析玄理的生活习尚,以及人物品评的价值观念影响了该时期的世俗行为。《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揭示了魏晋时代士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9.
李黎 《文教资料》2014,(21):1-2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研究魏晋名士风流的极好史料。通过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可以得出魏晋名士风流的三个显著特征——"清谈玄理"、"品评人物"、"服药饮酒",属于魏晋时代上层社会的潮流风尚。魏晋名士身处动荡年代,却仍然能够坚定执著地追求生命的觉醒和意识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魏晋风度以饮酒、清谈、哲思、率性为特征,这些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孔融身上有了颇为集中的反映。如果我们要为魏晋风度在汉末的某些士大夫身上已经有了比较集中的反映找一个根据,那孔融正可谓这一风度的滥觞。  相似文献   

11.
赵斌 《文教资料》2012,(6):101-102
在魏晋时期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士人们向往自然、重视生命、展示个性,宽袍大袖与清谈作为当时的一种社会形式,反映出其对个体审美的一种要求,折射出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中,若要发挥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仕宦之路是中国士大夫的不二选择,理想意志也因此与进退仕隐相联系。魏晋时期,由于政治的压抑、时代的鲜血和玄学的兴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广泛地思考仕隐冲突的问题,此后,仕隐矛盾成为中国士大夫共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世说新语》的历史真实性 在中国文化史上,大多数把《世说新语》列入小说类,但《孙氏祠堂书目》把它列入史学传记类,这不能说没有事实根据。 《世说新语》记载了当时重视品题和清谈的历史故事。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中央选择官员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士人的品(行)状(才)和家世等三个方面(实际重家世),评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作为吏部除授官职的依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因此士大夫重视品题。魏晋士大夫置身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旋涡中,他们为了避祸,寄托心神于老庄。终日空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就成了所谓清谈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变迁》因此留下了魏晋士族文人关于品题和清谈的言行轶事,其资料来源是搜集的旧闻纂集和民间传说,这些材料为正史之外乘,即外传。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王晓毅博士的《放达不羁的士族》(陕西人民1989年版)是《中国风俗丛书》中的一种.我认为,它是目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著作中写得较好的一本. 作者以睿智明快的笔调描绘了魏晋时代士族阶层的种种奇嗜异癖和玄风怪俗,生动地凸现了他们独特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中国士大夫一向以外表谦躬礼让、循规蹈矩、敦朴不讷为美德,到了魏晋时代,忽然变得放达不羁了:他们结社清议,臧否人物;聚众清谈,参悟玄机,通宵达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儒家思想动摇,是赋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向抒情化转变的时代.建安时代赋作重视人自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进取精神突出.曹丕代魏之际,赋作缺乏建安风骨,但在题材、构思与语言方面都作了很大努力.赋至西晋,其特征表现为内容的情感化和语言的美化,赋的功用有所拓展.至东晋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作家大多避害远祸,高谈玄虚,赋作也多缺乏社会内容,而山水赋则于此时兴起.而后陶渊明的出现则为东晋辞赋史写下了光辉的末页.  相似文献   

17.
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在南北朝一章中提到士族文化上崇尚清谈。但由于教材对士族持全盘否定态度 ,容易误导学生对清谈产生偏见。本文想就清谈之风的成因及其地位等问题作一探讨 ,还学生以全面而真实的史实 ,肯定清谈应有的历史地位。何谓清谈 ?清谈 ,亦称“玄言”、“玄谈”、“谈玄” ,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始于魏 ,上承东汉末清议 ,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 ,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 ,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 ,摈弃世务 ,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 ,到晋王衍辈 ,清谈之风大盛 ,东…  相似文献   

18.
汉末至魏晋时期兴起的谈玄论道的清谈活动,不仅对雏护当时社会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中国美学和哲学的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清谈的产生、内容、它的审美和哲学价值及历来对清谈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重新评价了魏晋清谈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繁,国家处于分裂,政治、经济斗争错综复杂。这祥的社会环境,对当时的思想、文化艺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时传统的儒家思想不为统治者所重视,许多没落的士大夫从老庄学说中寻找寄托,崇虚无,尚清谈,既悲观,又放达。当时的清谈代表人物以“竹林七贤”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李泽厚则认为这一自觉性“非单指文学而已”。的确,魏晋时代是中华民族史上极为特殊的一段时期,不仅各种思想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即是当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本文试从《世说新语》中的两种主要活动:清谈和山水之游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