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程问题的基本量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s=vt),行程问题除了路程关系,还有关于时间的描述(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解复杂的应用题时,设未知数,列方程都需要根据相等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页。【教学过程】一、获取信息,初步感知1.回顾旧知任务驱动:同学们,对于路程、时间和速度,你们有哪些认识?生: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生:我知道怎么比快慢。如果时间相同就比路程,如果路程相同就比时间,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可以求出速度再比。生:我知道速度的单位是很特殊的,它里面不仅有路程还有时间。  相似文献   

3.
行程问题是简易方程研究的重点应用题之一,研究的范围仅局限于匀速运动.它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基本数量关系为:速度×时间=路程.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内容:“速度时间路程”,北京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在真实情境中理解速度概念的内涵,建立乘法模型“路程=速度×时间”,能够运用这一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乘法模型“路程=速度×时间”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发展模型意识。3.能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教材中注意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的全过程。但令人遗憾的是,整数乘法解决问题中还存在着很多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数量关系,而且这些数量关系都可以用路程关系式进行表达,但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诸如义务教材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等,以至于有些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感到有些棘手,甚至束手无策。为此,我产生了在整数乘除法解决问48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思考:“路程=速度×时间”是在“总价=单价×数量”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二个乘法数量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意义,并利用“路程=速度×时间”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怎样设计活动才能让学生对“速度”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如何挖掘乘法数量关系的一致性,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真实的情境支持与具象体验,从而实现数量关系之间的类化。  相似文献   

7.
行程类问题的应用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题型,它的基本数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列方程时可以参考下列路程的等量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对于相遇问题,有路程之和等于全程;对于追及问题,有路  相似文献   

8.
策略一、抓关键词建立等量关系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如"总数-用去=剩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等。这些数量关系中的数量就成了一道应用题的关键词。因此,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并联想相应的数量关系,可顺利地建立等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反比例解应用题一课有这样的例题:“一艘轮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应该航行多少千米?”思考:速度×时间=路程,两地间的路程一定,所以轮船航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解:设每小时应航行x千米。5x=20×65x=120x=24答:每小时应航行24千米。学习这个例题后,几名学生向我提出疑问:“这样解题我们早就会了,为什么叫‘用反比例解应用题’?列方程的依据不就是左右两边都是速度×时间,也就是到达目的地的路程,这里看不出比例的存在呀?”我仔细思考他们的话,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是呀,这个方程的列式依据很好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评析,让学生在相关情境中体验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中学数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行程问题中火车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学生更不易掌握.在行程问题中,时间、速度、路程三者的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而火车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火车错车、火车超车、及综合问题.在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本中第五章一次方程的学习中,经常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小学数学并不像学生想象的那样难,只要掌握了固定的公式,是很容易的。常见的数学公式有:减法性质:a—b—c=a-(b+c);解方程定律:加数+加数:和;行程问题:路程=速度X时间;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时间;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买卖问题:总金额=单价X数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中的常见公式进行例题解析,以便供广大师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路程总是包含三项变量,即路程(s)、时间(t)、速度(v).其基本关系式为v=s/t.这三项变量中,如已知两项,即可求得另一项.由于路程、时间可分段,速度有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本第124页。[例题]:一架喷气式飞机m=5.0×102kg,质量,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5.3×102m,达到起飞速度v=60m/s。在此过程中飞机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我根据应用题具体内容、结构的不同情况,启发、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顺利地列方程。所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巧借常见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化难为易学习列方程解题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  相似文献   

16.
运用积不变     
<正>问题:从A城到B城有320千米,甲车要行8小时,如果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几小时?思路点睛: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可以求出甲车的速度是320÷8=40 (千米/时);再根据“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可以求出乙车的速度是40×2=80 (千米/时);那么乙车从A城到B城需要的时间就是320÷80=4 (小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近年中考试题为例,介绍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有关行程问题的基本关系式为: 路程=速度×时间, 即 s=vt, 常涉及到相遇问题(s=(v1 v2)t)、追及问题(s=|v1-v2|t)、航行问题等,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例1一列磁悬浮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8km.那么,它在后0.6km的路程上的速度是m/s.解析:本题的关键就是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的理解和应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或任何路程上的速度都相等,或者是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解法一:v=s/t:1800m/60s=30m/s.由于列车在整个路程中的速度不变,故后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非常熟悉长方形,它的面积S是长、宽a、b之积,即ab=S。长、宽、面积知道其中的两个,可以求出第三个,在应用题中,很多题目的数量关系都是ab=S的形式。如在行程问题中,时间×速度=路程;在平均数问题中,平均数×数据总个数=数据总和;在  相似文献   

20.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要学好用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先要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思考,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等量关系,然后列出程式,最后求出方程的解。 用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有两种解法。这是因为任何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写成三个不同的等式,其中两个可构成方程式,另一个是算术关系式。 如: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可写成下列关系式: (1)速度×时间=路程 (2)路程÷时间=速度 (3)路程÷速度=时间 假如求时间,则(1)(2)式为方程式,(3)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