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以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为己任,具有浓郁的中国立场、中国传统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系统的理论建构体现了“回归与突破”的学派追求,表现在: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对已形成的学术自我的超越;研究者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理解及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研究者自身以及学派群体教育学观的厘清及教育观的重构;研究者深度介入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来看,还是从教育领域的公共性特征来看,教育领域都无法拒绝不同学科对其进行探讨、研究,由此,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向:其他学科研究者为解决教育领域中的相关问题而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探讨的“教育的立场”;教育学专业研究者力图通过研究,提高教育学理论水平,建立、完善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并运用教育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对教育领域中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这两种立场可以并行不悖,并有可能相互促进各自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教育研究在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 :理论体系上的支离破碎、研究方向上的随意性、缺乏创学派的动力与激情、学术导向上的媚外倾向及学术规范意识淡薄等。 2 1世纪的中国呼唤教育学学派 ,这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复杂教育现象认识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及教育学实践的需要。教育学学派创生的可能性在于 :教育学主体的学派意识增强了 ,学科相对成熟 ,教育学家群体的素质在提高 ,发表学术论著的渠道相对畅通及具有创学派所需要的组织条件等。 2 1世纪的前 2 0年里 ,中国必将产生自己的教育学学派  相似文献   

4.
中国写作学作为现代学科体系中的一门独立学科,经过百余年建设,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与教学特征,但是在世界写作学谱系中的主体身份与特色并不十分鲜明,自觉构建中国写作学派是当前写作学界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中国写作学派是基于中国立场,以世界为背景研究中国写作现象,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与弘扬中国精神为目的的学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是其基本特征。写作的社会性、综合性决定了当代中国特色的写作学派应确立起“大写作”观念,构建中国“大写作”学科体系;以“中国写作”为研究对象,融通古今中外资源,建设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写作学术体系;基于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大实践,探索建设中国现代性写作学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决定了自主的写作知识体系建设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最终将建成真正的中国写作学派。  相似文献   

5.
在某一学术研究领域中,由于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在思辨、实践、反思、探究的过程中,经过分解和提炼、分析和综合,逐步形成不同的学术群体,进而聚合成各种学术流派。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形成几个学派来引领学科的发展,显然缺乏创新力、凝聚力、支撑力和影响力,就不能算作是一个成熟的学科。文章介绍了"原生学派"的初步创建、基本纲领、主要观点和建设思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有实力的学派正式登场亮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家共同努力,以期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无论何种教育学都或明或隐地有着“为谁服务”的社会立场,以回答“谁之教育学”问题。当前专业化的教育学,大多以抽象的人类主义为基础,反而迷失了具体的服务对象。进入新时代,要建构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理应坚持和践行“人民立场”。“人民”是中国各民族共享的重要符号之一,其内涵有着一个不断发现、不断丰富的过程;每一次对“人民”的发现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选择和践行教育学的“人民立场”就是要重建和发展“人民的教育学”,要从当下的“人民”出发,依靠当下的“人民”并回到“人民”中去审视教育学,以期发现新时代新的“人民”形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践行“人民立场”的教育学可以包括三个阶段,即“为了人民”的教育学“、归于人民”的教育学和“发现人民”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叶澜 《学科教育》2013,(5):3-23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当代中国社会大转型中,一个教育学研究共同体长期自觉探究的产物.近三十年来,该学派以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为己任,通过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学科元研究等四个重要方面的持续深化与交互生成式的研究,经历了孕育、初创、发展、成形至通化五个阶段,在不断推进的、多维多层的回归与突破中,逐渐生成了富有个性的学派存在形态和独特品质,就教育学与教育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学派     
教育学派乃各种教育理论的派别,产生于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之中。研究教育学派的内涵,探讨教育学派的作用、教育学派的特点、教育学派的成因以及教育学派演变发展的主要规律,意在希望中国的教育学者积极进取,建立当代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  相似文献   

9.
“心智背景解释学派”是当代西方心智史学(intellectual history)中的主要学派之一。所谓“心智史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人类心智活动和心智能力发展演变历史的一个史学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思想家们明确而系统地表述出来的各种思想体系,也包括普通大众没有明确地系统地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和潜意识活动。心智史学中的“心智背景解释学派”主要是力图根据“心智背景”(intellectual context)来解释各种思想体系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原因的一个学派。他们所说的心智背景的范围十分广泛,如思想家们所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面临系列危机:教育学学科独立性危机、教育学理论功能危机、教育学话语危机以及教育学研究中人的缺场导致的“无人”危机;研究和明确教育学的立场是教育学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学术研究必须经由依赖个人能力转向凝聚集体智慧,由强调个人突破转向组织集体攻关。学派形成既是一门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有着浓郁的学科情结,一直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派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术争鸣"的激发,开拓思维,变革创新,建构起符合学科特点的、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环境,探讨和解决影响学科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从整体上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内部结构的分裂和外部交叉学科的建立逐步分化了教育学的本能,使教育学沦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并徘徊在群体学科的边缘。因此,我们需要展开对于教育学元层次的思考,来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学学科立场的问题,以化解教育学内部的矛盾,为建构一个新的、现代的、独立的教育学学科理论做出标识。  相似文献   

13.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形成是叶澜老师及其团队生命自觉的具体表现,彰显了学术自信与率真的诗意。"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学科"内立场"提醒我们教育学的研究谨防无立场、无自我立场的外因误导下,由教育学自身裂变而造成的"内裂危机"和由其他学科单向介入而引发的"外解危机"的双重挤压下丧失教育学科独特的根基。  相似文献   

14.
生存教育学派与其说是我们的独创,不如说是我们的选择。中国教育学一直有自己的传统,并分化为理学与心学等不同的学派。我们只是在已有的传统中保持自己的倾向。我们的基本立场是:理学为体,心学为用。在教育目标上接受理学的主张,而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中更倾向于心学思路。也因此,生存教育学派在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关系、学思关系、知行关系等关键问题上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发展的自控程度与它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并非体现在处处以教育学为形式的话语中心,而是在教育学理论的框架内,以丰富而复杂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内核性问题,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觉的专业问责。教育实践是教育学学科立场的核心基点。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结构是指某一种学术在全球范围不同的地域之间的发展差异。中国比较教育学派能够得以创生是因为"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契合了比较思维的内在规定性,中国比较教育学者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焦虑意识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心理动力,而跨文明的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实践则是中国比较教育学派创生的源泉。中国比较教育学派的创立要发挥比较教育学学者的主体性,将无所不包的文化视野具体化而展开研究,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分化为不同的主题,改革学科建制,超越本民族中心取向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7.
回归突破,是叶澜教授开创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探索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实践之路的鲜明有力的表达,由此可见其中折射出之人格的境界、教育的本真、思想的厚重和精神的丰碑。品读《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词句炼达,思想深邃,展现学者的高贵品质、独到的分析框架、切中的逻辑推演和精彩的话语体系。对学派的延展之见和论说的期待,借以表达对"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什么——兼论教育学的责任伦理立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省思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不是要进行一场教育学学科划界与领地捍卫的“圈地”运动,也不是要发起一场教育学学科性质厘清与科学性捍卫的“保家”运动,而是要形成一种自识———作为“教育学研究者”的治学的基本态度与所秉持的关于教育的基本信念的自我省思及其明确化。因此,教育所指涉的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发生了的、发生着的实质性、意向性关系。因而,教育即意味着责任,教育学就是责任之学,教育学的基本学科立场应是责任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比较文学学科史的舞台上学派纷争层出不穷,法、美、苏等各派名家以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主张不断推进着比较文学研究向前发展,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共同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石.然而,比较文学学科到目前为止依然不够成熟,在学派纷争的背后,比较文学的“危”与“机”并存.在这种现状下,中国比较文学应充分利用其先天优势与后天机遇,以世界文学的视阈和胸怀超越“学派”性质,为比较文学学科和东西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其存在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教育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种:生命的立场、生活的立场、实践的立场、伦理的立场、知识的立场等。也有学者从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来讨论立场问题。通过对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讨论,以此来奠定教育学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