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George Graham等将动作分为3类,即位移性运动技能、操作性运动技能和非操作性运动技能([1]),非操作性运动技能亦称为非位移性动作(原地动作)。由于本期研讨的重点是位移性动作技能,本文只对位移性动作技能进行分析。从研讨提纲提出的立定跳远案例来看,有"感知跳跃时身体的变化、跳跃方向的控制、认知身体的运动轨迹、跳跃时的身体控制、不同条件的立定跳远"等几个技能主题,所要完成的任务则不同,如,"跳跃方向的控  相似文献   

2.
<正>一、投掷动作整体发展的特征投掷是体育活动中常用的基本动作技能之一,如果从"技能"的角度解读,投掷的远度、初速度及准确性就成了教学中需要研讨的话题。体育教学应该向数学这门学科借鉴,数学具有层层递进的教学逻辑思路。如,在小学数学中通  相似文献   

3.
<正>George Graham将动作分类为位移性、操作性和非操作性3类([1]),从George Graham的运动要素构成图中可以获得对教材的延展。那么如何理解并运用运动要素设计单元教学,位移性动作技能的学习结构种属与运动项目的关系是怎样的,笔者结合水平四足球运球单元教学设计说明运球(位移性技能)教材内容内在的学习逻辑。一、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要素的解析运动者在参与运动项目时对动作结构的理解,动作顺序的选取,动作时机的把  相似文献   

4.
<正>体育教学中,常出现已有的知识、技能及方法与后续学习内容相互影响的情况,这种因事物之间存在同类因素而相互影响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效应。间接迁移是迁移效应的一种,是指A动作的掌握通过一些方法对B动作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效应。如投掷垒球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投掷纸飞机的经验,使学生把投掷纸飞机  相似文献   

5.
<正> 小学的投掷教材,主要是掷垒球、掷沙袋。由于投掷垒球和沙袋的最后用力是鞭打动作,其身体姿势、动作轨迹、用力顺序与推铅球不同,这样学生在小学获得的投掷知识与技能,对中学时学习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起着干扰作用。如何消除这种干扰?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几点做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臂屈伸练习,如推墙整、斜立撑、俯卧撑、脚高于头部撑。练习时要求学生手指相对,伸臂用力动作快。这种练习相似于推铅球出手时的用力动作,能使学生产生比较正确的本体感受和技能刺激。  相似文献   

6.
<正>从研讨的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认为位移性技能(动作)等于位移,这样的认识无可非议,为什么呢?体育教师均知道,在体育学中使用的位移性技能概念是借助物理学的位移概念后的特殊理解,是指人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移动并不是最短距离的移动,而是一种移动形式。能产生距离的移动都可以称之为位移性动作,另外,这种移动也排除了操控其他物体的运动,如,篮球的运球跑、足球的运球,虽  相似文献   

7.
研究福建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发展情况,找出现行的小学体育课程对动作发展的影响作用现状,对体育教学内容合理编排,促进儿童体能发展,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实验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福建小学体育课程促进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福建小学体育课程有效的促进了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位移技能发展优于操作技能发展;投掷项目的体育课程对于投掷的动作发展的影响存在事倍功半的现象。建议:合理安排基础体育动作的课时和研究小学生基础体育技能的发展序列以更有效的促进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投掷运动的动作结构十分复杂,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运动素质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必然对身体形态机能产生很大影响,使之发生适应性变化,但由于投掷练习是从事肢体的非对称训练,如果缺乏科学的全面训练将可导致两侧肢体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戴媛  罗昱华 《体育教学》2011,(10):69-70
案例背景: 原地投掷是小学里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它由预备、转体、挥臂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学生学习时的重点是:投掷时动作正确(转身后肘关节向前)和最后的快速挥臂;难点是整个动作的连贯,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图1)。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本届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现场展示了水平二(四年级)《正面双手投掷与游戏》一课,教学中将正面双手投掷的动作,创设在"真实"运动情境的结构化内容中,发展学生基本动作能力,取得积极效果。现将教学设计分享如下。一、教材分析《人类动作发展概论》中将基本动作技能分为移动技能、非移动技能和操控技能([1]),正面双手投掷属于操控技能,在操控技能中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双手头  相似文献   

11.
<正>运动技能是一种操作性、技能性的知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1]。而身体练习,又是主要通过动作来呈现的,"只有当个体利用一组动作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  相似文献   

12.
运动技能的迁移是指学习掌握专项技术动作的过程中 ,对所学的另一种运动项目技术动作之间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基本技术动作的有利时期 ,而且所掌握的基本技术动作将为今后学习专项技术动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例如我们少体校招收的投掷项目的运动员 ,大都在入校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垒球的投掷技术 ,在入校后需要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运动技能中的正迁移原理 ,提高他们学习掌握投掷标枪技术的训练效果。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首先应找出投掷垒球技术与投掷标枪技术的共性 ,利用它们在技术上的共性 ,为学习标枪技…  相似文献   

13.
<正>一、让身体"动起来"的运动意识较多项目中都有"投掷"动作,且动作形式多样(特别是开放性运动项目),因此将投掷作为一类动作,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与人"的关系,将封闭技能转化为开放式技能,由"静"到"动",在复杂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20,(8):67-69
<正>面对复杂的动作技能体系和运动技能体系,如何理解其实用性和局限性,是需要深入了解运动特性之后才能做出决定的[1]。对于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合理化教学判断依据的是教学接近运动特性。如,球类教学需要将技术植入到比赛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通过比赛情境灵活运用技术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性动作技能。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化、巧妙化的设计将操作性动作技能镶入"五学"课堂(指"学情""学理""学材""学程"和"学评"),"五学"能够激活真实运动情境,  相似文献   

15.
<正>一、动作文化体育教学所传授的动作、技术形成的运动技能具有运动文化的属性。如"投掷"动作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但当其以技能显示出来时,则能看到体育本身的魅力。NBA选手阿德托昆博在比赛中距离底线3.2m时高高跃起,并且在对方防守球  相似文献   

16.
<正>投掷是一项生活实用技能,对发展学生上肢力量,提高身体协调用力及快速出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投掷本身的运动特点,将足球巧妙地引入投掷教学中,不仅可以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可以辅助教学、降低动作难度,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动作;更可以作为辅助教学器具,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投掷能力,在多变、新颖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投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动作,如,持轻物掷远时不向前上方投出,而是用力砸向地面。当笔者绞尽脑汁地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图解法、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时,部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快速用力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一、场面描述在二年级的一节投掷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由地抛掷纸球,让学生充分体验多种姿势的投掷动作。过了一会,我发现小李离开投掷  相似文献   

18.
1)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包括加速度与最高速度)三种。 2)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如短跑从发令到起跑的时间,球类运动员根据球场瞬息变化情况作出反应的快慢等。 3)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时间的长短,如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跳跃运动员的踏跳速度,以及体操和武术运动员完成成套练习的速度等。  相似文献   

19.
投掷中的“撤肩”动作是许多运动员和初学者易犯的一个较难纠正的错误动作,它对投掷的成绩影响较大。因为所有的投掷项目都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动作(如助跑、滑步),给器械施加一个较大的作用力而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北京市某一级幼儿园3~6岁幼儿投掷动作类型、使用率和使用效率,初步探讨了我国幼儿投掷动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3~6岁幼儿投掷练习的动作可归纳为10种类型,各种类型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均表现出各自特点,具有不同的效率水平;2)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投掷动作日趋向效率较高的类型转变,成熟的类型六、九的使用率上升,初级的类型二、五的使用率下降;3)从动作类型来看,5~6岁幼儿投掷动作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幼在类型八、九、十的使用率上明显地高于女幼,女幼使用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类型五、六、七.从投掷距离来看,各年龄段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4)投掷动作的变化未必是以年龄为基准,给予适宜的练习机会、练习时间和正确的指导,幼儿的投掷动作将有质的改变.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